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灝慷 陳文吟 王德欽 朱蕓



摘 要: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形成多元化格局,政務新媒體作為黨和政府與群眾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得到了較快發展。關于政務新媒體在新傳播格局下的發展走向,基于文本挖掘,對2019年政務新媒體的主要輿論事件進行了研究分析,報告了政務新媒體整體現狀,并進行總結與展望。
關鍵詞:政務新媒體;文本挖掘;媒體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7-00-02
一、引言
近年來,伴隨新媒體環境日漸成熟和政務部門管理的需要,催生政務新媒體的高度發展。政務新媒體的形象感知受多方面因素如公信力、親民度等的影響,而民眾輿情也是評價政務新媒體形象不可忽略的因素。《探索政務新媒體創新傳播新路徑》指出政府與民眾通過政務新媒體互動交流的門檻愈來愈低;《政務新媒體在輿情治理中的表現及優化》指出政府借助政務新媒體這一新型渠道在網絡輿論引導、接觸民意、協調社會關系、提供管理等方面拉近了民眾對政務新媒體的距離感,降低政務“官方”的刻板印象,提高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和與民眾的距離感。
二、研究理論
(一)文本挖掘
文本挖掘利用智能算法并結合文字處理技術,分析大量的非結構化文本源(如文檔、電子表格、問題查詢、網頁等),抽取或標記關鍵字概念、文字間的關系,并按內容對文檔分類,獲取有用的知識和信息。
本研究利用文本挖掘技術獲取了2019年共365天來自新聞、論壇、微博、微信四個平臺的政務新媒體相關文本數據共83704個。
(二)輿情分析
輿情分析即根據特定問題的需要,對針對這個問題的輿情進行深層次的思維加工和分析研究。
(三)拉斯韋爾——5W模式
5W模式(如圖1)由傳播學四大奠基人之一的哈羅德·拉斯韋爾提出,他將傳播的基本過程解析為五個主要環節或要素。
5W模式對文本的傳播特征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文參考5W模式對有關政務新媒體關鍵詞劃分為圖中的五個維度。
三、對政務新媒體的網絡輿情分析
(一)政務新媒體在各平臺提及的數據概況
筆者對關鍵詞“政務新媒體”文本挖掘得出“新聞”的提及量為9334,“論壇”提及量為1202,“微信”提及量為59095,“微博”提及量為1407,說明各平臺對政務新媒體的關注程度有所不同,有關概念深入不同媒體平臺,不再同過往一樣以新聞內容關注為主。
(二)基于5W模式對政務新媒體形象的詞云分析
筆者通過文本挖掘得出政務新媒體的100個相關詞的詞云圖如圖2,對同義詞及誤差詞調整后,借用前文對5W模式劃分的五個維度對詞云分為五類(表1):
第一,控制維度的詞云詞性分為地域、單位和職務。地域方面對政務新媒體做出較有傳播力建設的省市主要有清遠、滁州、山東、北京等地,其中不乏南縣、來安縣等縣級地域出現,說明政務新媒體建設深入基層,但仍需省市級政府牽頭指導更有成效;單位方面,除了國家、政府、行政部門等常見的職能單位出現,教育部、學校、職業院校等單位相關度顯著,說明政務新媒體在高校思想傳播中較為關鍵,建設高校政務新媒體是當下熱點;主體職務方面僅出現公安、民警、記者三個職務,是政務新媒體在專業性和執行力上的突破性建設。
第二,內容傳播維度的詞性分為領域、事件、形式、范圍。教育、教學、校園等領域關鍵詞的出現印證了上一維度的分析;事件關鍵詞突出在高考志愿、孝感地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各類政務新媒體榜單的發布;而范圍、形式方面的詞云符合政務新媒體特征。
第三,受眾維度與校園領域的相關性更明顯,除了教室、學生、家長、青少年等詞,關鍵詞考生也呼應了高考、高考志愿的熱點事件。
第四,媒介渠道維度的各詞相關度分布較為平均,展現了政務新媒體對新聞、視頻、信息、微信、日報等多種傳播形式的運用。
第五,效果維度的關鍵詞主要體現在政務新媒體的“專業”建設方面,在文明、初心、中心、行為、時代等詞性上則體現了政務新媒體對于政務職能的貫徹落實。
(三)基于2019年政務新媒體事件熱點的發展現狀
此外,筆者對各個峰值的討論時間段搜尋了不同峰值時間點引發熱度的主要事件,并選取了熱度最高的十大事件如下。
從2019年熱點事件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檢查指標》和《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監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標》對政務新媒體的建設規模提出更高的要求。上交大發布《2018中國政務新媒體發展白皮書》、國辦發布《關于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抽查情況的通報” “政務新媒體一個單位在同一平臺只開一個號” “買粉絲直接被判不合格” “東營市東營區關停政務新媒體7成”等事件對政務新媒體在權威性、及時性、有效性、創新性的發展具有指引和規范作用。
跟熱點、隨主流是政務新媒體傳播的顯著特點,有利于增加政務新媒體的用戶黏性,這與渠道維度和內容維度顯示的數據結果相符。《政務短視頻發展研究報告》的發表,表明政務新媒體通過短視頻渠道激活并日漸親民。“七十年我與新中國同行”政務新媒體新品發布則為國慶70周年的相關熱點。
政務新媒體的競爭、比較和總結對其競相發展有刺激作用。由2019政務新媒體年會、2019融合傳播峰會等熱點事件可以看出,通過輿論的互相比較和評價總結,政務新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之間的比較結果顯而易見,進而對其自身日后的發展有刺激效果。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政務新媒體在民眾輿情、官民情感、政務傳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政務與新媒體的結合,使政務新媒體在發布信息、日常運營、官民互動、輿論引導等方面行為的規范顯得尤為必要。為此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重視政務新媒體民眾輿論引導、提高官民有效互動、動態掌握輿論動向,從而為政府更好地服務社會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段鵬.傳播學基礎:歷史、框架與外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2]何湘君,秦慧嫻.5W模式下網絡熱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策略——以2008-2018年為例[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9.
[3]賈哲敏,李文靜.政務新媒體的公眾使用及對政府滿意度的影響[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2):4-12.
[4]王志平.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新媒體運營的初探——以東麗區檢察院新媒體運營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8.
作者簡介:陳灝慷,男,漢族,廣東汕頭人。研究方向:經濟學、市場營銷、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