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虹


【摘 要】 目的:分析循證護理在胃癌術后化療患者留置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中的應用。方法:選取我院治療胃癌的患者78例,平均分成2組,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對比兩組患者靜脈置管意外的發生率及患者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靜脈置管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也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最終得出循證護理對胃癌術后化療患者留置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護理有較大的效果。
【關鍵詞】循證護理;胃癌術后化療;留置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177-01
胃癌患者在經過手術治療后,大約3周后要進行化療,一般需住院治療,21天后再重復化療一次,化療次數多為6到8次[1]。
胃癌患者術后化療避免不了靜脈穿刺,為了減少化療的流程及減少穿刺感染,一般都采用留置外周穿刺靜脈置管,靜脈置管不僅方便而且避免了多次的穿刺,減少患者的穿刺痛苦,但是靜脈置管在化療過程中常會有意外情況出現,如脫管,感染等,因此在化療過程中的靜脈置管護理是非常重要的,我院現采取循證護理及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護理,對比哪種護理方式更加優異,現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對象為2018年1月—2019年9月我科患者78例。對照組39例,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齡為(64.2±0.8)歲;觀察組39例,男24例,女15例,平均年齡為(65.1±0.3)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觀察組患者采用循證護理方式,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護理方式,。
一、提出問題
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小組成員由主任醫師,護士長及護士組成,主任醫生擔任小組長,小組成員通過循證的方法,找出患者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常發生的并發癥,找出護理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化療時給患者造成的不舒適等問題。
循證方法對問題進行探討
對小組成員進行專業培訓,加強小組成員的護理職業素養,對患者常出現的的意外并發癥進行關注并討論解決方案。
根據探討結果制定方案
患者化療的藥物中根據不同藥物的濃度,PH值進行不同的輸液途徑,對藥物的輸液速度進行調控,避免速度太快對患者身體造成刺激,2、穿刺過程均在無菌環境下進行,對污染過的針頭直接放入銳器盒內,不能再進行穿刺操作,穿刺后的針頭要進行固定,防止后期針頭松動,脫落,3、輸液中為患者考慮冷暖,根據環境的冷熱進行精心護理,如果天氣較冷,可以在輸液患者旁擺放溫熱的熱水袋,幫助患者緩解寒冷。
小組執行方案
針對小組討論后制定好的方面,進行嚴格操作,并且對方案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記錄,對問題再次進行分析探討,進一步的改善方案并且對改善了的方案,再進行執行[2]。
1.3觀察指標
(1)對2組患者外周穿刺靜脈置管并發癥情況進行評比。(2)對兩組患者的滿意度進行對比。
1.4統計學方法
將收集整理后的2組患者數據使用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對兩組患者的外周穿刺靜脈置管并發癥情況進行評比
觀察組患者機械性靜脈炎及穿刺點感染等并發癥情況均低于對照組,循證護理效果較好,詳見表1.
2.2對兩組患者滿意度進行對比
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要明顯低于觀察組(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在化療中非常重要,可幫助患者進行輸液,但同時其引發的并發癥也非常的多。靜脈置管對皮膚的穿刺非常容易造成發炎紅腫,穿刺成功后又非常容易發生脫管及感染等意外情況[3]。
我院對此情況進行了循證護理,根據留置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常會出現的并發癥等問題,成立小組進行研究,現根據資料總結出問題所在,再根據實際情況,對問題進行分析,然后制定科學的解決方案,最后小組按照制定的方案進行護理,并不斷地總結改善方案。相對比常規的護理方案,只能對患者進行籠統的護理,無法發現問題所在,更無法對癥下藥,進行優質的護理,因此護理效果較差。
綜上所訴,循證護理不僅減少了患者并發癥的發生,還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是一種優質的護理方法[4]。
參考文獻
[1] 沙金輝,呂巖,許凱等.PICC置管的臨床應用[J].吉林醫學,2019,24(3):255-256.
[2] 胡君娥,呂萬麗,陳道菊等.PICC置管后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處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7,22(6):554-555.
[3] 梁熙穗,劉勵璇,劉嫣媚等.護理專案在降低全員靜脈留置針堵管發生率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05):698-700.
[4] 段玉蘭,劉永翠,戚曉華等.PICC并發靜脈炎18例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4):439,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