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瀟 劉軍軍



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的誕生和普及,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移動化、智能化和便捷化。但由于新媒體時代的逐漸深入,傳統電商雖然還大受歡迎,卻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缺陷和弊端,加上新媒體電商跨行打擊也是強有力的,因此傳統電商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升級電商模式、轉變電商思維和協同新媒體發展成為了電商突破瓶頸的重要因素,同時校園電商是面對大學生這個特殊消費群體,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本文就此進行研究。
關鍵詞:校園;電子商務;新媒體;挑戰
2003年非典成就了京東、淘寶,2020年疫情將會給電商帶來一場機遇與挑戰,隨著疫情慢慢結束,消費者購買力回升,則會促進電商的快速發展,抓住機遇,突破瓶頸,協同新媒體發展,是傳統電商的發展出路。
一、校園電商現狀與瓶頸
電子商務,簡稱電商,是指在互聯網(Internet)、內部網(Intranet)和增值網(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絡化。電子商務包括電子貨幣交換、供應鏈管理、電子交易市場、網絡營銷、在線事務處理、電子數據交換(EDI)、存貨管理和自動數據收集系統。在此過程中,利用到的信息技術包括:互聯網、外聯網、電子郵件、數據庫、電子目錄和移動電話。
現在的校園電商目前擁有著穩定的商品交易市場、廉價的商品和勞動力,封閉的商品交易市場環境,學校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優越的專業技術人才等諸多優點,對于校園電商的產生和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是校園電商目前的現狀也是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其發展的瓶頸。
1.高校政策壁壘
各大高校雖然支持和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并提供一定的資金、場地和導師指導,但對于學生在寢室成立商品銷售服務站、商務校園出行、商品銷售方式和配送服務以及影響到學校后勤集團收入的項目都持謹慎態度。高校主要從學生安全、食品安全、正常學業、學校后勤集團利益等方面考慮是否予以政策支持或抵制,部分高校因此也對校園電商公司采取了強有力的抵制措施。
學校的態度和政策對于大學生創業和電商的運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校園電商的發展也需要學校方面的合作以及校園政策的全方位支持。
2.商業模式較為傳統,缺乏創新
校園電商企業大多數采取傳統簡單的電商模式,通過QQ群、微信群、朋友圈做產品宣傳,在自媒體上投放廣告,或者是開發一個公眾號和網站,就利用校園市場的封閉性,將線上和線下結合起來銷售。但隨著大學生對消費體驗感要求越來越高,傳統宣傳模式和運營模式已經不能打動大學生了,更多大學生仍然會選擇京東、淘寶、抖音、快手等平臺進行購物。校園電商企業如何創新模式,利用好校園市場的封閉性、購物距離、交貨時間等優勢來提升大學生在校園電商平臺的活躍度,并使其養成消費習慣。
3.經驗不足,管理不到位,市場定位不準
校園電商企業多數為大學生去創立,大學生雖然思維靠前,接受新事物能力強、學習快,但往往由于團隊經驗不足,導致許多校園電商企業在許多方面走了冤枉路和浪費了一些資金。同時在團隊管理方面,可能會出現管理不當,導致受到學校和市場的批評,尤其是食品行業,常常會出現衛生不達標、食品原料來源不明,食品添加劑是否安全等情況。正因為學生的單純或者是對社會不了解,往往會出現一些上當受騙的事件。
企業對市場定位不準,沒有深入對學生群體市場進行調研和分析,往往通過自己的主觀意識去給自己的商品進行定位,沒有切實抓住學生群體目前所需,學校欠缺的項目,容易出現從眾行為,別的企業從事什么,自己就跟著效仿;企業未重視服務,現有的校園電商平臺能與大學生真正需要功能結合在一起的較少,能給學生提供便捷化、體驗化,能給優秀學生交流提供平臺,共享學習資料的服務和商品都很缺乏。
二、校園電商的出路——協同新媒體發展
在新媒體環境下,將新媒體的傳播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相結合引入電商運營中,形成新型的商務模式。近年來,伴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電商規模的日益增大,對傳統的商業模式造成巨大的沖擊,為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必須要對傳統的商務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電商平臺的興起大大推動了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再加上新媒體的橫空出世,給電商發展拓展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和空間。
1.以市場為導向,豐富營銷內容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豐富營銷內容,了解大學生的日常物質所需和精神所需,打造大學生真正需要的產品,真正有利于學習,方便于生活的產品。建立定位于大學生群體的新媒體,吸引一批忠實粉絲,掌握和理解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進行新媒體宣傳和推廣,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和大數據信息處理技術為消費者畫像,大學生作為一個相對簡單的消費團體,便捷性的去中心化的分享式購物習慣更易形成。
校園電商企業應了解大學生各類消費比重,分析大學生各大消費原因,抓住大學生消費心理,用大數據來掌握好大學生的消費習慣,通過新媒體技術來運營,將會得到大學生的信任和消費。而真正將新媒體運營發揮出來,則需要不斷提高新媒體運營能力,同時不斷創新,嘗試各種新的媒體,在時機成熟時通過媒體來作為宣傳手段,豐富營銷的方式和內容。
大學生各類消費較大領域比重(三項)
2.打造獨特標簽,引消費者共鳴
校園電商平臺在一定程度上不一定全是一個購物助手的服務者,可以是話題專家,也可以是私人伙伴,甚至是其他更多的角色。要在眾多平臺中脫穎而出,則一定要打造出一個獨特的標簽,這個標簽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求,能使學生產生共鳴并與之互動。而不是簡單地搭建一個商業平臺之后,通過傳統的傳單、學生宣傳等方式來吸引用戶,宣傳是必須的,但學生團隊需要切實控制好宣傳經費和選擇方式。
他們更注重消費的情感、體驗和文化。通過利用新媒體來打造獨特標簽,滿足消費者希望獲得更多豐富商品、豐富信息以及享受更多實惠和便利服務的需求;再者抓住大學生心理,分析大學生共鳴,通過新媒體下的校園電商幫助學生與志同道合者形成群體歸屬,除了信息和服務便利外,還可以傳播學習知識或職業技能。
同時對于規模較小、起步較晚的大學生電商平臺,可以結合線下銷售,尤其是實體零售,讓消費者以多樣化的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品,配合線上線下宣傳,加強多渠道策劃,如微信、微博和QQ等,提高電商平臺知名度,創建獨特標簽和品牌優勢。
3.加強學校合作,規避抵制風險
加強與學校官方合作,輔助學校運營打造屬于學校的新媒體,打造一個屬于校園大學生自己的新媒體,達成商業合作。學校也可能愿意為校園電商企業提供創業導師、環境和設備,學校為學生提供資源、創業環境,學生團隊為大學市場營銷、電子商務、軟件技術等教育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學習、就業或各種兼職的崗位,通過各種實戰性的方式來培養和提升相關專業學生的實踐競爭力和職業技能。
這樣子的封閉式實習具有了成本低和實習針對性強的兩大特點,而且由于大學校園的這種封閉式實習環境,又大大增加了相關專業學生進行實習的易操作性。由此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如果能夠讓大學校園內的電商實習平臺作為教育相關專業學生的實習基地將會很好地取得非常不錯的效果,又很好地達到了學校的培養專業人才,建設智慧大學校園的教育初心。
三、校園電商與新媒體協同發展的優勢
1.用戶數量龐大,使用頻率高
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用戶本身數量大,據調查發現,80%的大學生在這些媒體上使用時間平均可達3小時以上,利用好這些新媒體平臺可以使校園電商平臺更容易為大學生接受,更符合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且校園電商擁有著到貨速度上的絕對優勢。
2.新媒體可以讓校園電商更具創意
口碑營銷、事件營銷、精準營銷等多種宣傳方式的廣告,新媒體營銷中一個非常富有社會創意的廣告,就可能會在這種社會化的營銷中迅速發揮顯示出其爆炸性的優勢和力量。融入了新媒體更多創造性的新元素,不斷探索演變發展出新的網絡營銷宣傳方式及手段,整合營銷方式,改變傳統的校園電商只是單純的扮演購物助手的角色,更多地向企業購物助手、話題專家和私人伙伴綜合服務模式的轉變。整合多種媒體和資源,可以使校園電商企業的營銷和運營方式更具創意,更容易受到大學生的歡迎和喜愛。
3.滿足消費者自主選擇和有效互動需求
傳統校園電商的營銷方式是硬性推廣,費錢效果反而不好,而新媒體下的校園電商截然不同,讓大學生可以主動參與有效的互動交流活動,形成一股社會化的傳播流,不斷向四周的大學生擴散發展開來。校園電商企業,可以通過各種社會化的媒體與大學生互動并及時收集記錄他們反饋的信息,不斷地了解和發現大學生的購物習慣。大學生具有強勁的消費主導權,在這個購物信息交流自由化和購物服務個性化的信息時代,可以更容易地滿足大學生特殊消費群體的各種個性化需求。
4.降低校園電商企業營銷成本
利用新媒體制造話題專家和私人專家等形式,自動產生裂變,因為大學生更愿意通過營造學校話題、追星話題、理想話題等來提升自己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而私人專家也滿足了大學生不愿傾訴和分享的心理,通過新媒體營銷,可以切實改變以往校園電商硬性推廣的方式,極大減少了成本。
四、總結
校園電商企業的發展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平臺和網絡營銷通過多種方式的融合,來推動和促進其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改變,單純地提供大學生購物助手服務無法從根本上滿足到更多的大學生消費群體的需求和消費,應積極思考和探索協同新媒體發展和創新之路。
為大學生消費群體不僅僅提供了購物助手的角色、同時還是話題專家和私人伙伴的角色,這肯定會大大激發和增強校園消費群體的活力。校園電商的未來發展仍然肯定會繼續存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正確地轉變傳統校園電商的思維,創新校園電商的模式,協同新媒體發展將肯定會給未來校園電商的發展增加幾分活力和核心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曹倚賓,李藝,戴衛東.校園電商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J].信息通信,2018(03):186-187.
[2]楊輝軍.大學生校園電子商務創業現狀和改善策略[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0,37(02):119-121.
[3]陳文婕.基于區塊鏈的校園移動電商應用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9,36(10):27-28.
[4]黃佩思,張拓.高校文創產品新媒體營銷策略研究[J].辦公自動化,2020,25(11):48-50.
[5]劉紹君,劉宇為.校園電商運行中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0(06):216-217.
作者簡介:鄧瀟(1996- ),男,苗族,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人,貴州財經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電子商務、新媒體;劉軍軍(1981- ),男,漢族,貴州省貴陽市人,貴州財經大學教師,研究方向:創新創業工作、企業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