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燕,李 理
多種心血管疾病發(fā)展至終末期表現(xiàn)為心力衰竭,臨床表現(xiàn)以心臟病變引起的一系列心功能不全癥候群為主,老年病人為高發(fā)人群。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常合并心律失常,會增加治療難度[1]。心力衰竭治療的常用藥之一為洋地黃類藥物,其常見副作用為心律失常,因此,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緩慢性心律失常時應慎用洋地黃類藥物[2]。本研究采用二丁酰環(huán)磷腺苷鈣配合人參果總皂苷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緩慢性心律失常病人,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9月—2018年7月于我院治療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緩慢性心律失常病人102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參考《老年心血管病學》[3]符合相關診斷標準;年齡>40歲;對研究用藥無禁忌證;有心臟基礎疾病史;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Ⅲ級以上;心臟超聲檢查示二尖瓣血流E峰/A峰(E/A)<1.0或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45%;心率<60次/min和/或24 h心跳總數(shù)<86 400次;身體狀態(tài)良好,可耐受治療;意識清楚,溝通良好;治療依從性良好;病人及家屬對研究過程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過敏體質病人;呼吸困難由非心力衰竭疾病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呼吸衰竭病人;血肌酐>220 μmol/L;患有精神疾病;伴有嚴重肝腎功能、心腦功能異常;內分泌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功能障礙,惡性腫瘤及急性肺栓塞病人;近期出現(xiàn)急性腦血管疾病及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病人近1個月行血管重建治療;中斷治療病人[3]。
將102例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1例。對照組,男28例,女23例;病程5個月至6年,平均(4.32±0.69)年;年齡45~76(58.54±7.19)歲;NYHA心功能分級:Ⅲ級34例,Ⅳ級17例;原發(fā)病情況:瓣膜病7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1例,擴張型心肌病12例,冠心病21例。觀察組,男29例,女22例;病程6個月至7年,平均(4.47±0.53)年;年齡44~78(58.58±6.26)歲;NYHA心功能分級:Ⅲ級32例,Ⅳ級19例;原發(fā)病情況:瓣膜病5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0例,擴張型心肌病14例,冠心病22例。兩組性別、病程、年齡、NYHA心功能分級、原發(fā)病情況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低鹽低脂飲食,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營養(yǎng)支持,吸氧,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及利尿劑等常規(guī)基礎治療。對照組給予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二丁酰環(huán)磷腺苷鈣(上海第一生化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1033649)40 mg靜脈輸注,連續(xù)治療3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人參果總皂苷(振源膠囊,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2026091)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連續(xù)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采用動態(tài)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測定24 h平均心率、LVEF。治療前后抽取病人清晨空腹肘靜脈血,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ELLSA)檢測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內皮素-1(ET-1)表達水平。統(tǒng)計兩組病人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各項臨床癥狀消失或顯著改善,心功能分級均改善>2級,心臟超聲檢查示心功能改善顯著;有效:與治療前比較,各項臨床癥狀均有改善,心功能分級均改善>1級,心功能經超聲檢查示有好轉;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心功能及心功能分級無改善,甚至有加重趨勢,或出現(xiàn)死亡[4]。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心率、LVEF比較 治療前兩組心率、LVEF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心率、LVEF較治療前均升高(P<0.05),且觀察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率、LVEF比較 (±s)
2.3 兩組治療前后ET-1、MMP-9表達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ET-1、MMP-9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EF-1、MMP-9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下降更明顯(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ET-1、MMP-9表達水平比較 (±s)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治療后出現(xiàn)腹脹3例,頭暈4例,惡心3例,發(fā)生率為19.61%;觀察組治療后出現(xiàn)腹脹2例,頭暈4例,惡心3例,發(fā)生率為17.6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現(xiàn)不良反應后均進行及時對癥處理,無嚴重不良反應出現(xiàn)。
心率的異常改變會對心功能產生重要影響[5],心率的變化受到心排血量、心搏輸出量的影響,在一定生理調節(jié)范圍內,心率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促進心排血量的增加,若心率提高超過調節(jié)范圍,會縮短心室舒張期時間,導致心室充盈不充分,進而降低心搏量與心排血量,若心率過慢會延長心臟舒張期時間,當最大限度充盈心室后即使進一步延長舒張期時間也不會有效提高心搏量與心排血量[6],所以心排血量會明顯受過慢或過快心率的影響,及時有效地糾正心律失常可明顯改善病人心功能[7]。ET-1主要作用于心室細胞、成纖維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可導致心肌細胞出現(xiàn)肥厚改變,能夠誘導表達成纖維細胞、Ⅰ型膠原,促進心肌重塑與組織纖維化[8]。MMP-9為鈣鋅依賴型蛋白水解酶,主要由平滑肌細胞、巨噬細胞分泌、表達,可降解蛋白與膠原組織。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初期,在斑塊形成、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遷移過程中,MMP-9均起到重要影響,當MMP-9表達水平提高時,會加劇細胞凋亡及心肌細胞肥厚進程[9]。因此,MMP-9、ET-1在機體內的過高表達與心力衰竭的發(fā)生發(fā)展關系密切,可反映心力衰竭病變的嚴重程度。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臨床常用藥為二丁酰環(huán)磷腺苷鈣,屬于環(huán)磷腺苷衍生物,主要激活體內蛋白酶,具有較強的細胞滲透效應,進入機體后可快速作用于靶向灶,并且可拮抗磷酸二酯酶降解,因此,其藥效持續(xù)時間更久[10]。二丁酰環(huán)磷腺苷鈣常用于合并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治療,其主要治療機制[11-12]:二丁酰環(huán)磷腺苷鈣可同時激活機體內蛋白激酶、蛋白激酶A,對人體內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環(huán)反應產生促進作用,并激活酶類、蛋白質等多種機體反應,能夠產生大量ATP,有效改善機體細胞內的能量代謝狀態(tài);同時能夠清除自由基,改善血液微循環(huán),對冠狀動脈起到擴張作用,有效減輕心臟舒張與收縮負荷,維持心肌細胞的代謝與血液正常運行;同時可以調節(jié)竇房節(jié)P細胞的生理功能,達到治療心律失常的目的,促進左心室泵血功能的恢復,提高心肌收縮力。但單純應用二丁酰環(huán)磷腺苷鈣進行治療并不能達到理想效果,隨著研究的進展,已廣泛提出應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式進行臨床治療。
中醫(yī)學理論認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緩慢性心律失常疾病歸屬于“心衰”病范疇,其發(fā)病原因為心陽不振、瘀血內停、痰飲阻滯,臨床治療原則以活血化瘀、益氣養(yǎng)陰為主[13]。人參成熟果實中的有效治療成分提取物人參果總皂苷可對緩慢性心律失常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人參可起到復脈固脫、補益元氣的功效,促進缺血組織血運重建,氣行則津液、血液運行通暢,通心脈通。實驗研究表明,由心肌細胞缺血、再灌注導致的心肌損傷應用人參果總皂苷治療可起到明顯保護心肌作用,通過糾正心律失常、抗休克保護受損心肌,對人體血流動力學有促進作用,發(fā)揮其強心治療效應,通過改善機體內心肌組織細胞代謝水平,提高內源性抗氧化酶活性能力,對氧自由基造成的組織損傷起到緩解作用,同時能夠有效改善心室結構重塑,逆轉其進程[14-15]。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心率、LVEF均升高(P<0.05),且觀察組升高幅度更明顯(P<0.05);兩組ET-1、MMP-9水平均下降(P<0.05),且觀察組下降更明顯(P<0.05)。治療后兩組病人均未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二丁酰環(huán)磷腺苷鈣配合人參果總皂苷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緩慢性心律失常可以顯著改善病人血清ET-1、MMP-9表達水平,提高臨床療效,改善病人心功能,減輕心肌受損程度,并且治療安全性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