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貞冉 鄭躍明
玉米是世界重要的農作物之一,普及程度僅次于水稻和小麥。隨著玉米栽培技術的發展,我國玉米產量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盡管如此,春玉米的高產栽培技術還存在諸多問題。本文歸納了常見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方法。
玉米在我國東北和華北地區得到了廣泛的種植,是這些春播區的主要作物。為了提高玉米產量,農業領域的科學技術人員對種子、肥料、農藥等進行研究,并根據我國玉米種植現狀,積極推廣玉米的高產栽培技術。不過在種植技術落實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技術人員要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了解,才能用科學的方法予以解決,提高我國春玉米的產量。
一、玉米種植的現存問題
1、化肥使用過量,土壤質量下降
化肥對于農作物種植來說非常關鍵,它可以為農作物提供足夠的營養,提高生長速度。我國化肥產業發展十分迅速,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化肥的功能越來越強大,成本也越來越低。而且借助于先進的生產設備,施肥也變得越來越簡單。農戶逐漸忽視了農家肥的使用。化肥的大量使用嚴重影響了耕地土質,使得越來越多的耕地產生板結、酸化的現象,對玉米的生長十分不利。
2、土壤深翻程度不夠,耕作層越來越薄
我國雖然耕地面積大,但整體來說,土地種植還呈現一定的碎片化現象。還有一些農戶對玉米種植不夠重視,為減少種植成本,多年不對土地進行深翻,使得土地的耕作層越來越薄,嚴重制約了玉米產量的提高。
3、品種選擇不夠科學
近年來我國種子研發技術快速發展,加上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農戶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玉米品種。不同的玉米品種有不同的優勢,能夠滿足農戶更加多元化的玉米種植需求。不過,許多農戶沒有科學的選種意識,對土質沒有深入的了解,使得耕地和玉米品種不能產生良好的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米產量。隨著機械種植技術水平的提高,農戶開始越來越多地使用機械設備進行種植。有些農戶為了提高玉米產量,擅自提高種植密度,使得單位面積內的玉米種子數量過多,不能獲得充足的營養。
4、對合理輪作不夠重視
輪作是保證土壤肥力的重要方法,是避免土壤營養單一化的措施。對于玉米種植比較簡單,不需要過多的人工照顧,而且產量高,經濟效益好,使得一些農戶常年在耕地上種植玉米。對玉米進行連作使土壤內部的病菌增加。
5、病蟲害防治力度不足
種植任何一種農作物都不能忽略病蟲害的防治,玉米種植也是如此。常見的玉米病蟲害如玉米絲黑穗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等,在我國華北地區發生率越來越高。而許多農戶對玉米病蟲害防治不夠重視,使玉米產量達不到預期。
6、不能適時播種和收獲
我國有相當一部分農戶對玉米種植的時節把握不夠精確,無論是播種還是收獲,都存在過早或過晚的現象。還有一些玉米品種在播種和收獲時沒有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進行調整,導致一些玉米沒有在播種的最佳時間段內進行播種,在收獲時也沒有把控時間,使得玉米在收獲時不夠成熟。
二、玉米高產栽培需要注意的關鍵環節
1、對土壤進行改良
要想提高春玉米的產量,對土壤進行改良是必不可少的。當地政府要動員農戶提高農家肥的使用比例,并盡量保持每三年一次進行土壤測土工作,確保土壤的肥力。在對土壤進行改良的過程中,還要嚴格控制化肥的使用,還要根據耕地的具體情況,進行精準施肥,在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基礎上,降低化肥對土壤土質的影響。
2、科學選種
隨著玉米品種的增多,有些品種對土壤的要求非常嚴格。農戶要根據自身需求和耕地的具體情況合理進行選種。在水分含量相對較低的耕地上進行玉米種植時,要盡量選擇那些耐旱能力強的品種。而在那些去年發生病害的土地上進行玉米種植時,要盡量選擇那些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
3、合理使用農機設備
農機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我國農戶的作物種植效率,比如在土地深耕方面,有了強大的機械設備,對土地進行深耕所需要的時間大幅縮短。農戶應合理使用這些農機設備對土地進行深耕,保證耕作層的厚度。目前最先進的農機設備能夠在一次作業中對土壤進行深度達30cm左右的深耕,并將肥料分多層施加在土壤中,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同時也極大地節約了人工成本,提高耕作效率。
4、嚴格控制農藥的使用
農作物的良好生長離不開農藥的使用,尤其對于玉米這種作物來說,合理施加使用農藥能更好的防止病蟲害的發生。比如,農戶可以通過使用種子包衣技術防止地下害蟲對種子的侵蝕。尤其在病蟲害集中爆發的耕地上進行玉米種植時,還要針對病蟲害的類型加大農藥的使用量,同時結合除草劑,進一步遏制病蟲害的發展。
總之,要想讓相關玉米高產技術得到廣泛的傳播,首先就要提高農戶的認識,讓農戶針對土壤深耕、化肥使用、農藥噴灑等方面具有足夠的知識儲備。然后,當地政府可以組織農戶進行學習,并對相關技術進行現場培訓。同時,政府部門還要組織農戶到田間地頭進行觀摩,讓農戶真切地感受到高產技術應用的實際效果。最后,還要在玉米高產之后和之前的玉米產量進行對比總結,讓相關高產技術得到進一步推廣,保證春玉米的產量。
(作者單位:453000 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