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提升,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深入到普通的社會生活中,對社會生產服務和個人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在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中,互聯網的各項技術和服務也十分的普及,對學生的教學以及管理工作產生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進行分析,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模式,為高職院校的教學及學生管理工作做出理論性的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院校;學生管理
前言
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使得社會生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當下高職院校的學生都是成長在先進的信息網絡環境下,在生活和學習方式上都與傳統社會有明顯的區別。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公共網絡已經在校園中普及,學生可以通過智能設備接入互聯網,享受網絡信息的各種服務。這樣的信息共享模式,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溝通和交流方式,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學生更加有興趣投入到網絡信息環境中,通過互聯網形式來實現學習和娛樂的效果。為此,高職院校的教職人員,應該能夠認識到在互聯網環境下學生狀態的改變,通過先進的網絡技術和服務,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創建更加符合當下學生發展的管理模式。
1.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
1.1社交方式趨向于網絡形式
互聯網的普及對青年學生群體的影響很大,高職院校作為青年學生群體的一部分,自然也會深入的融入到互聯網中。目前來看,互聯網信息的傳播特點所引起的社交方式的改變,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群體影響較為明顯。大多數學生沉浸在網絡媒體社交環境中,相對的忽視了傳統的社交方式。這其中既有優勢也有不利的一面。優勢就是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來實現更好的溝通和交流,在互聯網中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向更多人來展示自己。不利的一面就是忽視了傳統的社交形式,沉迷于虛擬環境無法自拔,很可能會產生與現實社會脫節的現象,影響學生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1.2思想和行為更為個性化
互聯網中充斥著大量的信息和元素,學生在使用互聯網中自然也接觸了這些內容,使得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上更加個性化和獨特化,表現出很強的標新立異的特點。這些思想和行為特點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同樣具有兩種作用。一方面,學生能夠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可以自由的發散思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意識的提高。同時,學生可能會對傳統的教學和管理內容感到不適,出現過分叛逆的思想和行為。這樣的狀態會增加學校管理的難度,學生會對被動的管理產生很大的抵觸情緒。
1.3價值觀趨向于多元化
在傳統環境下,學生接受信息的方式極為有限,主要是通過教師課堂的教學以及讀書看報的形式來接觸和了解外界的信息,因此在價值觀念上表現出比較單一化的趨勢。而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學生所接觸信息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樣化的信息內容也使得學生產生了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對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多元化的價值觀念也使得學生所表現出不同的心理和思維方式,除了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的行為規范之外,還使學生在職業和未來的人生規劃表現出很大的差別。
2.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思路
2.1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
“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是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深化教育規律的一種體現,它號召高校把學生作為教育和管理的根本、核心,為學生健康自由發展提供優質服務,以學生為核心開展工作,圍繞學生的切身利益進行教育和管理,愛戴學生、保護學生、關心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協調發展。“以學生為本”要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結果導向目標,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生的訴求與解決學生切身的問題展開教育活動。“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通過各個環節體現,諸如教育環節、服務環節、制度制定、校園文化、校園管理等,使學生在校期間時刻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心和影響。同時“以學生為本”,一方面體現為學校教會學生必需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以及學習的方法,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學生適應社會,擁有直面人生的勇氣、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等。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才是符合當下學生特點的管理理念。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中,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基本特點。通過問卷調查或者訪談的形式,對互聯網環境下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動態來充分掌握,才能構建出符合學生需求的管理模式。
2.2提高學生管理工作者的網絡素養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者來說,面對互聯網對學生各種狀態的影響,必須要重視并且利用互聯網來實現對學生管理工作的提升。首先,學生管理者要能夠正確認識和對待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對學生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引導學生科學正確的使用網絡。其自身也應該建立一定的網絡素養,比如需要掌握基本的互聯網操作技能,了解和熟悉互聯網的相關理念,能夠與學生通過網絡進行交流和溝通。另外,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人員要積極的參與到互聯網相關的教育教學中,提高互聯網的應用水平。不管是在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還是互聯網的線上管理中,教學及管理人員都要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增強自身的服務意識,結合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創建互聯網模式的學生管理方式,使得互聯網成為高職學生管理的新的有效方式。
2.3構建科學的網絡管理交流平臺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和行為上都與互聯網緊密相關。因此,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中,也應該順應學生發展的潮流,構建標準規范的網絡管理平臺。目前,高職院校基本都建立了網絡教學及學生管理平臺,初步具備了線上管理模式。但這些互聯網平臺多是對學生進行行政或者教學管理,所涉及的其他內容較少,學生除了必要學校事務工作之外,很少會參與到學校的公共網絡平臺。因此,為了加強互聯網背景下學生管理工作的深入性和針對性,就要構建更加完善和具體的網絡管理交流平臺。對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要能夠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了解和處理。除此之外,還應該建立外部網絡渠道,加強學生家長與學校的溝通,能夠讓學生家長通過學校的網絡平臺來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基本動態。通過科學的、人性化的網絡平臺的構建,來實現對高職學生的全面管理,不斷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以此來實現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
3.結語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進一步改革,互聯網在日常的教學和學生管理越來越深入,互聯網對學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因此,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應該將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和應用作為學生管理工作改革和創新的主要方向,加強對互聯網的學習和理解,靈活的應用各種網絡技術和信息傳播平臺,為學生建立有效的管理和服務模式,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做出有效的保障,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優秀的職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 毛主生. 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研究[J].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18, No.643(21):60-61.
[2] 陳心遠. "互聯網+"視野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研究[J].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8, v.18;No.81(03):96-98.
[3] 夏珺.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反思與創新分析[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8(08):133-134.
[4] 張秀霞.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模式[J]. 文教資料, 2019, 000(011):132-134.
作者簡介:
李延棟(1983-),男,漢語,講師,本科,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山東省青州市,研究方向:外科護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