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旭
摘要?利用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氣候資料,對當地春小麥種植的氣候條件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焉耆回族自治縣氣候條件比較適宜種植春小麥,但也應注意春小麥生長期間常見氣象災害的氣象服務保障措施,以確保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春小麥產量的提升。
關鍵詞?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小麥;氣候條件;分析
中圖分類號:S51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305(2020)03-097-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3.041
小麥是全球三大糧食作物之一,世界上有超過1/3的人口主食為小麥面粉制品。小麥面粉在我國北方地區是主要糧食,可制成面條、饅頭、餃子、烙餅,以及各式糕點等多種食物;其籽粒可制酒精、淀粉及糊精;其麩皮、麥秸和谷糠可作牲畜飼料。春小麥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北區域,如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甘肅、河北、天津均種植春小麥。焉耆回族自治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天山南麓焉耆盆地腹心,地處南北疆交通要道,地理坐標處于85°13′19″?E~86°44′00″?E,41°45′31″?N~42°20′45″?N之間,地形平坦。其中山地占總面積的52.36%,平原占總面積的47.64%。焉耆回族自治縣較為典型的大陸性氣候,但又具有盆地氣候特征,夏季熱、冬季冷。焉耆回族自治縣具有得天獨厚的水土光熱資源,土壤肥沃,生態環境良好,非常適宜春小麥的種植,春小麥是當地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春小麥種植過程中與氣候之間聯系密切,有利的氣候條件會促使春小麥高產豐收,而不利的氣候條件則會影響春小麥產量以及品質的提升。基于此,文中重點對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春小麥種植的氣候條件展開分析,以期為春小麥取得優質高產提供有價值的數據指導。
1?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小麥種植的氣候條件分析
1.1?播種-分蘗階段
通常情況下,春小麥播期會對小麥產量的形成具有較大影響。焉耆回族自治縣春小麥播種時期一般處于2月底至3月上旬。從播種到出苗階段每天需要≥0℃的積溫為160℃左右,要求的日平均氣溫為6.0℃左右。當氣溫達到10.0℃左右的時候,春小麥出苗需要的≥0℃的積溫處于80~120℃之間就足夠,2周左右便能夠出苗。焉耆回族自治縣多年來3月份平均溫度為3.3℃,氣溫回暖較快?,4月平均溫度就達到達10℃以上,對于春小麥的出苗十分有利,不僅苗壯,而且出苗率較高。焉耆回族自治縣5月上旬通常為春小麥分蘗階段,在該階段最為適宜的日平均溫度處于12.0~16.0℃,伴隨著氣溫的上升分蘗減弱。焉耆回族自治縣春小麥3葉到分蘗階段的平均溫度為16.0℃,適宜的氣溫條件比較有利于春小麥的分蘗。春小麥分蘗的同時還進行幼穗分化,在此階段一般需要的適宜的日平均氣溫為17.0℃左右。一般而言,溫度若偏低,則導致春小麥延緩發育,幼穗分化的時間也較長,小穗數以及小花數的不斷增加,能夠產生大穗。而若溫度偏高也對幼穗的分化會產生不良影響。焉耆回族自治縣幼穗分化階段通常處于4月初至5月初這個時間段,在這個時期平均溫度為12.0℃以上,對于增加有效分蘗比較有利,能夠形成充分的收獲穗數,并且此階段日照時數為219.6?h,光照充足,有利于延長小穗分化期,促使小穗數增加。
1.2?拔節-開花階段
春小麥拔節階段要求日平均氣溫達到15.0℃,平均每天日照時數達到8?h,尤其在5月上旬,若氣溫適宜、光照充足則對于春小麥的拔節比較有利。焉耆回族自治縣在5月份平均溫度是18.4℃,平均日照時數為264.5?h,這些均非常有利于春小麥的小穗分化,并且容易形成大穗。春小麥開花階段(5月中旬)要求的合適的日平均氣溫處于18.0~20.0℃之間,相對濕度處于47.0%~54.0%范圍內。
1.3?灌漿-成熟階段
在春小麥灌漿生長階段(6—7月)所需的日平均溫度溫18.0~22.0℃之間,且要求天氣晴朗,若溫度偏低或者光照不足則會導致春小麥灌漿時間延長,從而影響灌漿速率。焉耆回族自治縣在此階段的日平均氣溫為21.5~22.3℃,相對濕度處于50.0%~58.0%之間,降水量在31.2?mnm左右。適宜的氣溫、相對濕度條件有利于春小麥實現優質高產。
2?春小麥生長期間常見的災害性天氣
2.1?大風、沙塵
焉耆回族自治縣春季經常會出現大風、沙塵天氣,而若春小麥播種之后遭遇大風、沙塵天氣,勢必會導致麥田的土層被大風吹起,麥種裸露到地表,從而影響春小麥的出苗率。
2.2?干熱風
干熱風是焉耆回族自治縣出現概率特別高的一類氣象災害,同時也是對春小麥生長發育造成危害最為嚴重的一類災害性天氣。焉耆回族自治縣干熱風一般會出現在5—7月,而這個時間段恰好屬于該地區小麥揚花、灌漿關鍵階段,一旦發生干熱風災害,則會導致小麥植株蒸騰在較短時間內持續大幅加快,導致春小麥灌漿不充分,從而增加秕粒,導致減產。
2.3?冰雹
焉耆回族自治縣冰雹天氣一般發生于春季、夏季,在冰雹天氣發生過程中還往往伴隨著雷雨、大風等氣象災害,對春小麥往往會帶來極大的危害。冰雹災害通常對小麥后期所產生的影響最為顯著,主要表現為3個方面:①凍傷。由于雹塊在麥田積壓會導致麥苗遭受凍傷;②砸傷。冰雹由幾千米的高空砸入麥田,輕則使得春小麥落粒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嚴重時直接會砸壞莖葉、麥穗;③地面板結。一些直徑較大的冰雹的重力打擊,還會導致地面嚴重板結,使得土壤透氣性差,進而給春小麥生長帶來間接危害。
2.4?汛期
焉耆回族自治縣汛期一般出現在6—8月,汛期雨水增多,通常對小麥后期所產生的影響最為顯著,主要表現為小麥倒伏。為防止小麥倒伏,建議揚花后15?d內要避免澆水,因為此時小麥進入灌漿盛期,穗頭增重明顯,澆水后若遇到大風天氣極易造成倒伏,嚴重影響小麥的正常灌漿,最終影響產量。
3?氣象服務措施
3.1?構建春小麥種植氣象監測預警服務平臺
依據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春小麥種植實際以及氣象為農服務的經驗,應該不斷建立健全春小麥種植氣象監測預警服務平臺。根據季節時令,嚴密監測氣候情況;應該依據天氣綜合發展趨勢和監測到的春小麥田間小氣候變化,提供大風、沙塵、干熱風、冰雹等農業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服務,最大限度降低春小麥種植因各類氣象災害而帶來的各項損失。
3.2?積極開展小麥種植專題氣象服務
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氣象局在春小麥各個生長關鍵期提供專題氣象服務。例如在春耕春播階段,實地調查春小麥播種情況、進度以及廣大農戶在播種階段對氣象服務的具體需求,并向農戶發放《一周天氣預報》、《氣象災害防御指南》等氣象服務材料,提醒農戶及時關注天氣變化,合理安排春耕春播。與此同時,通過微信、手機短信、預警信息平臺等途徑向有關部門以及公眾發布最新天氣預報,以確保廣大種植戶能可以結合天氣變化做好春耕春播工作,為春小麥高產穩產、節本增效提供可靠的氣象服務保障。
參考文獻
[1]?范紅霞.河南濮陽氣候資源對小麥生長發育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34):13296-13382.
[2]?吳東兵,曹廣才,強小林,等.春播小麥品質與生育進程和氣候條件的關系[J].應用生態學報,2003(8):1296-1300.
[3]?羅文凡,唐志勇,劉艷萍,等.2013年焉耆墾區春小麥豐產氣候資源配置分析[J].農村科技,2014(4):15-16.
[4]?衛志祥,黃莎莎,張會金,等.氣象條件對小麥各生育期及產量的影響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1(1):69-70.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