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容
摘? 要: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不僅有簡單的拼音認讀基礎知識教育,還有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教育與基于學生整體發展的大語文觀念教育,而這一教育不僅離不開聽與說,還離不開讀與寫。聽說讀寫是語文教育的基礎,本文就以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育這一基礎性教育內容為主要研究對象,就如何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提出一些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小學語文閱讀現狀簡析
(一)教師的閱讀教學以課本為主。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閱讀教學的講解主要是以日常的課本課文教學為主的,教師針對這些課文進行精細化講解,從語文基礎知識的生字認讀,到文章結構的分析,再到逐字逐句的基礎性觀點的逐步提出,都是教師閱讀教育的主體。在這一教育過程中,教師圍繞課本課文的行文結構、基礎知識、課文蘊含的道德要求、基礎的字句之間的遞進、發展、平行,人物描寫中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其背后蘊含的隱含意義等進行專業講解,提升學生在生字認讀基礎上的分析課文、分析文章的能力,從而提高基于基礎知識學習的語文閱讀能力提升。
(二)整體的閱讀教學拓展能力強。同傳統的閱讀以書本為主的讀書方式相比,當前的閱讀過程中,不管是從閱讀內容的角度還是從閱讀方式的角度,都有很大的轉變。在閱讀的內容上,傳統的閱讀主要是以課文為基礎的,課外閱讀書目的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學生的閱讀內容受到很大的限制。在當前的社會發展過程中,課外閱讀的書目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有進一步的提升,有從年齡階段劃分的適齡兒童繪本閱讀,有基于傳統文化的經典誦讀,有基于外國文化的涉獵性閱讀等。總的來說,當前的閱讀范圍與歷史時期相比,有了進一步的擴展。在閱讀方式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及推廣,當前的閱讀方式不僅僅是書本閱讀,還包括數字化閱讀如電子書,甚至有基于閱讀基礎的“聽書”閱讀模式,多種方式的閱讀讓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但是對閱讀的效果關注度不強。在當前的優生優育政策下,小學生在課外閱讀讀物方面可謂“有求必應”,只要是教師要求的、對學生發展有益的、學生需要的,家長群體都會毫不猶豫地購買、借閱。但是從學生的閱讀角度來看,很多孩子都是在簡單的初步閱讀以后不再進行再次閱讀,對一本課外書進行多次閱讀的少之又少。這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速度較快,但是更多的是選擇性強而精讀數量與質量不佳。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一方面是從教師要求的角度出發選擇書目,另一方面是從自身的喜好選擇書籍。從教師的選擇的角度來說,雖然教育意義較強但是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從學生角度來說,雖然大都是從自身的閱讀興趣角度出發選擇書籍,但是閱讀的價值不足,整體的閱讀效果不佳。
二、如何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中進一步拓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一)以教師指導為主,家長輔導為輔。小學生的日常學習過程中,對教師與家長的依賴性較強,在拓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堅持教師的指導作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根據學生的課堂回答問題反饋、課堂表現對學生語文學習掌握程度有科學的認識,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為學生指定課后閱讀篇目就更能從學生的需求角度出發進行選擇。比如在《植物媽媽有辦法》課文的講解過程中,其中蘊含的都是植物生長與成熟階段的播種過程。自然界類似的還有很多,如基礎性的蝴蝶嬉戲、蜜蜂采蜜等,都是植物界在生長過程中的“小訣竅”,教師在針對這些問題時,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探究,就其中蘊含的基礎性知識進行積累,從而提升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在學生課后的閱讀過程中,家長要做好閱讀指導,比如在進一步拓展上,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充分的認識與了解,從而通過課后閱讀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閱讀篇目的選擇上,充分考慮教育意義與閱讀興趣。小學生的閱讀既要關注閱讀的效果,也要關注閱讀的興趣,千萬不能只關閱讀的數量與科學性而忽視學生對閱讀的自主選擇性。鑒于此,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自主閱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傳統“三字經”閱讀中,教師要讓學生對原文有所理解,同時也要從學生的自主探究角度出發鼓勵學生對其中蘊含的道德價值與文化價值進行發掘,從學生自身的學習需求角度出發對知識進行不同程度的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閱讀數量的保障上,除基礎性知識外,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化閱讀,從自己的學習興趣角度出發選擇閱讀篇目,從課內外、由深到淺的角度出發進行閱讀篇目的選擇,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性。
(三)堅持分類閱讀。分類閱讀是在閱讀過程中最大程度學習知識、積累知識的關鍵。在閱讀篇目中,比如童話閱讀、故事閱讀等,這一類型的閱讀主要是通過故事發掘其中深刻的道理,而有些篇目需要學生進行深度閱讀,比如在傳統文化教育經典《三字經》《笠翁對韻》等篇目,教師、家長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做好閱讀筆記的同時對其中蘊含的知識進行掌握性訓練,提升閱讀價值。在閱讀方式上,也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呈現多樣化趨勢,比如有條件的可以通過電子書的方式進行課后閱讀,既環保又科學,也可以通過聽書的方式以廣播模式進行課后閱讀,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積累閱讀素材。
結束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離不開家長、教師與學生,在互聯網影響下,既要關注閱讀的科學性,也要關注閱讀的簡潔性,同時從閱讀的知識積累角度出發,做好深閱讀、淺閱讀之間的分類,從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的整體效果。
參考文獻:
[1]洪道文,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J]學苑教育,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