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中省和學校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西安外事學院2020年春季學期教學形式統一調整為線上教學,本文將從疫情期間體育線上教學及質量的現狀提出一些對策,以期為線上教學模式提供參考,促進線上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疫情防控;線上教學;體育俱樂部
為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高校教學造成的影響發布《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教高廳〔2020〕2號)文件中“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和“確保‘線上線下同質”的要求,西安外事學院積極響應并印發《關于強化疫情防控應對做好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本學期師生如期開學、延遲返校,將2019-2020春季學期學生返校前的教學方式統一調整為線上教學,實現疫情特殊時期內“學生不返校,教學不停止”的目標。
體育運動中心依托智慧體育平臺全面推出體育運動線上教學課程資源,并采用多舉措組織管理和多形式質量監控,在特殊時期指導學生繼續堅持“每天運動1小時”,實現“運動常態化、體育生活化”。為深入了解疫情期間體育線上教學及質量狀況,開展了“線上教學情況”調研活動,現對疫情防控期間我校體育線上教學狀況及質量情況進行研究分析。
(一)微課資源:持續推進“四全四自主”體育俱樂部模式教學改革,利用學校自主建設的智慧體育平臺開展線上教學。目前已開放涵蓋有氧體能、傳統養生、球類運動、力量及牽拉練習等20門左右適宜居家鍛煉的微課資源,通過平臺向學生發布熱身活動、素質練習、專項學習、放松拉伸等每日運動任務清單,要求學生防疫居家期間“每天運動一小時”。
(二)小組學習:“反饋打卡+分組學習”,學生登陸平臺學習微課資源并根據每日運動任務清單進行居家鍛煉,鼓勵學生朋輩互助,自行組隊進行線上的學習探討和同步鍛煉,各俱樂部教師對學生反饋的運動視頻作業進行線上指導和糾錯。
(三)師生互動:各項目分部教師通過智慧體育平臺討論區、QQ、微信等網絡交互平臺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答疑指導,收集、統計并評選學生的運動視頻進行評比展示。
(四)學習考核:非常時期學生線上學習軌跡抓取及視頻反饋打卡等方式,將統一以“防疫居家鍛煉情況”作為本學期體育考核質與量的參考標準。
本次調查采用線上調查,從“教”與“學”的角度分別設置了師生兩版《西安外事學院線上教學情況問卷調查》,發放于智慧體育平臺,對參與體育線上教學的師生展開問卷調查。其中,學生調查問卷應參評學生人數8421人、實際參評學生人數7303人,問卷回收率86.72%;教師調查問卷應參評教師人數20人、實際參評教師人數20人,問卷回收率100%。
(一)教師的反饋
線上教學期間,體育運動中心教師們通過“錄播+互動”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20門線上課程使用的教學資源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教學大綱、授課計劃、考核方法、教學視頻、閱讀資料等,其中以教師親身示范的教學視頻居多。相比線下教學而言,教師普遍認為線上教學投入精力更多,但于此同時,不少教師在線上教學期間認為師生交流顯著增強,好于以往的傳統課堂教學。
(二)學生的反映
1.態度行為
疫情期間,利用線上教學深入推動“自主學習”,教師提供線上學習資源,以任務和問題為牽引,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鍛煉。調查顯示,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模式有50%以上的學生持贊同態度;66.4%的學生每天在線學習體育微課資源所花費的時間15分鐘以上;每周鍛煉次數在5次以上的學生有68.6%;但符合每天鍛煉30分鐘以上要求即每周累計鍛煉總時長在3h以上的只有50.3%;94.4%的學生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認為可以完成教師每天安排的鍛煉任務。
2.師生互動
據調查報告,教師在群內每周與學生主動交流溝通的次數基本都在5次以上;當學生在學習中有疑問要咨詢老師幫助時,77%的同學表示在老師的幫助下很快就解決了,但仍有11%的同學表示從來不找老師。
在線教學過程中,教師培養學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積極引導學生參與交流討論及答疑等互動活動。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師生交流、討論以及答疑等互動環節滿意度較高,非常滿意及滿意所占比例超過80%。
3.教學評價
對于線上進行體育教學,絕大多數的的學生認為能夠滿足體育學習的需求,對教師在制作視頻的內容、結構、表現能力方面評價較高。在教學效果方面學生認為線上教學對自身影響大小的排序分別是提高身體素質、掌握鍛煉技能、獲得健康知識、養成鍛煉習慣。而在疫情結束后,繼續進行線上教學即線上資源推送的調查結果顯示,有60%以上的學生對持接受和歡迎的態度。
(三)智慧體育平臺
針對疫情期間線上教學需求,體育運動中心以此為契機大力加強線上教學平臺建設工作,在智慧體育平臺上搭建“智慧體育資源中心”,抓取已在平臺注冊成功的一萬余名學生的線上學習軌跡,并根據學生實時打卡情況同步統計生成系統數據。
綜上可以看出,登陸方式、硬件設備都會對平臺運動的穩定有影響。根據評價與問卷結果顯示,智慧體育平臺要繼續提升教學平臺是我處理能力和系統響應速度,讓教師在線建課、學生學習、教生互動教學過程更加順暢,進而確保線上教學基本教學質量。
(一)教學評價
面對疫情防控新形勢與教學新技術、新場景的壓力,教師們肩負了前所未有的擔當和使命,教師們必須主動學習、提前培訓、積極適應才能更好完成教學任務,因此線上教學對絕大多數教師來說,是一次重要的教學模式改革和創新。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評”和“教”是相輔相成的,學生評價是課程各環節教學效果的直接體現。調查顯示,有57.5%的學生對目前的線上教學模式持滿意態度,但還是近15%的學生“不支持”,甚至“堅決反對”。這說明教師們在教學內容、形式、技術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精心設計,重構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強化課堂互動,并通過作業完成情況、互動發言表現等方面及時分析和掌控學生在線學習狀況,評價學生學習進度及效果,進而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引導和督查學生學習。
(二)教學反饋
本次問卷調查學生的回收率為86.7%,數據表明線上教學期間對學生參與度和學生管理等方面仍有待鞏固加強。線上教學期間,要借助平臺提供的整體數據觀察線上教學情況,從教學資源、交流互動、作業批閱等情況評價教師的教學組織和教學質量;從學生登錄打卡、參與互動、作業反饋等方面督查學生參與情況,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同時,應繼續加強教學監督管理力度,多方面渠道收集線上教學的相關意見,積極落實并指導線上教學質量保障工作。
(三)技術支撐
線上教學準備工作期間,積極開展平臺使用培訓工作;組建平臺技術聯絡群,針對教師技術疑問及時答疑解惑,協助教師更快更高質量掌握線上教學方法;教師以智慧體育平臺作為主要教學平臺開展線上教學同時,繼續開發交互功能,實時與學生進行線上答疑輔導;平臺大數據對在線課程建設、教師教學組織、學生作業、測試等評價、互動情況實現實時督查。基于前期學校建設平臺的基礎,充分利用線上教學,深度挖掘需求,集成各教學環節線上操作,為返校后推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做好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李仁照.高校學生評教效用多維度分析及其操作模式優化整合和指標體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
[2]馬文瑩,周紅志.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研究[J].文教資料,2020(06):164-166.
[3]魏然.構建地方高等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實踐研究[J].高教學刊,2020(05):160-162.
[4]付斌.淺析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06):16-17.
魏箐河(1991.8),女 漢族 陜西西安人 學歷:碩士研究生 職稱:助教,從事體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