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玉霞
(中外運物流華中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在政府推動、技術進步、模式創新三大動因的作用下,我國物流平臺快速發展,并呈現平臺經濟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技術支撐平臺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物流行業平臺化轉型趨勢明顯、細分行業的物流供應鏈平臺發展迅速四個特點[1]。物流園區集聚新零售生鮮冷鏈企業,通過整合資源,構建以平臺為基礎的高效率物流模式,建立完善、專業化、高效的運作體系,實施物流集約化經營,縮短物流時間,減少物流環節,提高生鮮冷鏈物品供應鏈效率和效果,培育平臺運營企業及生鮮冷鏈企業雙方核心能力,創造持久競爭優勢,具有重要作用和戰略價值。
生鮮冷鏈物流平臺建設投資大、協調性復雜、對信息技術高度依賴,制定好平臺建設方案并做好可行性分析至關重要。目前關于生鮮冷鏈物流平臺建設方案方面的研究較少,與本文有關的研究主要有:劉德智[2]等以西安陸港跨境物流信息平臺構建為目標,通過分析信息平臺的參與主體及其功能需求,對西安陸港跨境物流信息平臺進行架構設計和功能研究。李清[3]表示物流平臺企業的資源整合路徑,主要為合作伙伴的異質性資源整合、跨平臺互補性產品和服務資源整合、物流平臺企業內外部關系的整合三種。王景剛[4]從生鮮冷鏈服務平臺技術架構、生鮮冷鏈服務平臺信息系統等方面,闡述了基于產業集聚的生鮮冷鏈智慧物流信息系統建設方案。
文中結合中外運構建生鮮冷鏈智慧物流平臺的情況,闡述了平臺建設的目標、指導思想,研究規劃了平臺建設的主要內容,總結了平臺園區的建設可行性分析要點,旨在為平臺建設提供良好的建設方案規劃和可行性要點分析。
平臺立足物流園區,提供園區生鮮冷鏈物流信息管理平臺(以下簡稱“園區信息管理平臺”)、冷庫及普通倉庫設施及冷鏈運力、完善的物流服務體系,集聚新零售生鮮冷鏈企業、線上線下交易企業、搬運容器提供商、銀行等單位,提高冷鏈配送、倉儲、貨物進出口、物流加工與配送、信息處理及相關設備調配效率,形成物流資源密集和管理運營專業的物流鏈條,實現生鮮冷鏈物品的供應鏈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
平臺建設指導思想為:①依靠科技,提質增效:積極探索應用數字化、信息化、可視化、智能化、自動化技術,提升生鮮冷鏈供應鏈物流效率和質量;②共生共享,集約發展:進行配送資源、倉庫資源、搬運容器等物流資源共享,聚集發展;③配套融合,跨界賦能:以供應鏈金融、跨境采購支持、服務貿易完善平臺功能。
新的基礎設施和技術、更豐富、更直觀的物流數據以及持續不斷的降低成本壓力,使得新零售生鮮冷鏈企業要求物流企業提供更多的功能,并更好的使用資產、技術、勞動力帶來成本降低,是平臺建設必要性體現,平臺建設關鍵內容包括物流園區設施布局方案、配送資源配置方案、信息化建設方案,具體如下圖1所示。
圖1 立足物流園區的新零售生鮮冷鏈物流平臺建設關鍵內容示意圖
平臺立足物流園區,為新零售生鮮冷鏈企業提供物流及配套服務,物流園區設施布局應包括:①一定規模的倉庫,其中包括冷藏/冷凍庫,高架庫、自動化揀選庫等,倉庫的裝卸設施數量配置、園區人、車動線應充分適應生鮮冷鏈物流收發貨作業特點;②一定規模的分揀加工間,包括生鮮冷鏈物品分揀間、中央廚房、分包裝及再包裝間等,并規劃好與倉庫之間的動線;③一定規模的配套公共設施:包括污水處理工程、清洗消毒間、配送車輛充電樁、垃圾處理場所等。
園區設施布局,應植入共享共生理念,這是區別于傳統物流園區使用倉庫的根本特點,由平臺運營物流企業統一進行規劃、設計、改造、管理,致力于實現倉儲資源集約共享。
新零售業態下,生鮮冷鏈配送具有比一般常溫配送要求更高、更復雜,配送時效性對組織協調性更高的特點。平臺應以信息化為手段,集聚冷鏈社會運力、自有運力,以園區多家生鮮冷鏈企業冷鏈配送需求為支撐,做好共同配送,并能實時監控車輛在途、門店交接等信息。
配送資源配置應包括:普通箱車、冷藏/冷凍新能源汽車,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滿足市區交通管控要求,車輛配備溫控裝置對車內的溫濕度情況進行實時監控;配備GPS裝置對司機、車輛狀態數據進行收集,及時發現司機疲勞駕駛、車輛超載超速等問題,提早警報,預防事故;配備信息采集設備采集運輸車輛情況、路況、天氣等信息,上傳數據中心,對車輛進行調度優化。
平臺以園區信息管理平臺鏈接業務信息系統、配套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資源調配、設施共享、倉儲作業優化決策支持、配送裝載優化決策支持、交易決策支持等功能。
4.3.1 園區信息管理平臺建設方案
園區信息管理平臺架構,由系統體系架構和服務協同架構組成,系統體系架構由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構成,協同服務架構由支撐層、運作層、協調層、戰略層構成。通過架構各層級的協同,實現統一園區倉庫使用情況、配送訂單信息、運作資源需求等相關基礎資料,為儲運資源調配、共享、優化提供快速、有效數據支撐。
信息管理平臺以園區相對標準化的業務流程為基礎,通過鏈接各業務信息管理系統,按照平臺制定的標準、規則、體系,交互報文,生成報表,實現數據、報表的電子化流轉,建設具備穩定、高效、安全、易操作的電子流轉、報表生成、查詢等功能的平臺信息系統,指導跨單位資源調配、作業流程、商務結算等工作。
①EDI外部接口。
利用web Methods等EDI開發集成平臺,根據特別需要組裝自己的解決方案,提升新零售生鮮冷鏈企業的EDI信息傳輸效率,實現更有效、有質量的管理。EDI應支持不同傳輸協議、不同報文格式的EDI信息開發,如:AS2、FTP、SFTP、WebService等,支持XML、excel等格式,能夠提供客制化的EDI外部接口。
②平臺商務結算模塊。
結算管理系統歸集各類業務作業系統(如TMS、WMS等)的業務的各類成本和收入,實現從賬單生成、對賬,到發票、實收付、核銷的完整和統一的結算體系。通過與各類財務系統的接口對接,將業務作業系統與財務服務進行無縫鏈接,完整構建企業的業務結算管理和控制體系。
4.3.2 平臺業務信息系統建設方案
平臺運營物流企業為新零售生鮮冷鏈企業提供倉儲、配送、物流加工、搬運容器管理等服務,平臺的信息管理平臺需要具備或鏈接倉儲、配送等業務信息管理系統的能力。
①倉儲管理系統(WMS)。
支持園區的倉儲業務操作流程,支持RF無線電射頻、RFID和語音等設備,從而方便倉庫管理人員與實際操作人員的信息溝通和確認,加快揀選作業速度,提高管理效率,并內置大量的科學倉儲規則,具備足夠的復雜性和功能可配置性來滿足管理需求,具備的功能還應覆蓋支持倉庫盤點、移庫、報廢、波次、物權轉移、增值服務的流通加工等作業,并能鏈接新零售生鮮冷鏈企業加工管理信息系統,追溯物品經過中央廚房加工、分包裝及再包裝后,產生的物料號、數量變化。
②配送管理信息系統(TMS)。
整合園區內多個生鮮冷鏈企業多門店配送數據,實現集中配載、配送線路規劃、及時快速高效配送、門店快速交接(無人交接,載具/周轉箱運輸)、安全需求(運輸安全、食品安全、溫度要求),提供的管理維度包括調度派車、車輛裝載、全程跟蹤、安全管理等方面。
③其他信息管理系統(OMS、BMS等)。
平臺能夠有效鏈接多個生鮮冷鏈企業的訂單管理系統、商務計費系統,進行訂單數據向物流信息、結算信息的轉化,實現消息中心、訂單管理、流程管理、索賠管理、KPI報表、流程跟蹤等功能。
4.3.3 配套服務信息管理模塊
平臺具有強大的聚合能力、鏈接能力,應配套搬運容器信息管理模塊、儲運物理信息管理模塊、采購信息管理模塊、智慧園區信息管理模塊,以完善平臺功能。
①搬運容器信息管理模塊。
支持托盤、籠框循環共用,對托盤及籠框供應商、數量、流轉記錄、損壞記錄等信息進行管理,幫助實時了解搬運容器在用數量、轉移數量,并能生成周轉天數管理報表,減少人工統計工作量并提升數據準確性,有效地降低搬運容器遺失的風險。
②儲運物理信息管理模塊。
實現入庫、儲存、出庫、配送、門店交接全程追溯,在倉儲管理環節,冷鏈庫存過程中隨時收集貨物溫度信息,出現異常時系統能夠發出報警,降低貨損率。在配送環節,銷售方透過配送管理系統監控收集信息,記錄貨物溫度變化信息,建立實時在線監控系統,保證生鮮食品的品質和安全性。
③采購信息管理模塊。
整合平臺內生鮮冷鏈企業的采購需求,通過平臺歸集訂單,形成規模采購,提升采購議價能力,支持園區內便捷貨權轉移、結算,助力實現線上線下商貿物流一體化,從而降低采購成本、縮減物流環節。
④智慧園區信息管理模塊。
從運作監控、安全管理、大數據管理三個維度,將多樣化、多系統、碎片化的信息進行集成管理,支持多種設備(PC/手機/LED屏)、多種應用(APP/微信公眾號),實現全天候、全方位控制調度及分析管理,達到物流園區管理智能化。
平臺建設涉及到專業物流園區硬件設施建設、改造投資,并需要大量信息化、數據化、自動化方面的投資,屬基礎、長線投資,需要進行詳細的行業與市場分析、城市零售、生鮮冷鏈、消費市場分析、周邊生鮮冷鏈物流市場與競爭環境分析、平臺運營及運作模式分析,財務與敏感性分析,重點關注平臺化可行性、技術可行性、持續發展可行性三方面。
在平臺化可行性方面:一方面,生鮮冷鏈物流運營層面,從過去的粗放式向集約化、高效益管理運營轉型,向統倉共配、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是新零售生鮮冷鏈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另一方面,物流企業要立足園區構建新零售生鮮冷鏈物流平臺,制定的統倉共配、服務內容、運作流程、經營規則,應切實為生鮮冷鏈企業帶來生鮮冷鏈物品供應鏈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才能被生鮮冷鏈企業所接受,平臺才能有生存的基礎。
在技術可行性方面:平臺構建前期,物流業務流程及規模,可能不能有效支撐集中配送信息化創新工作,在前期業務量較少的情況下,可能存在單一分段式運作總成本低于綜合一體化運作成本的現象,創新成本、信息化成本不能支撐業務發展,這需要平臺運營企業采取總體規劃、分步實施、規模適度控制、爭取外部支持企業發展政策支持的方式,最大限度保障技術創新的持續進行。
在持續發展可行性方面:生鮮冷鏈消費市場具有剛性的特點,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較小,具有良好的園區倉庫使用穩定性,但專業化投資、信息化平臺開發及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培養,可以構成園區運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可以保障園區當期及未來經營成果。而風險在于,新零售行業今年來蓬勃發展,未來將經歷行業整合時期,做好風險管控工作是平臺建設的重要方面。
生鮮冷鏈新零售企業的物流模式是從采購商到消費者之間的流動路徑,科學的物流模式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促進物流資源整合、優化供應鏈庫存管理、提高生鮮冷鏈企業響應消費市場的能力、提升生鮮冷鏈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立足物流園區構建的新零售生鮮冷鏈物流平臺,可以實現生鮮冷鏈零售業與物流業硬件資源互補,協同、聯動發展,能夠助力提升新零售業態下生鮮冷鏈企業的競爭力。文中結合中外運構建生鮮冷鏈智慧物流平臺的情況,對平臺建設的目標、指導思想、主要內容、可行性進行了研究,以期為生鮮冷鏈物流企業立足園區向平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