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丹 王婉純 侯恒冰 羅新悅 梁亮宏
摘 要:“粵港澳大灣區”與“鄉村振興”戰略,均是廣東對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對內轉型升級的大文章。在當前就業形式嚴峻的情況下,通過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方式振興灣區城市鄉鎮區域經濟發展,緩解就業壓力是值得我們探討且契合社會實際發展的現實問題。本文以珠海部分鄉鎮為例,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分析灣區城市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現狀,探索促進大學生返鄉創業的路徑。
關鍵詞:應屆畢業生;創業;粵港澳大灣區;鄉村振興
一、導言
2017 年 3 月,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提出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綱要,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灣區經濟,必定會為廣東地區,尤其是珠三角沿線城市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同年 10 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無疑為農村經濟帶來了發展機遇。因此處于粵港澳大灣區及“鄉村振興”戰略雙重利好狀態下的灣區鄉鎮地區,必然能為大學生提供新的創業舞臺。
無論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還是“鄉村振興”戰略,都是廣東對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對內轉型升級的大文章[1]。如何在“灣區經濟”與“鄉村振興戰略”雙重背景下,實現大學生返鄉創業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不僅可以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還能為我國鄉村注入新鮮血液,走出一條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必值得我們深思與探討。
二、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灣區城市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意義
“灣區經濟”已成為帶動各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國外對于灣區經濟的研究從世界三大灣區開始已經研究多年,但是專指于我國“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研究還是極少數[2]。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數量龐大的應屆畢業生爭搶有限的工作崗位,這是一個國家政府以及社會各界都必須重視的問題。隨著農村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轉移,農村人才稀缺問題也亟須解決。特別是珠海等灣區城市,城市化進程相對較快,但仍存在許多具有潛力的鄉村資源[3]。因此,本文對“粵港澳大灣區”及“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返鄉創業情況進行研究,主要具有以下幾方面的應用價值:首先,大學生返鄉創業有利于緩解城市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引導大學生把視覺轉向農村,挖掘農村發展潛力,充分發揮人才價值;其次,有利于緩解城市人口擁擠的壓力,將人流引向農村,開發農村的各項資源,推動鄉村全面振興[4];再者,在農村新辦企業,建立生產基地,有利于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最后,探討在“粵港澳大灣區”及“鄉村振興”雙重背景下,是否有利于吸引灣區城市大學生返鄉創業,體現政策紅利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所以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及影響因素開展研究,正確引導大學生積極返鄉創業,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為國家大學生返鄉創業相關政策制定提供了借鑒參考方向,對于緩解城市就業人口壓力、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三、大學生返鄉創業存在的問題
(1)政府返鄉創業相關扶持政策宣傳不到位。 “粵港澳大灣區”與“鄉村振興”政策覆蓋面較廣,涉及內容、部門較多, 需要社會、政府、企業及學校等共同做好宣傳與指導,但是往往由于一方面推出政策的指導部門宣傳不到位,另一方面作為受眾的學生群體沒有通過合適的渠道獲取相關政策信息。
(2)創業資金獲取渠道狹窄,學生創業者忽視了政府紅利的作用。目前,家庭投資、貸款等都是學生創業主要的資金獲取渠道,返鄉創業者往往忽視了來自政府的資金紅利,不會或者不知道如何向政府申請相關資金資金扶持,享受政府創業補貼的政策紅利;
(3)學校幫扶學生創業措施不足,缺乏必要的創業練習平臺。學校作為學生創業培育基地,創業課程設置不合理、資金扶持不到位、缺乏必要的以賽代練平臺等,讓學生在校園里面難免培養穩固的創業意識和熟練的創業技巧,缺乏創業意識、創業技巧及孵化渠道等。
四、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灣區城市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對策
(1)社會、企業、學校建立三級聯動,營造良好的大學生返鄉創業氛圍[5]。學校應該與企業聯動,邀請企業定期開展多場創業培訓講座,特別是某些企業大咖開展創業經驗分享、政府政策解讀等講座培訓;另外高校要積極與社會對接,承接或者參與各種創新創業比賽,鼓勵學生借助創新創業比賽平臺,以賽代練,某些成功的創業項目,扶持孵化;社會要拓寬宣傳渠道,一方面通過電視、電臺等傳統輿論渠道,或者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興輿論渠道,進一步發布灣區經濟與鄉村振興政策的解讀資訊。
(2)加強學校扶持力度,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學校作為大學生創業的孵化前沿基地,建立合適的創業基金,對于某些獲得創新創業比賽獎項的優秀項目、學生自籌項目、校企合作項目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另外對于校內大學生創業團隊,可以提供一定的指導老師、實訓室、電腦設備等校內資源,多途徑鼓勵學生創業;再者選擇部分有創業意識的同學,組成創業尖子班,邀請師資專門對這部門學生進行項目指導與培訓,合理的增加創新創業培訓課程,重點培養。
(3)社會行業加強合作,提升返鄉創業大學生的素質。團省委、地區政府等可以針對返鄉創業或者有意向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制定詳細的培養計劃,按月開展培養活動,培訓內容以農業技術、經營管理、農業概論等方面為主;另外培訓機構要邀請農業創業精英、知名農家樂管理者、農村文化傳播者等特殊人才群體作為培訓講師,或帶領大學生參與到實際的創業實踐中,發揮行業的精英的榜樣作用;各級政府機構還可以與淘寶、阿里巴巴等著名電商平臺的合作,在鄉村建立專門的電商平臺社區服務站,促使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成功創業。
(4)政府牽頭,完善返鄉創業政策的頂層政策設計。政府作為灣區政策與鄉村振興政策的設計者,要進一步由上而下明確各部門分工,指定某相關部門,梳理在兩個政策里面,有利于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相關政策,統籌的進行政策解讀,通過官方的媒體及時向大學生群體公布相關信息,讓大學生群體能及時了解有關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相關信息,做的心中有數;另外指定部門牽頭,疏通城市到鄉村的創業渠道,讓資金、基礎設施等回流到鄉村,給予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更多的政策保障。
五、結語
“粵港澳大灣區”與“鄉村振興”的雙重紅利,必定為大學生返鄉涉農創業營造良好的政策氛圍。利用政策紅利優勢,推進大學生返鄉創業,不但能緩解社會就業壓力,而且是解決三農問題,振興鄉村經濟的重要舉措,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朱倩渝.廣東高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路徑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20,36(5):71-74.
[2]張耿.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涉農創業平臺的科學構建[J].教育與職業,2020,(8):74-78.
[3]方木歡.粵港澳大灣區港澳青年創業的政策機制與優化路徑[J].青年探索,2019,(5):84-91.
[4]趙美琪,張琪,張明林.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基于江西省南昌市的調查分析[J].價值工程,2017,36(18):196-198.
[5]王占仁,區玉輝.香港中文大學創業教育的實踐創新與啟示[J].中國高等教育,2016,(12):57-59.
項目名稱: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2019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指導老師:周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