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燁
摘 要: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目標是培養和造就一批適應現代社會主義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的一線企業需要的高級職業技術應用專業人才,要想有效提高課程課堂的效率,就要進行相應的課程改革。本文從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了重新定位,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刻分析,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關鍵詞:PLC 現狀;原因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一、PLC課程教學與教材內容的現狀
(1)教材高職特色不明顯。對高職現有的PLC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教材的體系通常是由傳統知識結構組成的,從PLC的組成和原理入手,再通過對硬件的了解分析,進而學習指令系統,實現對應用設計學習的編寫;教材的應用性、實踐性內容欠缺,很難達到高職教學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
(2)實際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兩者不能很好的鏈接。雙證書制度,是高職教育的一個特色,通俗來講,就是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基礎的理論和專業技能知識,還應該具備從事相應專業崗位實際操作的基本技能。但目前的教材內容在實操上,與職業資格證鑒定標準缺少應有的銜接,“雙證書制度”的人才培養規格目標也就很難完成。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1課程目標定位偏離崗位工作要求
根據行業企業的調研分析,PLC應用崗位需要三個方面的技術人才:PLC控制系統的開發設計人員,PLC控制系統的裝配調試人員和PLC控制系統的技術服務人員。顯然,如果將課程目標定位在PLC控制系統的開發設計能力培養上,則與實際工作崗位的人才需求相偏離。
2.2課程教學要求超出多數學生實際水平
從目前來看,有很多高職院校已經將課程教學要求規定為PLC控制系統的硬件電路設計和控制程序設計,然而這些設計需要一定的工程背景或設計經驗為前提,并且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而高職學生的強項是形象思維能力,教師過多強調和重視培養學生的 PLC 程序設計能力,不但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導致學生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不理想。
2.3教學內容重點不夠突出
教學內容側重于硬件電路組成與工作原理、編程方法及編程舉例等,內容多而雜,重點不夠突出。對于PLC應用項目涉及的電氣控制柜設計安裝與調試技巧等工作任務介紹較少,導致多數學生不能及時掌握PLC控制系統的完整要素及開發過程。
2.4教學方法枯燥單一,缺乏師生互動
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過于枯燥,缺乏現場感和真實感,再加上師生互動不足,不利于高職學生掌握 PLC 應用能力。
2.5 以期末理論考試為主的評價方式不利于PLC應用能力的培養
課程評價是課程教學實施的指揮棒,對學生的學習起著指向作用。目前的考核往往以了解、理解、掌握理論知識的程度為依據來評價,與職業能力之間沒有太大的關系,偏離學習目標。
三、解決問題的具體思路和方法
3.1根據崗位工作要求,準確定位課程目標
根據PLC軟件應用主要面向開發設計管理崗位、裝配設備調試管理崗位和設備技術支持服務管理崗位,結合PLC應用程序系統設計師或高級設備維修電工的相關職業資格考試要求,課程目標職業定位分別為:PLC控制系統軟件設計、安裝、調試管理能力,程序設計與過程編制能力;PLC控制管理系統軟件設備運行與裝配調試管理能力;PLC控制管理系統設備技術維護與設備維修管理能力。
3.2按照教學工作過程中系統化的教學要求,精選與教學組織結合教學內容
在進行PLC應用項目教學之前,先進行預備知識的教學——開篇導學, 然后以當地四種典型產品為載體,精選與組織教學內容,
3.3改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針對不同的教學項目和不同的工作任務,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主要目的,采用各種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
(1)多媒體技術融入傳統教學。
將開篇導學與控制方案分析等其他教學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能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增加學生的理解能力。另外也要與學生多多交流互動,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教學法。
依據工程項目獨有的特點,將相關課堂教學內容合理融入工程項目當中,把工程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基礎理論知識與實際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圍繞工程項目的實際解決問題展開,突出知識的實用性。在教學項目實施時,要適當分配學習小組,采用教學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合理安排分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職業能力。
(3)技能競賽與職業資格認證激勵法。
在課程教學內容當中融入職業資格考核要求,待學生完成職業資格考核后,鼓勵學生參加高級維修電工的職業資格考核,以提高就業競爭力。同時,每年舉辦一次校內 PLC 競賽或者組織參加省市 PLC 應用技能大賽。不但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知識在現實中的使用性,還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鞏固他們的知識。
(4)現場教學法。分別在校內基地和校外基地實施現場教學。教學項目一般在校內外基地交叉進行教學,先在校內基地進行仿真操作,然后到校外基地頂崗參與電除塵振打PLC控制系統的安裝與調試工作,親身體驗 PLC應用產品的生產過程,積累工程項目的實戰經驗。
(5)自主學習法。將教學大綱,有關課件等放在學生自主學習的資料上,供學生補充和鞏固課堂上的教學內容。
(6)經驗分享法。平時注重引導學生開展組內、組間的交流和商討,培養團隊協作精神。通過對所做工作不斷的進行總結和評價,可以進一步加深對所做管理項目的認識理解,有助于不斷提高廣大學生獨立自主思考和善于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思維能力。
四、結語:
以崗位工作任務為依據,培養PLC應用能力為目標,根據教學項目的不同,采用不用的方法對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活動積極性。進行本次課堂教學改革后,教學效果異常顯著,不僅大大提高了全體學生的獨立分析實際問題和動手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綜合能力,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素養也隨之得到了顯著性的改變。與此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探索出了改革教學的新思路,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成福.《PLC控制系統設計與調試》課程改革的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11(01):51-53.
[2]陶權.高職《PLC控制系統設計、安裝與調試》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J].化工職業技術教育,2011(第1期):4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