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花 賴仕剛
摘 要:《鋼筋工》實訓課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該課程具理論性、操作性與開放性的特點,是集實踐技能和理論于一體的課程。其實踐性強,若僅從課堂理論教學來給學生講解,學生難于理解接受。本文針對高職院校鋼筋工實訓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鋼筋工實訓課程的教學改革措施。
關鍵詞:鋼筋工;主要問題;教學改革
0引言
鋼筋工己成為建筑業中的主要工種之一,《鋼筋工》實訓課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鋼筋工實訓,學生能夠認識和了解鋼筋工程,并學會和基本掌握一兩門鋼筋加工技術。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實踐性、應用型人才,鋼筋工實訓課程踐性強,若僅從課堂理論教學來給學生講解,學生難于理解接受。所以改革鋼筋工實訓實踐教學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肩負的重大責任。教學改革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1高職院校鋼筋工實訓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鋼筋工”實訓課程的教學方式與社會對高職院校學生具備鋼筋工操作技能的需求不相適應。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
1.1鋼筋工教學內容不利于學生整體工程概念和能力的培養
鋼筋工實訓課程較少引入實際的工程圖紙、工程項目,上課老師的精力與方向主要在講授實際操作方法上,這樣造成了對鋼筋的認識在局部而非整體,實際教學中重視實驗實踐性教學,輕視了理論計算,其結果是學生只會依葫蘆畫瓢機械地進行箍筋或其他鋼筋的制作,對一些下料的計算方法,及為什么要進行下料不清楚,不利于整體工程結構概念的建立。如果學生不具備系統訓練與整體的工程意識,不利于學生能力與整體工程概念的培養。
1.2實驗實踐教學環節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不到足夠的鍛煉
資金投入較多的雖然是實踐性教學環節,但是忽視了對應設備的使用及保養,由于每一屆參與鋼筋工實訓的學生人數較多,但是由于缺乏實訓資源,導致每個學生的教學設備值使用較低。鋼筋工實訓需要較大的設備場地,并且要消耗大量的材料,有時候一些需要通過動手實踐才能掌握的內容由于上述原因,造成部分學生在實訓中未參與到每個環節的實踐訓練,在實訓過程中,部分學生僅僅是觀看,沒有充分抓住動手操作機會。學校同校企合作企業或相關企業間沒有形成互惠互利、有效的產學研結合機制,致使學生難以去相應企業實習。且若學生的動手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就難以適應就業崗位的需要。
1.3鋼筋工實訓的指導老師力量較薄弱
鋼筋工實訓對指導老師的要求較高,指導老師既要懂理論,會實踐,又要會動口,會動手。但是,實際情況是,指導鋼筋工實訓課程很多是青年教師,青年教師絕大多數直接來自高校,工作前后很少參與工程實踐,工程實踐的經驗欠缺,指導鋼筋工實訓教學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教師隊伍的工程實踐經驗與能力不能很好地滿足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的需要。
1.4缺乏符合實際教學的鋼筋工實訓教材
目前,與鋼筋工實訓課程對應的教材較少,權威的指導教材缺乏。而且已有的《鋼筋工》教材內容知識點之間缺少了鏈接與傳動,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學生到企業后,很多操作技能要重新學習,這在人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無論對企業還是對學生都存在相當大的問題。鋼筋工實訓課程時間較短,一般情況下一周內完成,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將實訓項目梁、板、柱、墻、樓梯等常見構件作做出來,必然做不到面面俱到。因此,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條件選取實訓項目,對于選取的實訓項目,要考慮實際因素,結合自身條件,設計出切實可行、操作強、針對性高的鋼筋工實訓項目并編制相應的校本教材。另外,考核評價體系也 不全面,考核方法單一,模式單調,考核內容不完整。
2鋼筋工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2.1實施“雙證書”制度
根據實際需要,實行學歷證書、培訓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將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實行“雙證書”制度,雙證即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在實際教學中將行業用人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同才培養方案有機結合起來,實行“雙證書”教學,將中高級鋼筋工考證與鋼筋工實訓課程融合教學。學生畢業時,除了拿到對應的學歷證書外,同時還需要拿一個或多個職業資格證書,才能順利畢業,用“雙證書”制度推動培養模式的創新與改革。
2.2打造既懂理論又擅長實踐的“雙師型”師資力量
學校為年輕教師創造條件,鼓勵青年教師到建筑類企業進行培訓進修、頂崗鍛煉,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與此同時,學校根據實際師資情況,引進多年從事鋼筋工實訓內容相關的在建筑企業具有豐富經驗的一線專業技術人員作為鋼筋工實訓教學教師。每個教學班配備兩名授課教師,一名為引進的企業教師,一名為年輕教師。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法,打造與鋼筋工實訓課程息息相關的“雙師型”教師。
2.3將前導課程中相應知識融入到鋼筋工實訓課程教學中
鋼筋工有多門前導課程,在授課過程中將前導課程中相應知識融入到鋼筋工實訓課程教學中。比如,學生識讀實訓配套圖紙時有針對性的融入《建筑識圖與構造》知識。用《建筑力學與結構》中力學知識解釋鋼筋實訓中所遇到的問題,例如框架梁中為什么要配置縱向鋼筋與箍筋?通過所學力學知識來分析受力筋、架立筋、箍筋等的用途,能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講理論知識時要強調實際應用,在講實際應用時,運用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才能防止實踐跟理論脫節,進而提高學生應用與駕馭知識的能力。
2.4走產教結合、工學結合的道路
校內鋼筋實訓場地的工作環境、視野受到限制,同施工現場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要彌補這個差距,需要在訓練模式上加以創新。鋼筋工實訓,走產教結合、工學結合的道路更有助于學生的成長。比如聘請與鋼筋工實訓相關的企業專家到學校講學,聘請建筑行業領導、專家參加相關專業的課程建設,成立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建立產教結合領導結構,與校企合作單位或相關企業簽訂訂單培訓協議,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學生到施工現場頂崗實訓等。走產教結合、工學結合的道路符合當前實際。對高職院校來說,辦出職教專業特色,務必要塑造自身形象,建立校企共贏、利益對等的機制,能夠使學生的技能成為企業所需。
3結論
《鋼筋工》實訓課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該課程具理論性、操作性與開放性的特點,是集實踐技能與理論于一體的課程。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鋼筋工專項實訓,獲得一定的鋼筋工生產技能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培養、鞏固、加深、擴大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為畢業實習、頂崗實習和以后工作就業打下必要的基礎。不管是鋼筋加工,還是鋼筋翻樣,若沒有經過實踐鍛煉,真正的技能是無法學到的。然而目前高職院校鋼筋工實訓課程存在的諸多問題,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鋼筋工理論與技能,對當前鋼筋工實訓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費杰. 小鋼筋 大學問——淺論鋼筋實訓課程的改革[J].職業教育(中旬刊), 2014.03.
[2] 廖恒.淺談改革建筑類中職教育鋼筋工實踐教學與學生技能訓練[J].科技創新導報,2014.
[3] 劉景艷.淺談改革鋼筋工實踐教學與學生技能訓練[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
作者簡介:
姓名:黃春花; 性別:女; 籍貫:廣西桂林; 出生年月:1986年3月;學歷:碩士;職稱:助教;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
姓名:賴仕剛; 性別:男; 籍貫:四川瀘州; 出生年月:1973年4月;學歷:大專;職稱:工程師;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