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花
摘要: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語文作為重要的交際工具,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及思維能力。因此以語文為基礎,以培養科學思維方法為目的,形成科學思維的培養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為社會培養具有高尚品質的創新型的人才。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語文;科學思維方法;思維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23-0085-01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語文課程是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主要陣地。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能幫助學生正確的思考,滿足學生自身發展過程中認知過程形成的基本需求。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因此初中教師不僅要在人文素養的培養上努力,也要努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形成科學思維方法。
1.新課程要求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助于社會的發展及對人才的需求,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是初中階段的重要課程,也是其他課程的基礎,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科學的思維方式的形成能夠幫助其他課程的學習與發展。學習需要符合基本的認知過程,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方法,掌握和運用學習的知識,形成相應的邏輯思維能力,語文作為工具性學科,亦需要用嚴密的思維完成邏輯推理和學習。
2.初中語文科學思維方法的形成
2.1 思維方法的形成目的。雖然語文學科要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但同時也要求培養科學素養。歷史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現的,因此科學史也以文字形式表達,因此,思維方法的記錄、學習、形成都與語文學科密不可分。初中語文中,學生學習的科技作品與議論文的閱讀都與思維方式的形成有關。
閱讀科技類作品,既可以幫助學生增長科學技術見聞,也可以讓學生了解科技類作品的寫作方法,即如何表述清楚科學技術,如何論述科學技術帶來的改變等等,從中體會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方法,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議論文類的文章是學生在進行寫作時的重要內容,區分文章中的觀點和材料,學會分析數據、表格等事實依據,利用事實依據對論點進行論證,從而能形成完整的科學思維方法及邏輯思維。從議論文的閱讀中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通過自己的思考,進行判斷。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完成議論文類的閱讀文章,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2.2 思維方法的形成過程。科學思維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可以,因此教師需要逐步、有計劃的完成議論文類及科技類文章的教學,運用語文的文章學習技巧,分析文章的論據及論點,學習提出論點、做出論證的過程。
首先可以選擇若干篇議論文或科技類文章進行閱讀,并帶領學生了解文章中的基礎語文文字表述及技巧。其次從文章中挑出論點,學習論點的提出方式,并分析論據所在。根據論據的提出,分析各論據之間的聯系,最終分析論據與論點之間的聯系,形成嚴密的思維,分析清楚論據的并列關系、承接關系、遞進關系、因果關系等,并從這些關系中分清楚論據如何論證了觀點。充分學習論據論證觀點的方法,并嘗試完成議論文章的寫作,在寫作中利用所學關系,提出充分的論據論證觀點的正誤,從而完成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要求,提高語文學科素養。
2.3 思維方法給學生培養帶來的好處。學生在步入社會后需要學會運用思想來思考自己的行為變化及方向,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步入社會,具備社會所需的基礎要求,因此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學會分析事件與觀點之間的聯系,能夠運用自己的思維對所給的事件進行歸納總結等進行整理,從而形成正確的觀點。從初中階段開始進行學習,逐步深入,最終在完成義務教育階段能夠達到社會所需的人才水平要求。
同時社會不僅需要能夠思考的人才,亦需要人才能夠充分的表達自我,因此清晰的邏輯思維和標注的科學語言文字敘述能夠幫助學生很快融入社會,并得到領導的青睞,在工作中也能夠游刃有余。科學思維的表達便于語文的表達能力的訓練密不可分,如何將科學思維運用完整的、科學的、嚴密的邏輯關系進行表述也是學生所需要的一項基本技能。
2.4 實施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積極思維。教學的活動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向學生選擇一些適合中學生探討的論點,提出一些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自由討論,把各自看法及觀點進行綜合歸納,然后讓每個小組的代表發表他們觀點,教師認真聽小組結晶出來的有關,并對有觀點,特別是對有創新的觀點做高度評價和總結,盡力多用一些贊許的語言,如:你真棒、你能行、真好、非常好等語言,激發他們學習和鑒賞的興趣,促進他們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并總結各小組中存在共識的地方,從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和發展。這樣的授課模式,能促進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會更加融合和協調,學生對教師的喜歡,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對語文學科的喜歡。
3.幾點反思
語文教師認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對于思維的形成幫助較少,但是科學思維的逐步形成與語文的學習與表達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文字的學習需要了解相應的學習方法,利用學習方法了解文章的形成,并嘗試利用該方法表述自己的思維是學生必備的基礎技能,因此教師不應該只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而忽視了語文學科對科學思維的培養過程。語文學科作為基礎、工具類的學科有其重要的地位,身為一線教師也應當明確學生的培養目標,以目標為基準,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法,培養相應的科學思維。
參考文獻:
[1] 何航詩.論新課改對初中語文教師的新要求[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5.
[2] 夏雨瀲.人教版初中語文小說有效性教學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
[3] 李歡.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4] 柴艷敏.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策略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3.
[5] 張燕.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揚州大學,2014.
[6] 雷宏.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