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峰
摘? 要:一直以來,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的側重點都放在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技能上,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提升的形成有所忽略。事實上,高效的教學形式可以促使學生學習能力提升,進而引導學生產生對于數學的熱愛之情,讓他們的學習興趣動力更加充足,自主學習的意愿更加強烈。
關鍵詞:新時期;初中;數學;高效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及新教學理念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全面的貫徹和落實,不少數學教師都在積極地將學生學習能力提升作為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能的有效手段來抓,也在較大程度上激發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活力,但是我們在開展教學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需要我們繼續在實踐化教學中對此進行全面的解決,以更好地發揮數學的優勢,全面地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水平。
一、發掘數學美感,引導學生感受
數學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是人的理性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結合。數學的發展,服務于具體的社會需求,而社會需求決定了數學應盡可能地簡單易用且具有普遍性。在社會需求與數學本質的相互影響下,數學的美感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主要表現為統一性、對稱性、簡單性等。比如與數學知識緊密相關的建筑學,數學是建筑學得以建立和發展的基礎,而建筑是要講究美的,這種美的呈現,是通過正確運用數學知識才得以實現的。教師要盡可能地發掘出數學獨特的美,并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去感受。
例如,在學習“幾何知識”相關內容時,很多圖形都是對稱的,比如五角星、圓形等。這些圖形在建筑中就有著廣泛的應用。正是通過對各種幾何圖形的組合、變換,建筑師得以創造出一座座舉世聞名的建筑,帶給世人以美的享受。教師可以選擇一個較為簡單的切入點,如通過圖片教具或多媒體技術等形式,給學生觀看一些基本幾何圖形的組合、運動或變化,讓學生感受幾何圖形特有的韻律。比如不同大小圓形的相互疊加,或圓形、橢圓等幾何圖形的互相變換,為學生呈現出圖形的千姿百態。
二、挖掘數學思想,建立知識體系
傳統的數學課堂是教師告知學生定義,并附加例題驗證說明的教學過程。而在數學思想基礎上的數學課堂教學,是生動的創造性思維活動,不僅使學生盡快掌握了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了創造性思維,掌握了創造性思維方法。數學定理和公式等都蘊含著豐富的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與到發現和論證的過程中去,尋找他們之中的聯系,從而建立穩固的知識體系,引領學生挖掘蘊藏在知識形成過程中的數學思想。
例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引入課程:籃球隊在比賽勝一場能得2分,負一場得1分,要想在全部22場比賽中得到40分,這支球隊負場勝負多少場?在回顧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為學生創設更加有難度的問題情境:如果設勝的場數是x,負的場數是y,又該怎么用方程來表示條件呢?讓學生體會到當實際問題不能用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的時候,可以試著用二元一次方程滲透方程模型的通用性,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挖掘了教材中知識形成過程的數學思想,也為之后探索新知打好基礎。在這個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教師充當著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自主去發現和探索,自主挖掘數學思想,而不是直接告知學生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定義,讓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
三、教師引導幫扶,小組間同進步
小組合作學習極大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將課堂真正地還給了學生,但這并不代表著教師可以放手不管,恰恰相反,小組合作學習更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其一,教師要對學生的合作探究進行積極的指引,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踴躍發言,為本小組出謀劃策,同時當學生討論陷入困境時,教師要“勇敢”地站出來,有效破解小組合作的癥結。其二,教師要維持好課堂的秩序,避免部分學生借著合作探究的機會而“偷懶”或者“起哄”,讓小組的合作探究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促進學生較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技能。
例如,在教學“幾何圖形”相關內容時,這節數學知識學習的是同一物體在二維環境和三維環境所呈現的樣子。對于學生而言,升維和降維會形成視覺上的巨大差異。以圖形認識為媒介,積極鼓勵和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對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敏捷性、嚴謹性、批判性和創新性會有極高的提升。初中數學老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談論,得出自己的觀點。教師需要在交流環節,讓學生各抒己見,鼓勵學生敢于發言,讓學生能夠學有所獲,感覺到自己在一步步成長,從而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地理解新時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策略和形式,不斷地提升對數學核心素養教學的重視力度,積極地聯合優秀的教師同行一起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學策略,并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不斷地先進化教學的優勢進行教學,大幅度地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能。
參考文獻:
[1]姜吉國.試論如何在新時期開展高效的初中數學教學課堂[J].新課程(中學),2017(02):160.
[2]朱燕菲.用心走進數學世界——淺談從興趣出發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6(1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