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角是學生,是教師活化教學過程與方法的實踐探索者。圍繞讓學引思,發揮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和能動作用,注重合作探究引導與搭臺展示,引領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嘗試中深化理解識記,則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探討讓學引思在課堂中的運用是教師展示教學智慧和藝術手段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生;自學;善思;交際
【作者簡介】張艷燕,江蘇省南通市八一中學。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善于從學生的學習認知需要中活化教學策略和方法,則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必經之路。隨著課程標準在各地落地生根,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終身發展成為實施和評價課程標準的試金石和分水嶺,也為教師提供了可靈活運用的指導。本人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讓學生成為課堂主角,引導學生在協作探究中提升語言技能的方法,對活化教學過程與方法起到一定的引導促進作用。打破傳統的師講生聽模式,突出讓學生學習思考,讓學生善于思考,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認識英語,就能使得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成為學生學習向往的樂園和天堂。
一、學生成主角——讓學的必然
英語課程標準開宗明義地將“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終身發展”作為目標,圍繞“為了一切學生”,將課堂打造成人人平等的學習樂園。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成為課堂主角,就是要在尊重學生學習差異和主動探究精神前提下,給學生更多的指導,讓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享有更多的話語表決權和學習支配權。
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人翁,需要教師懂得“讓學”。這種“讓學”就是要結合學生學習認知差異予以引導,如,在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教學中,以讓學生自學為主的方式喚醒學生的互動探究意識。教師可以以情景小品扮演的方式,結合Daniel和 Jenny的對話,鼓勵學生主動圍繞“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話題,模擬美國、法國、日本、印度、西班牙等不同人物角色,圍繞“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greeting?”“How do you understand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等話題,從語篇中摘錄相關信息,引領學生深入探究。以此為切入點活化教學,能夠讓學生從中獲得更多深層次的感知,以利于其在主動探究中釋放無窮潛能和動力。很多學生在角色模擬的過程中,能夠就“The reason of different greetings”“What did I get from the different and interesting greetings?”等話題深入語篇閱讀。這樣,讓學生帶著疑惑閱讀,帶著好奇主動地進入課堂教學中。
教師從學生的整體理解感知角度進行深入引導,鼓勵學生帶著好奇心和新鮮感主動閱讀語篇,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在不斷深化整體理解的過程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從而深度融入英語學習的氛圍中。課堂上,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整體理解感知差異,多給學生足夠多的挑戰機會,讓他們結合自己的不同理解深入切磋,從而不斷引導學生展開學習,使得語篇教學富有深度和廣度,提升英語表達的準確性與靈活性。
二、探究成主線——引思的核心
學生是教學雙邊活動的主體,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最終落腳點。讓學,是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讓他們能在課堂上以主體地位學習。引思則是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和善于思考,讓他們在主動探究中產生多維度的認知感觸。建立在探究前提下的課堂教學更是學生獲得深層次理解感知的重要途徑,能使得學生獲得豐富的語言文化知識。學生在課堂上多多探究,能使得自身的理解與語篇閱讀形成有機融合,在深入構思中挖掘豐富的思維情感。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多指導學生活化理解感知,多給他們相應的探究策略指點,定能使得閱讀富有深度。如,在進行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4 A good read的“Reading Gulliver in Lilliput”教學時,可嘗試此法。教師可建議學生在整體閱讀感知的基礎上,圍繞“Who is Gulliver?”“What are characters about Lilliput?”等話題主動從語篇中摘錄相應詞匯信息,幫助學生在深入探究中找到更多可表達運用的切入點。很多學生在主動探究中,能夠圍繞“What did happen in Lilliput?”和“What do you find in the text?”等話題與同桌展開交流,能夠從語篇中摘錄相關信息,幫助他們生成豐富感知。教師可針對語篇表達內容,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針對“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Gulliver?”“If you meet the same thing,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Do you like the people in Lilliput?”等話題自主予以溝通,引導學生從語篇中摘錄相關信息。
很多學生以此為切入點活化閱讀理解,能針對語篇表達內容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設想和意見,并能在主動傾訴和表達中說出自己的發現。這種建立在以探究為切入點的課堂教學前提下的互動,能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課堂主角,使得課堂具備濃濃的人文關懷,讓學生在真正自主思考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新穎的觀點與意見。
三、展示是途徑——活學的升華
讓學引思作為一種課堂授課模式,應該以培養學生靈活的語言交際運用能力為導向,多給學生自我嘗試和主動表達的機會。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足夠的自我展示的舞臺,多給學生主動探索的機會,讓他們在深化理解感悟中有針對性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促使他們在盡情展示中提升語用技能。教師多給學生創設與教材文本相似的情景氛圍,多鼓勵學生盡情展示,能讓課堂富有生機與活力。
教師在創設相關學習情境時,應突出開放性、多樣化和趣味性,讓學生在栩栩如生的環境中主動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可結合授課內容,多給學生提供相應的情景氛圍,如,在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6 Birdwatching的單元導入和“Reading Birds in Zhalong”的教學中,可以多給學生展示。教師可建議學生運用如下的方法展示:1. 主題演講。建議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圍繞“Where is Zhalong?”和“What are there in Zhalong?”主動予以傾訴,鼓勵他們結合各自的閱讀理解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幫助他們在主動融入相應的情境中深化解。2. 情景小品。教師可建議學生針對“If I was a bird, what am I going to do?”和“What am I going to say with the human?”等話題,主動扮演相關的角色,鼓勵他們針對自身的不同理解,主動提出相關意見,讓他們能盡情傾訴。3. 社會調查。要求學生以“The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Zhalong”和“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為話題,主動撰寫相關的小論文,引導他們就自己的閱讀理解和發現進行表達。
課堂本就應是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在課堂上,教師多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才華的機會,多建議學生運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予以呈現,必然能夠使得閱讀更有深度和廣度。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學習展示,多以形成激勵評價的方式認可學生,多關注他們的閃光點和獨特性,從而不斷喚醒他們的大膽嘗試意識和激情,切實增強自身的語用靈活性和準確性。
由此可見,智慧的教師懂得“讓學”,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智慧的教師懂得“引思”,讓學生成為善于思考的主人。教師多給學生自我嘗試和主動探究的機會,多引領學生在主動構思和深入切磋中豐富理解,定能使得課堂富有生機與活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翁,滿足其多元化發展的需要。唯有如此,英語課堂才會更受學生青睞。
參考文獻:
[1]李智慧.讓學引思:英語課堂的“主弦律”[J].英語畫刊,2017,19.
[2]王成群.讓學引思,英語課堂的智慧轉身[J].語數外學習,2016,9.
[3]楊文龍,管衛紅.英語教學中運用“讓學引思”理念的思考[J].新智慧,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