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巖綱
【摘 要】目的:探討全科醫生模式對社區老年慢性疾病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100名,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50名。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實驗組采用全科醫生模式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壓的情況,并在2年內隨訪,觀察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和服藥依從性。 結果:實驗組患者血糖、血壓和血脂情況均好于對照組,并且實驗組不良反應和服藥依從性也好于對照組,以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全科醫生模式在治療社區老年慢性疾病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穩定了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壓情況,臨床效果很好,值得推廣。
【關鍵詞】全科醫生模式;社區老年慢性疾病;臨床效果;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075-01
近幾年,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嚴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也越來越多,其中,高血壓、糖尿病和缺血性心臟病是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最嚴重的三種疾病[1]。老年人的生理機制衰退、經濟水平普遍偏低、及相關醫療知識認識不足等原因,導致很多患者在治療時病情已經很不穩定。針對此情況,本文主要根究全科醫生模式在治療社區老年慢性疾病時的臨床效果、安全性等進行分析,為臨床診斷提供一些依據,現探討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100名,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50名。對照組中男女患者例數比為26:24,年齡56—86歲,平均年齡(71.5±8.7)歲,患者均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或以上合并癥患者,病程1—17年,平均病程(8.3±2.1)年;實驗組男女例數比為27:23,年齡56—82歲,平均年齡(71.6±8.5)歲,患者同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或以上合并癥患者,病程1—16年,平均病程(8.1±2.3)年。兩組患者在以上一般資料對比中無明顯差異,P>0.05,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予相應的治療,使患者血糖、血壓和血脂等指標檢測達到基本一致,在這些數據對比上無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延續上述治療方法,由醫生進行定期的隨訪和對心電圖、血壓、血糖、血脂的檢測。
實驗組:采用全科醫生干預治療模式,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藥劑和藥量進行調整,給予患者相應的心理疏導,同時定期檢測心電圖、血糖、血壓和血脂等指標。治療方法如下:(1)根據患者具體資料制定相應的個性化治療方案,按照方案標準進行治療,資料包括患者健康情況、經濟收入、生活狀況、飲食習慣、家族遺傳病史、用藥史和不良反應藥物等。(2)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對患者定期進行隨訪,嚴密監測患者身體各項指標,對患者的病情發展要有清楚的了解,同時要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幫助抑郁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焦慮情緒,建立良好的信心。(3)對患者飲食進行干預,告知患者該病的飲食禁忌和健康飲食對病情穩定的重要性,在飲食中以清淡事物、高蛋白、高維生素為主,少吃高脂肪和高糖分食物,在治療期間戒煙戒酒[2]。(4)康復鍛煉指導,隨時要保持房間通風和整潔,避免滋生細菌并感染。同時進行適當的鍛煉,比如散步、太極拳等對體質有增強作用的慢性運動。(5)向患者普及健康教育知識,從醫學、新力學、安全問題等多方面開展專題教育講座,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
1.3療效標準
(1)持續治療兩年后,觀察患者血糖、血脂、血壓達標率等情況,并分析患者病情的穩定程度。
(2)統計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中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觀察患者血糖、血脂、血壓和心電圖達標率并進行對比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達標率依次為:血壓47(94%)、血糖46(92%)、血脂46(92%)、心電圖45(90%);對照組患者達標率依次為血壓37(74%)、血糖34(68%)、血脂35(70%)。心電圖33(66%),兩組患者以上數據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6,0.003,0.005,0.004,P<0.05)。
2.2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人數對比
治療后 實驗組患者依從性良好的達到47人,不良反應為5人;對照組中服藥依從性良好的37人,不良反應為18人,在以上數據對比中,實驗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6,0.011,P<0.05)。
3 討論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不斷加重,社區老年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在逐年增長,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已經十分突出,而且老年人的機能衰退,免疫力和抵抗力較差,加之老年慢性病的發病率過高,老年人一旦患病,治療的難度相當大[3]。給老年人的家庭帶來了較大負擔,同時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給生活質量帶來了嚴重影響。很多老年人患病之后采取消極的措施應對,不愿意長期服藥,隨意停藥,往往會出現抑郁癥或者其他機型心腦血管疾病,使病情加重。
社區全科醫生模式時以人為本的治病理念,加大和患者的交流,全面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包括用藥史、過敏史和家族遺傳病史等,以求尋找治病的最佳方案。同時治療方式更加便捷和經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節省患者的就診時間和治療費用。結合生物、心理和社會學的綜合干預,建立穩定的醫患關系,為患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重視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幫助其樹立良好的心態[4]。
本研究中,在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血糖、血壓、血脂、心電圖等情況控制良好,而且不良反應情況和服藥依從性也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表明,社區全科醫生模式在治療老年慢性疾病方面確實效果更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增加了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和治療信心,改善了患者血糖、血壓、血脂等指標,增強了患者免疫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為患者節省了醫療支出。
綜上所述,社區全科醫生模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羅東勇, 李漢興, 陳能棟等. 全科醫生模式治療社區老年慢性疾病效果分析[J]. 內科,016,11(002):276-277,291.
[2] 王敏, 劉海紅, 張慧媛. 全科醫生模式治療社區老年慢性疾病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探究[J]. 中國社區醫師,017,33(033):65-66,68.
[3] 袁科. 全科醫生模式治療社區老年慢性疾病效果觀察[J]. 健康前沿,017,26(011):237.
[4] 陳藝芳. 全科醫生模式治療社區老年慢性病的方法研究[J].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6,(16):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