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人口進入城市,各民族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不斷增加。如何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凝聚力,實現城市民族關系和諧、城市繁榮穩定發展的雙贏局面成為一個重要課題。肅州區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實踐上做了成功的探索。
關鍵詞:肅州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做法;經驗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民族問題、民族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黨中央、國務院全面深入推進我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也由此步入了創新發展的新階段。2017年,《關于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意見》由甘肅省委省政府兩辦印發,提出到2020年把甘肅省建設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的總體目標,為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事業制定了路線圖和時間表。
酒泉市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為統攬,傾力打造“河西民族團結進步示范走廊”,酒泉市肅州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有人口46萬,有漢族、回族、裕固族、蒙古族、東鄉族、滿族等39個民族,常住少數民族人口7326人,流動少數民族人口1.05萬人,有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三個宗教團體,依法批準設立的宗教活動場所(活動點)12處。所以,肅州區既是經濟發展強區,又是民族宗教重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范圍廣,任務重。
筆者通過調研,認為肅州區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中的成功做法有以下幾點:
1.提高認識重站位,創建工作合力基本形成。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專門成立區委、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動員、協調推進,及時制定印發實施意見、宣傳、分工方案、“十進”方案等指導文件,各鄉鎮、社區、部門對應形成創建體系,構建了區、鄉鎮、社區創建工作網絡。組織互觀互學,推進創建工作深入開展。先后迎接國家、甘肅省委、市委專項調研檢查、河西民族團結進步示范走廊建設、河西五市州“互觀互檢”觀摩活動等。
2.緊扣主線抓教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鑄牢。在開展思想教育中,通過日常學習宣傳、開展統戰理論政策下基層宣講活動、知識競賽、印發知識手冊等形式,使鄉鎮、社區、機關干部了解掌握民族團結進步知識。區委宣傳部、統戰部、區司法局在酒泉日報、區廣播電視臺、“肅州區發布”“肅州統戰”“肅州普法”等市區媒體設立專欄,定期宣傳創建工作典型經驗做法,營造了良好氛圍。
3.拓面創新抓覆蓋,民族團結氛圍日益濃厚。創新活動載體,組織開展各類主題活動,不斷擴大創建工作的覆蓋面,走進基層、貼近群眾,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比如邀請甘肅省民族歌舞團、肅北烏蘭牧騎等進行“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主題文藝演出;舉辦統一戰線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民族團結進步文藝匯演;參加甘肅省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和酒泉市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組織開展“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見證民族團結一家親”——走進肅州肅北阿克塞“大禹杯”民族團結進步攝影作品展、“大禹杯”民族團結進步知識競賽、“民族團結從我做起”演講比賽、“小小民運會”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創建活動60余場次;各鄉鎮、社區、部門結合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鄉村文化藝術節、社區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主題創建活動,豐富了各族群眾文化生活。
4.深化措施樹典型,示范引領作用逐步凸顯。為推動創建工作持久深入開展,引導鄉鎮、社區、部門單位全部投入進來,認真總結提煉創建工作好的經驗,積極培育先進典型,發揮好引領作用。至目前,肅州區已創成省、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其中2人獲得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稱號;評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有5個示范單位、2戶示范家庭、16位先進個人;評為市級的有50個示范單位、194戶示范家庭;評為區級的示范單位62個,示范家庭121戶、示范樓院(小區)50個。
5.凝心聚力助發展,群眾增收致富充分保障。創建工作中,匯聚民族團結之力,助力產業培育、社會服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穩步前行。牢固樹立大基地、大龍頭、大品牌理念,戈壁農業產業及中以綠色生態產業園建設加快推進。在肅州區召開了全國蔬菜登記品種(西北區)現場觀摩暨第二屆酒泉現代種業博覽會,肅州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全面發展,全區各族群眾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
6.民生改善抓項目,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2016年以來,爭取到位各類少數民族發展資金3000余萬元,先后組織實施了黃泥堡鄉迎賓路至集鎮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項目、裕固小鎮、民俗博物館建設項目、泉湖鎮水磨溝村散雜居少數民族人居環境改造項目、三墩鎮下黃村居民點改造項目和東關苑、祁連路、北新街等社區及民族鄉民族團結大舞臺、少民族文化長廊等建設項目。積極爭取落實全市助推民族鄉同步建成小康社會行動,助推項目54項、項目資金300多萬元。至目前,全區有享受低保的少數民族有166人,享受三房的少數民族有116人。
7.健全機制強服務,城市民族工作創新開展。肅州區城市民族工作以打造各民族團結繁榮發展的首善之區為目標,創新工作機制,強化教育引導,突出實事辦理,促進團結和諧,形成了“三個三”的工作機制,即健全組織網絡、管理網絡和信息網絡體系“三個體系”,著力構建齊抓共管的民族工作新格局;突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社會輿論宣傳引導和少數民族群眾教育“三個重點”,著力營造團結和諧的民族工作新環境;強化暢通便民服務渠道、加大監管檢查力度和破解民生改善難題“三項措施”,著力實現共享共建的民族工作新成效。
8.凝聚力量抗疫情,創建工作成果全面彰顯。新年伊始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肅州區各族各界人士凝心聚力、團結奮戰,為抗疫工作及民營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成立肅州區“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志愿服務隊,先后共招募志愿者268人,到全市各個社區開展疫情防控的志愿者服務活動。舉行市、區“民族團結一家親,共抗疫情顯真情”抗疫物資捐贈儀式,第一時間動員組織各族各界捐款捐物300多萬元,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力量。
9.互觀互鑒學經驗,創建工作水平全面提高。積極與周邊民族縣市開展交流學習活動,先后組織部分鄉鎮、社區和部門干部職工赴臨夏、甘南、肅南、肅北、阿克塞等進行觀摩學習。同時,與來肅州區調研觀摩的外縣市領導、干部交流座談,聽取意見建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水平不斷提升,為配合全市全面開展“河西民族團結進步示范走廊”建設,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積累了豐富經驗。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需要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筆者認為各級、各部門要在創建工作糾正幾個誤區,努力形成“河西民族團結進步示范走廊”聯創共建的大格局。
1.解決好民族工作部門單打獨斗、創建工作合力難以形成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族工作不是孤立的領域,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各級領導干部要清楚創建工作不單單是統戰、民族工作部門的職責,更是各級、各部門共同的使命和任務,“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要切實發揮好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作用,通過培訓教育、聯席會議、目標考核、督查通報等形式,逐步壯大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力量。
2.糾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就是宣傳月活動的思想誤區。2003年以來,酒泉連續16年在每年5月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其目的在于搭建宣傳教育平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發展。實踐證明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發展、意識形態、精神文明、綜合治理等方方面面,需要各級、各部門將創建工作作為團結人心、促進發展的金鑰匙,找準與業務工作的契合點, 融合推進、抓實抓細。
3.堅決防止“牌子到手、創建到頭”的現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不是一項活動,創建為市級、省級、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只是對階段性工作的肯定,鞏固提升創建成果的任務更艱巨,需要各示范單位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加大工作創新力度,多渠道、全方位、多姿多彩的開展創建活動。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團結友愛。肅州這座承載肅州各族人民夢想的文明之城、幸福之城、活力之城,一定會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不斷推向深入,在“三區兩城一中心,建設幸福美麗新肅州”的征程上砥礪前進,闊步逐夢!
參考文獻:
[1]龔永輝、陳建樾、劉泓.民族理論研究.第1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09
[2]陳瑛.新時代民族工作的科學指南:深入學習 習近平民族工作思想.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7.6
[3]郝時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民族工作.民族研究,2017.6
[4]李吉和、盧時秀.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制機制的建構與完善.行政科學論壇,2015.2
[5]麻國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結構視角.光明日報,2020.04.10
作者簡介:
張玲(1977--)女,河北黃驊人,講師,主要從事教學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