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芬
(福州市錢塘小學,福建福州,350000)
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形式不斷變化,語文復習環節也隨之做出調整。而當下小學語文復習課堂又存在題海戰術、時間緊張等問題。如何在短時間內有效組織語文復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已經成為許多小學語文教師思考的主要難題。
語文知識并不像數學那樣是“清清楚楚的一條線”,但無論平時的教學還是考題的設置與測試,都離不開一個最重要的標準與依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既然課程標準是教學的標準和評價的依據,自然也是語文復習的方向。因為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較多,所以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其做減法。以統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為例,課程標準列了9條閱讀目標,內容很多。除去古詩文的閱讀,教師可以根據平時書面測試的內容對其進行適當精簡,見表1。

表1 統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閱讀目標精簡前后
除了課程標準,教師更要吃透教材,用心研讀教材。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再多的題目,再難的卷子,考點及語文要素一定都來源于教材中的單元導讀、課后練習、交流平臺和語文園地。以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為例,每個單元組中的人文主題與語文閱讀的復習要素可以歸納如下:人文主題——繽紛校園、一葉知秋、童話世界、留心觀察、江山如畫、妙趣自然、人間真情;語文要素——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學習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帶著問題默讀,理解課文的意思。
將根據前文做了減法后的目標與這些語文要素結合起來,教師便可以概括出對應的閱讀測試內容,詳見表2。

表2 閱讀目標、語文要素與考查形式對應表
縱觀近幾年的福建省語文試卷,其考查的思維梯度在不斷增大,要對接福建省檢閱讀能力的要求。福建省普教室的黃國才老師率領課題研究團隊提出了“五層次閱讀能力”模型,具體內容為:
第一層次——檢索:要找到自己要的和指定要的。
第二層次——理解:不僅要說明、概括、推論、比較、舉例和解釋,更要讀出言外之意。
第三層次——運用:要學會轉述/引用、仿作/補白,更要學會解決問題。
第四層次——評鑒:要評內容,更要評形式。
第五層次:創新質疑,要懷疑敢問、疑惑會問、不懂就問。
“五層次閱讀能力”模型既是改進閱讀教學的“牛鼻子”,更是閱讀題命題的重要方向。教師要認真研讀這一模型,明白語文究竟考核學生的哪些閱讀能力,這樣才能有目的、有梯度地進行訓練,從而提升學生的能力。
豐富的知識點與方法以及精準的方向是必要的,但學生能力的提升更要基于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基礎。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所以教師不能盲目追求同樣的起點和同樣的終點。教師要找準復習的起點,制訂恰當的復習終點。教師應梳理并制訂適合本班復習的分層模板,如對于普通學生,其復習目標為:一是復習理解詞語意思的多種方法,即理解詞語的能力;二是復習讀懂短文內容的方法,即提取相關信息以及運用中心句讀懂一段話的能力。對于有能力進一步學習的學生,可在上述兩個目標基礎上增加以下目標:初步評價和讀出感想、感悟道理的能力;復習預測的方法,即學會預測的能力。
提取相關信息即檢索后對信息進行甄選,這是語文閱讀練習中的一項重要能力。語文測試中,無論是直接提取題、間接提取題還是更高一階的理解題,都需要學生具備精準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根據之前的語文測試分析,筆者所在班級學生因這一能力缺失而失分的情況很多,占了一半的比重,特別是判斷題和填空題。而要想訓練學生提取相關信息的能力,語文教材的課后習題與語文園地是不錯的資源。例如,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父親、樹林和鳥》課后習題和《大自然的聲音》《富饒的西沙群島》的課后習題都是考查學生提取相關信息的能力。教師要教給學生提取相關信息的方法:通讀全文一遍,鎖定相關段落,聚焦相關句子提取。這一方法尤其適合直接提取題和間接提取題。在習得方法后,教師可以通過設置闖關練習(題目一定要具備科學性、扎實性和趣味性)訓練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信息提取類別要全面,涵蓋直接提取、聯系上下文提取以及需要比較和整合后的提取。
理解詞語能力的習得重在日常的語文教學,雖然復習時很難“臨時抱佛腳”,但仍應在復習課上做一定方法的引導與培養。如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來分辨易混淆的詞語,將詞語代入相應語境輔助理解;又如引導學生通過換詞、組詞后拆解等多種方式理解生詞的意思;再如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通過讀句子追問“為什么”來理解詞語的意思。在學生掌握這些理解詞語的方法后,教師要引導他們在練習中不斷實踐,尤其是多練習直接釋義、聯系上下文等題型,最終掌握理解詞語的能力。
這項能力的訓練可以通過文章體裁的復習來掌握。常見的體裁有寫景、寫人、記事(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對于寫景類文章,其關鍵詞是“熱愛”和“贊美”,題型一般為“讀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讀了短文,你喜歡這里嗎?為什么”。在回答此類問題時,學生要回答景物的具體特點以及自己的“熱愛”和“贊美”。對于記事類文章,其關鍵詞是“道理”,題型一般為“讀了短文,你想說什么”?;卮鸫祟悊栴}時,學生要回答“關鍵句”或“主人公做了什么”,并總結其中的道理。對于寫人類的文章,其關鍵詞是“品質”,題型一般為“讀了短文,你喜歡誰?為什么”?;卮鸫祟悊栴}時,學生要從文中提取相關信息,回答“他是個什么樣的人”。
要提高考試成績,在復習階段強化練習是必需的。訓練可能是枯燥的、單調的,但卻是必要的、扎實的、有效的。語文復習課的強化訓練可分為分類練習、集中練習和分層練習三種。分類練習是指一次練習一個主題或一次訓練一種能力,如體裁式題型的單獨訓練、能力式題型的單獨訓練,等等。集中練習指一節課集中講解一種能力、復習一個方法、精講一個練習。而課堂復習什么,當堂就練習對應的試題、課后的強化練習也是此類題型。分層練習是指按照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將學生分層,給予不同層級的學生不同的復習內容。如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要讓其成為每種能力訓練的領頭羊并穩穩保持,也可讓他們擔任“小老師”,為全班講解試題。
除了考試能力,學生也需要養成良好的考試習慣。在日常教學尤其是復習課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考試習慣,如圈出題目關鍵詞、畫出文本依據、把做完的題號打勾,等等。此外,教師還要提升學生復習預測的能力,可借助課文梳理預測的方法,借助單元閱讀題說“預測”的依據,借助課外題練習“預測”。
總之,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基礎語言學科,階段性復習是語文學習中關鍵的環節。因此,在復習階段,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明確復習方向和目標,采用高效智慧的復習方法加以訓練,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歸納平時學到的閱讀與寫作方法,并在有梯度的練習中,讓學生不斷運用這些方法,提升自己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從而提高語文期末復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