田麗梅


【摘 要】目的:觀察分析認知行為干預在住院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在2014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所有住院冠心病患者均接受認知行為干預護理方法。采用統計學分析1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負面心理情緒評分(抑郁心理、焦慮心理)以及住院冠心病患者對護理工作人員的總滿意率和不滿意率。結果:護理干預后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負面心理情緒評分(抑郁心理、焦慮心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1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總滿意率顯著高于不滿意率(P<0.05)。結論:認知行為干預在住院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負面心理情緒,提高生活質量評分和對護理工作人員的總滿意率。
【關鍵詞】認知行為干預;住院冠心病患者;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87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1
冠心病是一種心臟病,主要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導致[1]。冠心病的發生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因此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認知行為干預從護理角度出發,讓冠心病患者能夠認識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錯誤行為,與此同時予以糾正,讓冠心病患者能夠更為清楚地認識疾病的發生發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1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1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中有5例女患者、5例男患者;平均年齡為(66.52±10.14)歲,平均病程時間為(8.14±2.36)年。
1.2 方法
所有住院冠心病患者均接受認知行為干預護理方法,具體內容如下:
情緒療法。護理人員需積極找出影響住院冠心病患者產生負面心理情緒的相關原因,通過分析住院冠心病患者的想法,糾正其不合理理念,經過分析討論之后,幫助住院冠心病患者能夠樹立正確的認知和信念,減少不良情緒的產生;在日常治療過程中,需及時了解住院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態,讓住院冠心病患者家屬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讓住院冠心病患者了解不良生活習慣或者生活方式等對自身造成的危害;
冠心病心絞痛疾病護理。住院冠心病患者發生心絞痛時,需立即通知活動,嚴重病情下需臥床休息,護理工作人員需幫助住院冠心病患采取合適體位,加強保暖工作;嚴密觀察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疼痛具體部位、血壓變化、心律水平和疼痛持續時間等,適時為住院冠心病患者給予氧氣吸入,不斷安慰和鼓勵住院冠心病患者,盡量減少勞累或者飲酒或者受凍等誘發因素的發生;在飲食中,需為住院冠心病患者提供易消化且低脂肪食物,保持少吃多餐的基本原則,忌吃辛辣油膩食物;
放松療法。與住院冠心病患者面對面,使用口頭針對性指導方法,讓住院冠心病患者能夠進行深呼吸訓練、肌肉放松訓練,每次訓練時間為15min~30min,每三天訓練一次。
1.3 觀察指標
分析1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負面心理情緒評分(抑郁心理、焦慮心理,采用自制焦慮量表和自制抑郁量表評分,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說明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越高)以及住院冠心病患者對護理工作人員的總滿意率和不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n)、百分數(%)表示,兩組間的構成比較用x2檢驗,以均數()表示計量資料,以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住院冠心病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負面心理情緒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后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負面心理情緒評分(抑郁心理、焦慮心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總滿意率、不滿意率比較
1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總滿意率顯著高于不滿意率(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冠心病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發展趨勢[2]。冠心病的主要影響因素為:其一,心理因素;其二,社會因素。上述兩種因素均會導致冠心病患者情緒過于激動,繼而加重病情。
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負面心理情緒問題,負面情緒的存在不僅僅會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預后效果。相關資料顯示,在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發生抑郁的概率高達29.85%、發生焦慮概率高達70%[3]。還有學者表明,抑郁情緒的存在會使得冠心病患者的機體糖皮質技術水平顯著上升,繼而誘發炎癥,加速病情發展[4]。焦慮情緒的存在會促使冠心病患者發生心絞痛,其主要原因在于焦慮會增加冠心病患者體內的啡肽水平顯著上升。對于住院冠心病患者而言,由于生活習慣被改變且對住院環境較為陌生,因此極易出現焦慮或者抑郁等負面情緒。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負面心理情緒評分(抑郁心理、焦慮心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1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總滿意率顯著高于不滿意率(P<0.05)。對住院冠心病患者采取放松訓練能夠積極緩解不良心理情緒,積極改善呼吸循環功能。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還可將音樂療法與放松訓練方法聯合起來,以期轉移住院冠心病患者的注意力,緩解負面心理情緒[5]。住院冠心病患者出現負面心理情緒后會影響其總體健康狀態,此時加強認知行為干預能夠讓住院冠心病患者清楚認知情緒對身體康復的重要性,讓住院冠心病患者逐漸認識到錯誤(不合理信念)是影響心理狀態的主要因素。通過合理情緒療法來糾正住院冠心病患者的不合理信念,幫助住院冠心病患者形成正確的思維認識,繼而改善住院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態,促使住院冠心病患者生理健康,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人員的總滿意率。
綜上所述,認知行為干預在住院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負面心理情緒,提高生活質量評分和對護理工作人員的總滿意率。
參考文獻
廖麗麗.認知行為干預在住院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4):544-545.
仉淑貞.認知行為干預在住院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1):12,19.
范素梅,張麗,劉錦鳳等.認知行為干預結合預防性護理對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12):1697-1699.
曹佳,盧立立,徐蕾等.認知行為療法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4,15(11):1916-1919.
韓軍麗,曾碧媚,陳潔等.認知行為干預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5,14(1):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