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冰清
【摘 要】 初中數學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于學生今后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十分重要。在初中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可以有效提升數學整體教學效率。教師該如何有效解決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呢?下文將圍繞如何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策略
在當代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是取得的教學效果卻并不令人滿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經常出現開小差的現象,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感覺力不從心,學生也覺得數學學起來既困難又無趣。針對以上存在的情況,我從課堂教學方面提出幾點看法。
一、課前充分準備,優化教學活動的設計
課前做好扎實的準備工作可以合理安排上課時間,使課堂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那么,教師如何進行課前準備工作呢?學生又在課前準備工作中扮演什么角色呢?首先,對于教師而言,課前準備工作是指教師在上課之前詳細閱讀教學內容,將課本上的教學內容進行精簡和延伸,使學生在課堂上明確學習的重點任務,又可以通過課本知識了解許多擴展的知識,簡言之,就是教學準備工作既要滿足教學要求,又要高于教學要求。對于學生而言,課前準備工作就是要做好預習,預習不僅僅是將所要學習的知識瀏覽一遍,更是要通過認真自學去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問題,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學習,積極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討論。
以“平行線之間的性質”為例,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該精心準備教學計劃,對于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形成的角,教師不用做過多的文字解釋,更多的是要學生在理解了文字含義后,會辨別什么是內錯角,什么是同位角,什么是同旁內角。學生在上課之前,也應該預習所學的基礎知識,這樣在上課時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將課堂重心放在一些重點知識的學習上。
二、改善傳統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提升教學效率的一個典型途徑。在現代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新媒體的運用,新媒體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一直照本宣科或是一節課板書到底,學生在前半節課注意力還可以,越到最后注意力越渙散,要么是干其他事,要么昏昏欲睡,后半節課幾乎就沒有教學效率可言。但是,自從引入新媒體教學后,當學生精神上出現疲憊時,我會采用新媒體的教學手段,打開視頻讓學生觀看,或者采用PPT的形式,讓學生一起來讀,這種教學效果非常好,能夠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此外,新媒體教學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通過視頻教學等動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中拓展思維。因此,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既可以活躍教學氛圍,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學生數學想象力。
例如,教學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形成的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依賴多媒體,利用PPT形式,標出很多角度,讓學生去判斷,加深自己的記憶。此外,教師還可以依靠多媒體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同位角等是怎樣形成的,讓學生學習起來更為直觀清晰。
三、加強合作交流意識,擴展數學學習思維
在初中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大家去合作交流,提高學習效率。在合作交流學習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合作交流不是避難所,每個人都要參與,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及時發表自己的看法,在想法不一致的時候,要勇于動腦,和其他人積極探討合作,找出最完美的答案,體現出合作需要人人參與的原則;二是在合作交流過程中,學習層次要差不多,不能一個學生在討論關于延伸的拓展知識,另一個學生還停留在基礎概念的臺階上,這樣的合作溝通效果并不明顯,太難的知識,對于基礎還未掌握的學生來說根本聽不懂,而太簡單的知識,對于基礎很好的學生來說根本沒有可合作性,此為合作交流的同一基礎性。
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的知識時,教師在學生合作交流時就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如有的學生已經可以熟練運用二次函數的性質和圖像解決一些疑難問題,所以他們彼此合作交流時思維跨度大,且很多知識點也只是蜻蜓點水,并沒有深入學習,但是對于一些基礎弱的學生,他們還停留在一些基本性質上,如果和一些基礎好的學生交流起來,根本跟不上他們的思維,長久下去會產生挫敗感,這并不是一種很明智的方式。所以,在合作交流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基礎狀態,教學活動設計要科學合理。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前要做好準備工作,教師認真備課,精于課本且高于課本,學生要認真預習,課上和教師積極討論;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合適的時間引入新媒體教學,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倡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人人參與,并且在合作學習設置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每個人的學習基礎,讓合作交流真正發揮作用。以上就是我對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觀點,只要合理科學地運用,就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林志鴻.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探討[J].高考,2019(24):30.
[2]高柱平.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J].新課程(中),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