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玲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普外科;護理工作;應用效果
普外科是醫院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科室,科室特點是患者類型多、病癥較為復雜,多數患者均需要接受手術進行治療,護理的質量會對手術的成功產生直接影響,因此護理干預對于普外科患者來說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患者對于護理要求的不斷提高,常規護理已經逐漸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因此本文對人性化護理的作用進行了分析[1]。本次研究通過分組對比的方式,對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患者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具體研究內容請見正文。
以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普外科進行治療的120例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51例;年齡區間為21-75歲,中位數年齡為(48.7±6.3)歲;其中接受甲狀腺手術的患者共計38例、接受肝膽手術進行治療的患者47例、胃腸手術的患者35例。按照計算機表法的方式將所有患者區分成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各得60例患者,對其基礎性資料予以對比,差異均呈現為P>0.05。
納入標準:患者及家屬均了解本次研究內容,自愿參與且簽署相關文件。
排除標準:存在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疾病的患者;存在語言功能障礙和認知功能障礙疾病的患者。
1.1方法
參照組患者行一般護理,包括密切監測患者病癥,對患者進行科學的飲食指導,對其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研究組患者則在其基礎上另行人性化護理措施,具體護理內容請見如下:
(1)入院護理:患者入院進行治療前,護理人員應當提前準備好病房,做好清潔工作,患者入院后熱情的接待患者,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同時主動為患者及家屬介紹病房中的各項措施。日常應當及時為病房通風,將室溫以及濕度保持在正常值范圍內,保持室內整潔、衛生,做好基礎護理工作[2];
(2)個性化護理: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生活背景以及習慣等,為患者制定適合的護理對策,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根據患者的心理特征給予患者心理疏導,進而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3];
(3)健康宣教:進行手術前為患者做好術前檢查工作,將檢查結果以及相關準備工作告知患者,讓患者對手術的原理、過程、注意事項以及預后效果進行了解,進而做好心理準備工作[4]。如患者術前出現情緒波動的情況,則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消除緊張、不安等情緒,讓患者能夠以最佳狀態接受手術;
(4)術中護理:手術的過程中需要尊重患者的隱私,做好患者的遮擋工作;為避免患者著涼,應當做好患者的保暖的工作;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如出現異常情況,立即匯報給醫生并協助醫生進行針對性處理;
(5)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將患者推回病房,24h監測患的生命體征,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呼吸道受阻、休克或是出血等情況。患者清醒后,立即將手術結果告知患者,避免患者因不必要的擔憂而產生不良情緒。加強患者的基礎護理,提前做好相關并發癥的預防性工作。患者術后會出現疼痛的情況,需記錄好疼痛的部位、持續時間以及疼痛的特征,如有必要可以對患者進行止疼干預[5];
(6)出院護理:叮囑患者拆線1周后方可洗澡,且術后一段時間內不可提重物,如出現不適感應當立即回院就醫。
1.2觀察指標
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估并對比;對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疼痛程度評分予以對比。
1.3統計學處理
以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對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對比用百分比(率)表示,行X2檢驗;對患者的住院時間、疼痛程度評分的對比用(均數±標準差)的方式給予表示,行t檢驗,結果為P<0.05,則差異符合在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較高,其數據與參照組相比,存在明顯的優勢,且差異為P<0.05,數據對比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和住院時間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參照組,其住院時間遠短于參照組,數據對比差異為P<0.05,具體對比情況見表2。
隨著人們對于護理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常規護理已經逐漸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而人性化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逐漸得到了臨床的廣泛應用。人性化護理的中心思想是“以人為本”,患者的需求是護理的中心,護理服務隨著患者的利益展開,給予患者全方位、系統化的護理服務,為患者的預后效果做好基礎工作。人性化護理干預體現了現代化管理的內容,能夠滿足患者對于護理的需求,因此已經逐漸被應用于臨床的各個科室中[6]。普外科患者的種類較多,病情較為復雜,且大部分患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屬于創傷性治療,患者極為容易出現應激反應,因此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普外科對于護理的要求較高,不僅需要護理人員具備專業技能,同時還需要有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能力,因此個性化護理較為適用于普外科的患者。
作為臨床護理中常見的護理模式之一,人性化護理模式實施中,注重的是對患者自身護理方案以及護理方法的改進。是提升和優化患者護理質量的關鍵性要素。因而在現有患者護理工作開展中,相關人員應該以患者護理指導為基礎,科學的改進患者護理方案,提升患者護理指導認同度,將人性化護理模式實施的反復噶改進,更為精準的為患者提供護理指導。
張敏表示,人性化護理模式是一種基于臨床護理改革推進形成的護理模式,在人性化護理模式指導中,能夠轉變患者護理觀念[7]。為患者護理工作實施的方案改進和優化奠定了基礎。并且在給予患者護理指導中,可以更為貼近患者護理需求,為其護理質量控制奠定了基礎。郭幼敏表示,普外科護理作為臨床護理工作開展中最為關鍵的護理內容之一,是醫院日常管理工作開展中比較重要的管理內容之一。在醫院現有管理工作開展中發現,由于普外科患者護理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很多患者護理中由于缺少護理指導思想,因而影響了患者整體護理效果。通過人性化護理模式構建,能夠改進患者護理思維,為患者整體護理水平提升做好了鋪墊[8]。
張新春等人通過臨床研究指出,人性化護理模式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護理模式,是現階段臨床護理工作開展中較為重要的護理模式之一。在人性化護理模式指導中,能夠以更為貼近人們護理的方式著手,幫助患者制定完善的護理方案,提升了患者護理指導水平。同時在患者護理中,也能夠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因而符合患者自身護理需求[9]。孫紅芹等人通過研究指出,在給予患者護理指導中,為了更為精準的實施護理模式,需要在護理指導方法選擇上做出一定的改進。通過人性化護理模式與普外科護理模式結合,能夠轉變患者護理方法,為患者護理的整體質量改善奠定了基礎[10]。本研究結果與上述學者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因而驗證了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普外科患者護理中的優勢和價值。
在本文的研究中,對120例普外科患者進行分組對比,對研究組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對參照組患者則實施一般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住院時間以及疼痛程度。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不僅護理滿意度較高,且疼痛程度較低,同時住院時間也明顯低于參照組,相關數據對比均為P<0.05。由此可見,在普外科臨床護理工作開展中,給予患者人性化護理模式指導能夠提高患者護理質量,改善了患者護理形式,為患者自身護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了基礎。并且在給與患者護理指導中,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能夠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患者自身疾病控制和改善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故而可以在臨床實踐中推廣。
綜上所述,對普外科患者應用人性化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因此該種護理措施值得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張鈺欣,卓春梅,曹志媛,等.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7,24(35):102-103.
[2]張華.人性化護理在臨床普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2017,11(2):229-229.
[3]肖曉芳.探討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手術護理中效果[J].醫學信息,2018,22(A01):247-248.
[4]楊滿梅,楊國榮.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21(15):102-103.
[5]黃秀英.人性化護理管理在中醫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健康之路,2018,12(5):102-103.
[6]楊旭麗,趙芳.臨床護理工作中人性化護理管理的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21(40):111-112.
[7]張敏.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14):249.
[8]郭幼敏.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智慧健康,2020,24(12):111-112.
[9]張新春.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飲食保健,2019,06(018):159.
[10]孫紅芹.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普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03(044):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