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丹 蒙建英 陳碧 曾昀


摘 要:目的,了解臨床技能培訓對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實踐能力提升效果。方法,選取桂林醫學院2011級-2015級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全科醫學方向)實習生總共152名學生作為培訓對象,在我院實習11個月期間,分別針對兒科、婦產科、急診、外科、內科、護理以及五官科等各臨床專業40多個臨床技能項目進行訓練。結果,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對技能培訓效果的自我評價認同率在90%以上,2019年第一次組隊參加本校第十屆臨床醫學生技能大賽校賽獲得“一等獎”。結論,在三級醫院實習期間,進行系統的技能培訓,對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提升效果明顯,進一步完善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教育人才的培養模式。
關鍵詞:技能培訓;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提升
全科醫學是一個面向家庭與社區,整合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康復醫學以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1]。20世紀80年代后期全科醫學引入我國,在推動全民健康、促進社區醫療服務以及節約醫療成本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世界全科醫師組織專家dicon總結說:“任何國家的醫療保健體系若不是以受過良好訓練的全科醫師為基礎,便注定要付出高昂的代價”[2]。我國2010年開始實施 “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這是我國在現階段培養全科醫學人才的重要途徑。
2019年4月,第四屆全科醫生培訓峰會論壇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截至2018年底,全國經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已達30.9萬人,每萬人口擁有全科醫生上升到2.2人。按照2030年每萬名城鄉居民擁有5名全科醫生的長期目標,目前還有近40萬人的人才缺口[3]。因此,目前培養全科醫學生是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我院作為桂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從2015年開始,連續5年接收本校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的臨床實踐任務,結合實習大綱,在完成臨床實踐的同時,制定技能培訓計劃并認真實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一、調查方法
1.教學對象
桂林醫學院2011級臨床醫學(全科醫學方向)實習生15人,2012級18人,2013級26人,2014級42人,2015級51人,連續5年接收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全科醫學方向)實習生總共152名學生。
2.方法
我院是一所三級醫院,在我院實習的48周期間,每周安排一次技能培訓,每次培訓2項,培訓結束進行抽考,以檢查培訓效果。培訓項目循環反復,培訓教師均來自各臨床專業有著豐富教學經驗且具有中高級職稱的臨床一線醫師,操作訓練參考用書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王毅主編的《臨床技能與臨床思維》,涉及兒科、婦產科、急診、外科、內科、護理以及五官科等各臨床專業40多個臨床技能項目進行系統訓練,同時將溝通交流、救死扶傷、醫德醫風、人文關懷以及換位思考等各種醫學生必備素質融入其中。具體技能培訓項目見表1:
3.培訓考核評分
采用醫學生臨床技能操作技術規范進行評分。評分主要包括醫學生在技能操作中展示的儀表、溝通交流能力、操作流程、操作方法以及操作時間控制等。滿分為100分,其中物品準備占5%,儀表占5%,醫患溝通占10%,操作步驟和操作方法占40%,熟練程度占10%,無菌觀念占20%,終末處理占5%,職業防護占5%。
二、結果
采用匿名調查問卷法,連續對五屆參加培訓的152名學生進行調查,總共發放調查問卷152份,有效回收150份,回收率為98.7%。問卷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溝通交流能力、學生在臨床技能操作培訓中取得效果等內容(見表2)。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對技能培訓效果的自我評價認同率大部分在90%以上,說明我院的培訓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與病人溝通交流能力僅占78.6%,通過調查發現,來自農村家庭且經濟困難的學生成為本專業的主要生源,學生在校期間有一定的生活補助并且免除學雜費,因為原生家庭的因素難免會產生自卑心理,而且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錄取分數普遍比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低,不自信心里或許會伴隨整個學業生涯。這與李雅潔研究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心理問題的結果基本一致[4]。這種自卑和不自信的心理勢必會影響與病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因此,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實習期間,仍然需要開設心里課程,輔導員也應多關注,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能力提升。臨床醫學是一門要求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充分結合的學科,經過在校期間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已經掌握了專業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知識,學生在學校動手能力少,無法獲得與臨床各項操作有關的技能。70%以上的畢業生認為自己的動手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不足[5]。進入實習階段,系統的技能培訓讓全科醫學生有了理論轉變為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培訓中獲益匪淺。
我院按照上述的培訓模式,2018年度,參加本校舉行的第二屆臨床教師教學技能競賽,此次比賽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隊。通過層層篩選,在我院實習的2014級的4名全科醫學生與教師共同培訓和比賽,獲得三等獎。2019年度,首次組織2015級全科專業實習生參加本校第十屆臨床醫學生技能大賽校賽,51名學生全部參與培訓,經過初賽、復賽、決賽選拔,最終確定成績最好的4名選手組成參賽團隊,在18支參賽隊伍中獲得了“一等獎”這一稱號。本人作為這兩次比賽的主要管理人員,全程參與了學生的培訓過程、考核、比賽等,深切體會到此種培訓模式對提升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的自信心和臨床動手能力發揮的巨大作用。
三、討論
臨床醫學是實踐性科學,臨床技能和臨床思維是現代醫生必備的兩大核心能力[6]。近十多年來醫患關系緊張,大部分住院患者對實習醫師采取不信任和抵觸的態度,導致醫學生臨床實踐機會少。臨床技能培訓打破了醫學生局限于書本的學習模式,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銜接環節,也是提高全科醫學生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與臨床醫學專業的實習生相比,全科醫學生因為簽約關系,不允許考研,因此能夠心無旁騖專心實習,加之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吃苦耐勞,服從性強,據我院臨床帶教老師反映,全科醫學的實習生與臨床實習生相比,更好管理和帶教。經歷過系統技能培訓的全科醫學生,在臨床思維和臨床實踐能力、團隊意識、技能操作以及吃苦耐勞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都比其他專業的實習生強。
同時,教師在培訓學生的過程中,為了提升培訓效果,會主動研究教學方法,優化自身教學能力,擴大了臨床教師教學參與的廣度和深度,真正做到以教促學,教學相長,最終達到提高整個醫學院校教師隊伍的實力,進一步推動我國全科醫學臨床實踐教學的改革。
參考文獻:
[1]Simon M,Henderson KM,Amanda T,et al.Investigation of fatigue by Australian general practice registrars:a cross-sectional study[J].J Prim Health Care,2015,7(2):109-116
[2]Bentzen Dicon.Family medicine research:implications for Wonca[J].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2005,2 Suppl 2.
[3]邱超奕.身邊的醫生多起來[N].人民日報,2019-4-30(13)
[4]李雅潔.新形勢下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為例.西北醫學教育,2016(24):5.735-738
[5]黃星、左延莉、唐琦等.訂單定向醫學教育培養效果評價研究.西北醫學教育,2016(24):5.782
[6]王毅、張秀峰.臨床技能與臨床思維[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5
作者簡介:
李海丹(1972--)女,副主任護師,學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本科教學。
通訊作者:
曾昀(1968--)女,高級統計師,學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衛生統計數據收集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