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澤銳
【摘? 要】目的:通過了解我院各住院病區藥品使用剩余情況,用定量分析方法探討如何減少臨床藥品的剩余。為提高住院患者用藥安全性,提出相應管理對策,使患者藥品支付費用合理化。方法:通過醫院HIS系統,調取我院各住院病區 2019.01.01-2020.01.01的剩余藥品數據,利用Excel 分析其品種、規格、數量、金額和結余科室等情況。結果:剩余藥品在醫院住院患者臨床使用中較普遍存在,共涉及139個品種,86個品規。總金額131715.3131元,占住院藥房總用藥金額32062850.36元的0.41%,其中金額排名前三的科室是手術室、產科、兒科,品種數排名前三的科室是外科三區、外科一區及手術室。剩余藥品大部分為注射劑及霧化用藥,產生剩余藥品原因眾多,患者安全用藥存在隱患。結論:須制定并實施相應的措施,進一步規范醫院剩余藥品的管理,發揮藥學工作者的作用,為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保駕護航。
【關鍵詞】剩余藥品;定量分析;藥品管理;對策;住院藥房
【中圖分類號】R9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9-0253-02
本文所指剩余藥品是經住院藥房擺藥,患者治療使用后病區結余的包裝完整的藥品。剩余藥品由于數量無帳可查,管理也無據可依,藥品收支結余缺乏真實性,是目前藥品管理的盲區[1-2],也是產生醫療事故的一大隱患。由于藥品經住院藥房拿到病區后,就不在藥師監控范圍內[3],因此,這增大了我們管理剩余藥品的難度。
雖然藥品的剩余無法完全避免,但由于藥品是特殊的商品[4],消費者對其選擇性低,使用不當易對患者的心理及身體產生不良影響,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此外,過多的剩余藥品增大了醫院的管理成本,處理不當還會污染環境[1]。因此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作為一名新時期藥學工作者,我們的任務已不僅僅是在窗口為患者發放藥品,應該更多地到病區了解患者的用藥情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人文關懷,盡可能在藥品保存及使用中消除醫療隱患,為病人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國家規定,為保障患者用藥安全,除藥品質量原因外,藥品一經發出,不得退換。但在我們日常工作中,由于種種原因,醫院剩余藥品現象較為普遍[5],我院實行的措施是:護士將本科室剩余藥品送回藥房后,藥師檢查剩余藥品的名稱、效期、數量及包裝是否完整等并將字跡模糊的藥品報廢,最后在電腦HIS系統錄入結余,每季度將剩余藥品數據上報財務科。現總結我院近一年來住院藥品剩余的情況,分析剩余藥品的品種、數量、金額大小和各臨床科室存在情況并提出相關處理意見,在醫院制定減少剩余藥品的措施,希望對其他醫院同行有參考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9.01.01-2020.01.01我院HIS系統所錄結余,匯總各科室近一年結余藥品具體數據。
1.2 方法
通過Excel表格對剩余藥品的品種、規格、數量、金額及所屬科室進行排序分析,統計出各科室結余藥品金額多少及住院病區排名前十的藥品品種并對其進行原因分析。
2 結果
2.1 剩余藥品金額、種數和科室分布情況
近一年來,各住院病區共結余藥品總金額約131715.31元,占住院用藥年總額的0.41%,其中手術室剩余藥品金額最多,內科五區剩余藥品金額最少。外科三區剩余藥品品種數最多,透析中心最少。詳見表1。
2.2 剩余藥品品種分析
本次研究共統計我院十三個病區收回的139種藥物,86種品規。其中絕大部分是注射劑,排名第一的是維生素K1注射液,排名前十名的藥品主要有溶媒、吸入麻醉劑、注射液、霧化用藥及外用消毒劑,詳見表2
3 討論
3.1 剩余藥品產生的原因
經與護理人員溝通,現對剩余藥品產生原因分析如下:(1)多數剩余藥品在實際使用中用量少于藥品最小包裝單位,護士在實際操作中,本著節約資源的思想,可能會將同一支藥物用于兩名或以上患者,即存在“拼藥”現象[7]。從而造成藥品結余。如維生素K1注射液可用于新生兒止血,在手術室、婦產科及兒科使用頻率較高,但其用量不大且需避光保存,而病人醫囑通常單獨開具,因此可能在臨床使用中為避免同時打開多支藥品導致失效,常一支藥液用于多名患者從而導致藥品的結余。(2)某些患者住院期間需長期使用某種藥物,但患者自身依從性差,臨床醫生可能會在認為患者用完該藥時為他們從新開具,而實際上他們并沒有將藥品用完,最終導致患者病情轉歸或出院后結余該種藥品。如產科常用藥物苯扎氯胺溶液,該藥物主要用于產后消毒,由于毒副作用較小,醫生通常要求患者堅持使用,但某些患者覺得外用藥品不必每次用藥都遵醫囑,因此藥品可能存在結余,但臨床醫生仍然在患者未用完該瓶洗液前為她從新開具一瓶。(3)某些醫囑錄入錯誤而未及時改正。可能存在少量重復醫囑未及時給患者退費。(4)其它原因。如手術室患者用藥常采用“套餐”收費,每種手術都有其收費標準,該標準包含具體藥品品種、規格及耗材數量等,但因為病患個體差異,手術醫生隨時調整手術用藥方案,如減少麻醉劑的使用等,而麻醉劑是以“ml”為單位收取病人費用的,其金額不多,因此護士可能未幫病人申請操作退費。
3.2 解決對策
3.2.1 與各病區護士長討論并制定藥品管理制度,每個病區設立一名藥品專管員,對不同床位病人藥品應嚴格分開擺放,既減少差錯發生又能盡可能保證一支藥品用在一個病人身上。
3.2.2 如遇使用量少的藥物,應考慮是否能以最小單位如“ml”進行收費,既節約了病人藥費負擔又減少藥品的浪費。
3.2.3 至少每季度到各住院病區質控一次,著重對剩余藥品的數量、效期、包裝完整度等進行檢查,如遇結余藥品數量較多的科室,要詢問其藥品管理員原因,如不能交代原因,應進行批評教育,并扣除該病區相應質控分,剩余藥品退回藥房另作處理。
3.2.4 如發現重復醫囑應及時與護士溝通,要求其盡快申請退費,盡可能保證賬物相符。
3.2.5 臨床藥師在與醫生查房時要多與病人交流,關注病人的需求,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
3.2.6 藥房每月進行盤點,對病區退回剩余藥品作好登記并注明原因。
我院是一家縣區級人民醫院,雖然剩余藥品占比不大,但一年結余也有十三萬之多,且我院業務量正在逐年上漲,若對剩余藥品聽之任之,最終結余會越來越多,這些都與我們公立醫院的非營利性相違背且加大了衛生、財政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8]。其中外科三區病人多是腦外病人,他們的病情相對比較重,用藥量大,但很多來不及用藥就轉到上級醫院或已經死亡,護士由于工作繁忙未及時處理退費,導致剩余藥品全院居首,病人經濟負擔加重,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我們應該本著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定期到病區檢查剩余藥品的數量及效期,減少藥品浪費,保證藥品質量和安全。調整醫療單位收入結構,降低藥品費用在整個診療中的占比,合理控制醫藥費用增長幅度[9],如可通過PDCA 循環法,持續干預病房藥品節余,以減少病區藥品變質過期,促進藥品管理提升,保障醫療安全。同時探索一個合理的藥品結余模式[7]讓患者得到更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許安友,于闐,許麗麗. 臨床結余藥品調查分析與護理管理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1):151-153.
[2]? 紀愛萍. 對醫院藥品結余上繳合理返還政策的思考[J].醫藥論壇雜志,2004,25(14):54.
[3]? 吳玉娥,孔令冰,呂天益,王康. 品管圈管理提高病區管理剩余藥品依從性的應用[J].海峽藥學,2019,31(8):286-288
[4]? 金勇,劉玉蘭. 利用FMEA 實施結余藥品內部控制審計[J].中國內部審計,2018,(10):48-49
[5]? 朱美麗 章風君. 醫院剩余藥品管理現狀及對策[J].用藥指南,2012,19(17):45-46
[6]? 陳卓,帥洪,陶發勇.某院臨床剩余藥品調查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9):1373-1375
[7]? 林清江 魏吟秋.基于PDCA循環法干預病房藥品節余的持續改進[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23):96-98
[8]? 周冰,褚守祥.探討出納在醫院財務管理中的作用[J].醫藥論壇雜志,2003,24(17):93—95
[9]? 錢東福等.“藥品結余的合理程度”分析及相應政策建議[J].中國衛生經濟,2005,5(2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