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利萍
摘 要:和諧社會包括文化、政治、經濟等方面,而公共圖書館作為傳播科學信息、保存文化遺產的重要地方,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同時還能夠讓民眾各得其所而又和諧共處。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構建;和諧社會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0-0-02
公共圖書館屬于向全社會開放的公益性機構,能夠通過信息資源為社會的經濟建設與科學技術提供便利,同時還能夠為社會民眾傳播知識,從而提高民眾的知識水平,對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一、公共圖書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先進文化
文化,是指人類在發展中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尤其是精神財富。擁有先進的文化,不僅是一個國家能夠更好地立足于世界民族之列,更是一個黨執政的基本。先進文化的發展是我國科學化、現代化以及大眾化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基礎所在,以此為前提才能夠豐富民眾精神世界,從而使得精神力量增強。公共圖書館屬于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公共圖書館的良好發展不僅能夠滿足民眾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與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緊密聯系,能夠保障全民素養的提高和綜合國力的提升,從而構建和諧社會[1]。
(二)為中國學習型社會建設提供資源
和諧社會的構建離不開學習型社會的建設,而公共圖書館則是能夠倡導、組織以及服務民眾展開讀書活動,屬于傳播先進文化的關鍵場所[2]。政府的工作日程逐漸步入信息公開化,民眾對信息的獲取以及權力的利用也更加確切,而公共圖書館本身就具備海量信息資源的優勢,因此成為民眾獲取信息的最佳場所,進而為建設學習型社會提供資源保障[3]。
(三)為推動中國民眾的全面發展提供幫助
公共圖書館有著極為豐富的教育功能,能夠推動人與社會的全面發展以及和諧發展。就目前而言,我國各地公共圖書館均已開展讓讀者終身參與的公共講座活動,其主題廣泛,內容豐富,覆蓋面積廣,同時周期固定,使得各行各業的民眾均可參與其中。這些權威內容與精品文化的推廣,能夠使民眾在公共圖書館中填補自身認知的不足,有助于民眾個人的全面發展以及綜合素養的提升,進而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4]。
二、公共圖書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發展策略
(一)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水平
新媒體的出現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有著非常大影響,使得閱讀進入休閑時代,如果人們沉溺于電子閱讀而忽視紙質閱讀,則會與深度閱讀漸行漸遠,因此,只有不斷提高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才能夠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在和諧社會構建中的作用,而公共圖書館服務意識的提升起著關鍵作用,具體可從四個方面進行。其一,以創新意識拓展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及所涉領域,并且需要通過培訓來提高圖書館員的服務意識,鼓勵圖書館員學習專業知識與政治理論,從而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水平的提升;其二,合理配置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滿足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保證各個地區、民族以及階層都能夠在公共圖書館中獲得平等的知識信息;其三,在大力宣傳各個圖書館事業時,還需要主動爭取社會資金與政府經費,從而形成公共圖書館發展的良性競爭;其四,重視互聯網信息資源,合理的對其進行開發與利用,構建富有特色的信息資源數據庫,進而建設電子化的社會信息資源[6]。
(二)提高公共圖書館館員素質
目前有許多圖書館未能夠充分發揮其功能,究其原因是“有物無人”。所以,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加強圖書館的隊伍建設,比如不斷應用新的服務理念、服務手段以及相關技術,因此,圖書館員也需要隨著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而提升自我知識水平、技術水平以及學習能力,而且還需要圖書館員具備一定的創造力、親和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首先,圖書館員能夠對基礎工作的要求有著清晰的了解,同時能夠清楚圖書館內部館藏結構以及各類圖書館的專業知識;其次,圖書館員需要具備相關的專業技術與知識,包括情報學、網絡技術、圖書館學以及計算機技術等,并且能夠對文獻資料進行加工、檢索以及開發利用。隨著社會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圖書館員的綜合素養也需要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堅實的力量[7]。
(三)拓展公共圖書館服務內容
不會選書和找不到閱讀興趣往往是人們比較困惑的難題,所以公共圖書館在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不僅要能夠起到“橋梁” “窗口”等作用,在為民眾提供新信息與新知識的同時,還應當要扮演“社會大學” “繼續教育”的角色,從而不斷提升人們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所以,公共圖書館應當借助自身的優勢來開展更多的社會性服務活動,從而真正貫徹與落實惠及全面的圖書館理念。為此,公共圖書館應當強化其吸引力,這一切都離不開各級政府的倡導和宣傳,簡單來說,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服務活動可以從幾個方面來進行拓展延伸。一方面,公共圖書館可以開展講座,通過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權威來展開專題講座;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可以舉辦展覽,通過模型、圖片、燈光等形式布設在空地、走廊、墻壁等地方。除此之外,公共圖書館還可以設置培訓課程與內容,以及建設社區文化,開展送書上門、社區讀書分享會等活動。
(四)健全公共圖書館資源服務體系
不同的圖書館都會有著自己獨特的社會定位,從而服務的讀者群體也有所不同,所以圖書館需要以自身定位以及讀者群體為基礎,以此展開信息資源系統建設。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讀者的需求也會隨之做出改變,因此,公共圖書館需要結合社會的變化來不斷健全信息資源服務體系,從而最大程度的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信息資源服務體系的健全包括規劃機制、推行機制、反饋機制以及調整機制,除此之外,公共圖書館還需要評斷自身創造讀者價值的能力,比如圖書館的服務體系、管理機制以及技術資源等方面是否能夠將館藏資源有效的轉化為讀者切實需求。
(五)加強公共圖書館宣傳推介
圖書館進行宣傳推介,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是正面競爭,也就是通過優質的品牌活動來爭取讀者;其次是只爭取能夠爭取到的讀者,即以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性”作為“賣點”,以免費、有益、有趣的閱讀推廣活動吸引讀者。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公共圖書館的宣傳渠道與媒介也變得形式多樣,因此,公共圖書館還應當順應時代來展開多元化的宣傳工作。比如,可以利用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實現信息的傳播,通過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來不斷提高全民閱讀意識[5]。除此之外,公共圖書館還應當展開多種宣傳活動,比如專家講壇、暢銷書展等,從而引導民眾積極參與進來,在提高公共圖書館社會知名度的同時,還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出公共圖書館在和諧社會構建中的重要作用。
(六)關注弱勢群體
平等是民主社會最基本的理念,也是圖書館與生俱來的理念。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公共圖書館宣言》中明確寫道:“公共圖書館應當隨時都可以讓人到館,它的大門應當向社會上的一切成員自由地、平等地開放,而不管他們的種族、膚色、國籍、年齡、性別、宗教、語言、地位或教育程度”。可見圖書館應該重視為弱勢群體的服務,從而真正成為大眾的圖書館。
弱勢群體問題日益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作為社會最底層的弱勢群體渴望得到社會的關愛,實現向強勢群體的轉化。公共圖書館作為一種面向大眾的、公益性的公共服務機構,更是理所應當地履行提高弱勢群體信息能力的義務。關注弱勢群體,提高其文化素質和信息獲取能力,增強其參與就業和再就業的能力,可預防減少道德問題和犯罪的發生,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這也是圖書館為構建和諧社會理應做出的貢獻。
三、結束語
簡而言之,公共圖書館能夠為民眾提供公平共享信息的機會,并且能夠使民眾感受到人文關懷以及文化生活的支持。所以,公共圖書館作為面向公眾提供信息與思想的社會組織機構,更應當大力建設與推廣公共圖書館的職責,從而促進我國和諧社會的良好構建。
參考文獻:
[1]徐建華.“圖書館與可持續發展”專題導言[J].高校圖書館工作, 2019,39(06):1.
[2]陳力勤.公共圖書館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服務探討——以蘇州圖書館服務實踐為例[J].河北科技圖苑,2019,32(03):35-41.
[3]蔣恩智,劉毅婷.基層公共圖書館閱讀指導員建設的必要性——以浙江省仙居縣為例[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9(02):114-117.
[4]李正馨.公共圖書館網格化服務初探[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4(03):153-155.
[5]宮平.我國公共圖書館業務研究的發展脈絡探析[C].中國圖書館學會.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論文集(2017年卷).中國圖書館學會:中國圖書館學會,2018:8-16.
[6]魏海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高校圖書館的參與路徑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8.
[7]蒲健.初探公共圖書館保障社會弱勢群體的圖書館權利[C].中國西部公共圖書館聯合會.自信 和諧 共建——中國西部公共圖書館聯合會第四屆(2017)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西部公共圖書館聯合會:中國西部公共圖書館聯合會,2017:3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