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丹,萬迎峰,楊 樂
(1.中鋼集團武漢安全環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2.武漢發展戰略研究院,湖北 武漢 430000)
2019年,我國快遞業業務量累計完成635.2億件(同比增長25.3%),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497.8億元(同比增長24.2%),人均包裹45件,連續六年穩居世界第一[1]。“十三五”以來,我國快遞包裹量每年以新增100億件的速度邁進,已連續6年超過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經濟體。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興寄遞市場[2],快遞產業成為新經濟的代表[3]。近7年來,一年100億件的增長,中國快遞業務量從90余億件增至600余億件,平均增速達42%(圖1)。同時,物流業正在被互聯網所改變,并成為驅動新零售和經濟新常態的重要力量[4]。在這種高速增長的背后,卻是各種資本的驚人浪費。為降低成本,節約資源,物流業也必須找到或創造出新的解決方案。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和工業互聯網等健康發展。2016年,共享單車屢獲融資,共享經濟興起。2017年,共享經濟更加發展壯大起來,融資規模已超過2000億[5]。到2018年,中國共享經濟參與人數達7.6億[6]。2019年,受突發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國際國內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等多種因素影響,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增速顯著放緩,直接融資規模也大幅下降,但共享經濟領域就業仍然保持了較快增長,參與者人數已達8億人[7]。在此背景下,互聯網與共享經濟為物流行業提速增效、挖掘潛力、整合資源指明了方向。
圖1 2013-2019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及其增速
如今,我國的物流行業在共享經濟的影響下,進一步開拓了市場空間,很多創業企業也試圖利用共享經濟模式在物流行業開辟一片天地。傳統物流有許多弊端:信息失衡、資源不能共享、各個物流體系之間不能聯通和循環使用,使得資源嚴重浪費。共享物流的出現就為解決這一問題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方法。
1.1. 共享物流的資源本質
共享物流即對物流信息和物流資源等的共享與分配,它是循環經濟和共享經濟理念下的一種新型運作方式與管理模式,通過將閑置資源的綜合利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與提高效率。在現代物流體系中,能夠實現共享的資源非常多,這些資源(具體見表1)形成了共享物流的“生態圈”,最終將以模式化得到應用。
表1 可共享的主要物流資源類型
迄今為止,出行領域中采用共享經濟模式的企業已經誕生了數家市值達10億美元的企業,相比之下,物流行業的總體規模要比前者高出十幾倍,從這個角度來說,物流共享經濟必然蘊藏著巨大的開發潛力。
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共享物流與五大發展理念高度契合,近年來獲得諸多有效的政策紅利。
2012年7月,商務部印發《關于推進現代物流技術應用和共同配送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全國范圍內選擇了9個城市作為試點,啟動現代物流技術應用和共同配送工作。到2016年,這個試點已擴大到了25個城市。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1號文印發《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文件的出臺有效解決了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并深入推進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提高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水平,開創了全國共同配送的新局面。
在現實生活中,物流資源的共享方式有很多,如租賃、回收再利用、交換、循環使用等。但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有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實現信息互通和協調配置。目前共享物流主要有三種形式。
物流外包,即制造企業或銷售等企業將其物流業務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3PL),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集中精力發展企業核心業務,增強企業運營的靈活性以及增強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在世界范圍內,物流外包也是非常重要的商業行為。如何正確認識物流外包及如何實施物流外包是當代企業家們應該考慮的問題[8]。
表2 國內部分企業物流外包的案例
物流業和物流信息化發展明確要求加快物流平臺化建設。物流信息服務平臺作為物流信息的重要載體,滿足“一站式”服務、打破“信息孤島”,是平臺建設的使命。信息服務平臺可以有效提高物流運行效率,推進物流業協同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信息化應用正在逐步由PC端過渡到移動端。據第45次《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20年4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億,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10億,且99.3%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移動設備的滲透率不斷提高給移動傳播的發展帶來推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在通過移動終端設備搶占移動互聯網的市場份額,物流行業自然也不甘落后,各種APP產品如井噴般紛紛出現(表3)。在這樣的形勢下,物流參與各方便可以擺脫時空的限制,實現更便捷的對接,整個行業的運營效率得到了提高。對于物流行業來說,其未來的重點發展領域就是“移動物流平臺”,“移動物流平臺”將成為未來物流的下一個風口,誰能搶得先機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表3 物流APP產品的主要類型
2016年9月,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批準發布《托盤租賃企業服務規范》、《托盤共用系統運營管理規范》、《共用系統托盤質量驗收規范》等規范,以標準托盤的循環共用為切入點,開始實行商貿物流的標準化行動。標準托盤的推行實現了設備資源的共享,實現了托盤資源的優化循環利用,促使物流效率極大提升。
對于共享物流來說,標準化是未來,智能化是助力,推動物流的標準化,才能為智能化奠定基礎。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應引導企業開展單元化物流領域的全面創新,從產品的包裝開始,遵循統一的原則和規范,讓產品包裝與物流配送共用設施相匹配,增強物流上下游產業鏈粘性,實現資源共享、循環共用。推廣單元化的物流模式,不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從而推動運輸工具、裝卸搬運工具等同時發生變革,過去那種各人自掃門前雪的物流運輸方式得以根本改變,為實現共享物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物流行業存在層級多、從業人員復雜等特點,各層級之間、成員之間的信任問題是共享物流得以有效開展的根本。區塊鏈技術的信息永久性、安全性、公開性、透明性、不可篡改性和去中心化等特性為解決物流資源共享過程中的信任交易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物聯網技術能讓所有能行使獨立功能的普通物體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9]。通過區塊鏈網絡與物聯網的結合,可以使鏈上數據同步到供應鏈中每一個企業中,每一個產品中,避免供應鏈服務商之間的內耗,提升彼此信任度,提高協作效率,且擁有極高的安全性能,幾乎不可能攻破,也為小微物流企業的數據安全也提供了堅實保障[10]。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特征,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性變革,是實施可持續戰略的必然選擇和重要保證。2018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由此開啟了中國“無廢城市”的建設進程。在共享物流領域引入循環經濟理念,不僅可以共享更多更優質的資源,并能助推“無廢城市”的建設。
在“互聯網+”時代,線上和線下的有機結合使得共享物流得到了飛速發展。不僅要做好物流領域共享業務的加法,也要做好創造增量的乘法。在循環共享的模式下,有效地實現資源共享,優化資源配置,大幅提升物流系統的運作效率,并減少各種物耗,促使物流服務水平得到極大提升。在未來物流模式的創新改革中,共享物流是最值得推薦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