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衛寧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只有把黨管好,國家才能治理好。依法治國必先依規治黨,這也是新時代黨全面提高執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和必經之路。
在陜西省稅務系統組織開展的違規經商辦企業問題專項整治工作,以下簡稱“整治工作”,幾經波折反復論證,折射出基層黨組織從思想認識上確立依規管黨理念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反映出基層黨員具有的理論學習水平和對黨建事業的關心支持。其中更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些典型事例雷同討論,在依規管黨以及黨的組織監督領域,是一部具有參考意義的現實教材。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增強黨員的法治意識,培養黨員的法治精神。必須牢固確立在國家事務中“憲法至上”和在黨內事務中“黨章至上”的觀念,堅決破除“黨大還是法大”、“權大還是法大”的思想。
一、“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立場、違紀、監督缺失問題
“整治工作”中,黨員干部結合以往學習內容,及時指出了活動指導文件中體現的幾個方面問題:
1.制定政策,要把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放在首位
黨領導下制定國家法律,因此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必須符合國家的法律。必須嚴格依照法律的規定和黨章的要求處理黨組織與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門的關系。
“整治工作”通知中,規定違規經商辦企業及參與企業經營的行為,于某月某日前整改的,則不予追究。這種為局部利益和政績,出臺錯誤政策,對違紀人員寬容放縱后患無窮。
類似立場錯誤,被通報批評典型案例,如全國新冠肺炎防控疫情期間,大理市委、市政府為地方利益,制定錯誤政策,扣押重慶地區經大理中轉的防疫物資。中央定義:大理市委、市政府在緊要關頭無視政治紀律、漠視國家法律,本位主義嚴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
“整治工作”中出臺的錯誤政策,同樣表現出唯我獨尊,為局部利益和個人政績,不能站在全國大局立場。為地方利益或政績各自為政,制定的短期化的局部政策,充分體現了基層組織“四個意識”淡漠,“兩個維護”缺失。違反了黨的統一部署,影響政府和法律的權威,動搖了人民群眾對依法治國的信念。
2.指導文件自定義懲戒條款,涉嫌違反黨紀
“整治工作”指導文件中,對違紀認定有多條自定的“不予采信”條款,以及相應的審核驗收標準,以此自定義標準引發的對整改不合格黨員干部的懲戒處罰,違規越權。
為維護法律的權威性,中紀委相關規定,明確指出:中央紀委和監察部均無權就哪一級行政機關有權制定行政懲戒性規定問題做出答復。地、市(州、盟)黨委、紀委無權制定黨內懲戒性規定。
基層組織更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3.層層把關,落實監督責任,向黨和人民負責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明確規定,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監督。
“整治工作”文件下發各市稅務局后,各市局同樣以省局文件為依據,照葫蘆畫瓢,下發相同內容的文件給所屬下級;隨后到區等單位級級下發,各級單位機械執行,對文件內容缺乏基本對、錯判斷。并且對黨員提出的意見不聞不問,甚至一些基層領導,拒不與基層代表見面溝通,暴露了該系統黨內監督缺失,一味“眼光向上”,唯領導之馬首是瞻的個人崇拜主義泛濫。
我們身邊發生的黨內監督缺失,慘痛教訓。例如在全國乃至國際上造成不良影響的,武漢訓誡李文亮事件,對黨和國家造成的傷害。經辦訓誡的派出所黨委和民警,如能負責起基層組織和黨員的監督責任,就會減少對黨和人民造成的損失。
失去監督的權力最容易產生腐敗,有力的監督是對黨員干部最好的保護。我們每一級黨委、黨員干部都要正確認識監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應對自己經辦的事項,依據黨章、法律起到監督作用、對黨和人民負責。
二、適應新時代黨建工作
1.為什么要嚴禁公務員和黨員干部經商辦企業
黨政機關和黨政干部經商辦企業,容易助長官商不分,影響黨政機關和黨政干部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干擾經濟秩序,甚至會出現權力尋租,以謀取私利,危害黨風黨紀和干部隊伍的建設,敗壞社會風氣,損害國家和群眾的利益。
理解了黨和國家制定相關政策的初衷本意,就不難對現實中出現的下列現象,做出正確的判斷。
事件一:公務員下班送外賣是否違紀
江蘇網民請示紀委:由于生活壓力較大,公務員利用周末時間送外賣是否違紀?
寶應縣紀委回復:公務員如因生活困難,利用周末送外賣,原則上不構成違反黨的紀律。
事件二:鎮長開專車被紀委查了
安徽歙縣一鎮長因病導致生活遇困,跑滴滴專車補貼家用。調查組根據規定予以處理,當事人接受處罰,表示不會再做。
2.黨員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者
副鎮長開滴滴貼補家用被媒體曝光后,大多數網友不僅沒有譴責當事人,反而對其表示了同情、理解甚至聲援。寶應縣紀委的回復,現在已成為人性化、典型化的代表。我們紀委和黨員干部并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
“整治工作”暴露出基層普遍存在的本位主義、個人崇拜、監督缺失等目前基層組織普遍存在的頑疾。
這些事件均反映了在當前不斷進步的國際、國內形勢下,黨建工作與時俱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用實例告誡黨員干部要敢負責、有擔當,就能醫治。
3.解析政策,充分理解并把握好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
(綜合整理自: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中國紀檢監察報、解放日報)
實踐中,有觀點認為,黨員干部只要是工資以外的收入,包括下班后送外賣、借款給他人收取正常利息、出租店面收取租金,或以往參與過經營營利等均屬于違規從事或參與營利活動。
這種觀點沒有準確把握《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公務員法》的真實精神,不能通過對字面的理解,簡單地將一些日常經濟行為混同于違規從事營利活動。
黨干部將其個人通過合法收入購買的門店出租、自己從事創作、發明創造等,在不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情況下,只能算作一種簡單的經濟行為。
2017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出臺了《關于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與本單位業務領域相近企業兼職,創業,不應被視為違規從事營利活動。
三、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黨組織自我治理的重要方法
理越辯越明,這次專項“整治工作”中,從基層黨員開始提出意見,到部分干部逐步認識堅持原則的重要性,最終影響到領導改變作風,及時糾正失誤,挽回了損失。
從目前黨和國家的大環境講,多種監督并行,只要是錯的,總歸能糾正。就像疫情期間的一些典型錯誤,在很短時間內,就在人民監督下,被黨和國家糾正。個別投機分子,被暴露無遺。
基層黨委及紀檢干部,敢于正視自己的錯誤,不怕給自己樹立工作上的“對手”,最終重視基層黨員同志意見,并協助基層黨員,把整改活動中的理解認識總結成文,供大家學習。更體現了一級黨員干部的胸懷和擔當。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在執紀審查中,不少基層黨員干部剛直不阿,積極支持改正錯誤,充分證明我們黨有自我凈化、自我糾偏的能力。實踐好“四種形態”,是黨增強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