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朝乾,張 駿
(南京林業大學 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近年來,由于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國內有一部分企業出現了經濟效益大幅度下滑趨勢,甚至2018年出現了企業倒閉潮,因此在經濟蕭條情況下,研究企業經濟效益有一定的意義,而物流行業逐年呈上升趨勢,所以,物流企業具有特殊的研究價值。
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模型,以此來對上市物流企業進行評價分析,在實證研究中,分別用主成分分析中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重和TOPSIS法,得出該企業每個季度的綜合得分,從而驗證兩種方法的可行性,為物流企業管理者和投資者提出合理建議。從物流企業入手研究,以此為其他行業的企業管理者提供參考。
國內外有不少學者運用各種分析法對經濟效益進行研究,主要評價方法有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例如,游揚通過模糊綜合評價法建立混合模型來構建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標體系;徐斌、馬駿等通過改進AHP-TOPSIS法對配電網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投資策略進行研究;秦國華對江蘇省工業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行研究;田糧豐、王志堅對我國40家物流公司績效評價進行研究。
主成分分析法的主要思想是在損失少量信息的前提下,將多個指標化為少數幾個不相關的綜合指標(所謂主成分)。借助該方法,本文建立企業經濟效益的綜合評價模型,從而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研究。
企業經營能力主要指標有: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根據這4個方面以及順豐公司歷年來的財務報表的已知數據,本文選取上市物流公司的6個財務指標作為原始指標,分別是營業收入(X1)、營業利潤(X2)、利潤總額(X3)、凈利潤(X4)、流動比率(X5)、流動負債率(X6)。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反映宏觀上的經營能力,流動比率和流動負債率反映的是微觀的經營能力,分別為短期債償能力和長期債償能力。
在經濟效益的評價中,為了消除指標量綱的影響以及變異范圍影響,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使其具有可比性,一般用下式進行:
在標準化數據陣的基礎上計算原始指標相關系數矩陣R,其中:
根據主成分分析的約束,可知第一主成分實際是優化問題的解:
根據拉格朗日極值法求出R的特征值λ,如果R滿秩,則它有p個正的特征值以及相應的特征向量,記最大的特征值為λ1,對應的特征向量為u1,則第一主成分為Y1=Xu1。
運用主成分分析得出綜合指標的數值,以每個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來構造一個綜合評價函數:
y=α1F1+α2F2+…+αmFm
TOPSIS是系統工程中有限指標多目標分析的一種方法。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定義決策問題的理想解和負理想解,然后在可行方案中找到一個方案,使其距理想解的距離最近,而距負理想解的距離最遠。
用歐幾里得范數作為距離的測度,則從任意可行解Zi到Z+的距離為:
那么,某一可行解對于理想解的相對接近度定義為:
于是,若Zi是理想解,則相應的Ci=1;若是負理想解,則相應的Ci=0。Zi愈靠近理想解,Ci愈接近于1;反之,Zi愈接近負理想解,Ci愈接近于0。
本文選取順豐的10個季度的數據作為研究樣本,以順豐每個季度公布的財務指標為準,原始數據從順豐各季度財務報表中得到,通過標準化后的數據如表1所示,將標準化后的數據計算相關系數,結果如表2所示。
表1 企業各個季度的指標的標準化數據
表2 相關系數
根據相關系數矩陣,求出特征值和方差貢獻度,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特征值與方差貢獻度
由此可以得出,前兩個成分特征值累積超過了總方差的0.85,其余特征值的累積貢獻不足0.15,所以,提取2個主成分較為適宜。
計算因子載荷陣,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特征向量
第一主成分在第2、3、4個指標的系數較大,說明與利潤有較強的相關性;第二主成分在第1、5、6個指標的系數較大,說明與營業收入、速動比率和流動負債率有較強的相關性。
構造線性組合函數:
y1=0.70x1+0.290x2+0.291x3+0.285x4+0.183x5-0.109x6
y2=0.360x1+0.115x2+0.109x3+0.116x4-0.397x5+0.468x6
各季度綜合得分,構造多元線性回歸函數:
Y0.556y1+0.306y2
綜合得分及其排名如下表5和表6所示。
表5 各季度綜合得分及排名
表6 TOPSIS綜合評價法得分及排名
順豐歷來走高端路線,高質量、高收益,從分析結果可以得出順豐企業的經濟效益主要影響因素是營業利潤,與順豐的發展方向是一致的。而從TOPSIS綜合評價法得分可以看出,每個季度都趨近于1,沒有較大的差距,說明順豐的發展較穩定,雖然會受618、雙十一等活動的影響,但總體上沒有太大的波動起伏。由此可知,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求穩是企業在經濟蕭條時期的生存之道。
本文從企業發展的角度,運用主成分分析來建立一個企業的經濟效益模型,選取了適當的指標以及兩種評價方法進行比較,避免了主觀性和單一方法的片面性,更加科學、客觀、合理,驗證了該模型的可行性,同時也為在物流行業中的決策者和投資者提供了一些參考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