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國
摘 要:紀錄片是一部生動的歷史百科全書,情景再現是紀錄片創作的一種技法,如何將“情景再現”運用到紀錄片的創作之中,長期以來困擾著紀錄片創作,因此,探索基于“情景再現”的紀錄片創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以“情景再現”為切入點,結合紀錄片創作的有關內容,闡述了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的內涵,分析了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的作用,探討了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的運用要點,以期指導實踐。
關鍵詞:情景再現;紀錄片創作;作用;要點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0-0-02
一、前言
近年來,紀錄片創作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勢頭,出現了大量具有影響力的紀錄片,紀錄片的形式、結構、內容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情景再現這種表現手法應運而生。情景再現手法通過模擬情境的方式,再現真實的事件,形象化的手段將人們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表達,讓消失的空間和人物鮮活起來,日益受到紀錄片創作者的青睞,目前在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得到廣泛應用,符合時下紀錄片創作手法多元化的時代特征。但紀錄片創作中對于“情景再現”表現手法的運用還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鑒于此,筆者根據長期拍攝紀錄片的實際感受對基于“情景再現”的紀錄片創作進行了相關思考。
二、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的內涵
“情景再現”增強了紀錄片的表現力,要想在紀錄片創作中運用“情景再現”表現手法,必須了解“情景再現”的內涵,下文將從情景再現的概念和情景再現的特征兩個方面,對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的內涵進行分析:
(一)情景再現的概念
情景再現增強了紀錄片的藝術表現力,從情景再現的概念上看,可以分為廣義的情景再現和狹義的情景再現兩個概念,其中,廣義的情景再現是指一切運用了情景再現創作觀念與創作手法的紀實類電視節目。在情景再現過程中,感受、想象、表達得到具體運用,伴隨著采訪、評述等多種表現手段再現的情景,也是不斷引發相關的態度和情感的過程。狹義的情景再現是指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以扮演、搬演的方式通過聲音與畫面的設計,表現客觀世界已經發生或人物心理的一種制作技法。在此過程中,形成連續活動的畫面,賦予了紀錄片嶄新的內容和形象。
(二)情景再現的特征
伴隨著情景再現的廣泛應用,從情景再現的特征上看,主要可以表現為三大特征,一是真實性。眾所周知,真實性是紀錄片的生命,情景再現創作手法的運用,也應具備真實性,換言之,由于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在情景再現的過程中也要堅持用事實說話;二是再現性。在紀錄片創作中,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還原真實的情景,再現過去某一事件某一過程和細節,比如,筆者在拍攝文獻紀錄片《大后方》之《創造犀利的武器》時,將幾場國民政府兵工署署長俞大維和第21工廠廠長李承干重要交流的情景以細節化進行再現;三是可編性。對紀錄片創作而言,情景再現作為影片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對零散“片段”集合的編排,確保紀錄片展現情節的完整性,可以使枯燥的事實更加生動形象,這樣的“剪輯”就是情景再現的可編性。
三、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的作用
“情景再現”是紀錄片創作中常用的表現手法,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的運用作用巨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填補敘事斷點的不足、營造事件發生的氛圍、幫助創作者追求真相,其具體內容如下:
(一)填補敘事斷點的不足
填補敘事斷點的不足是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的作用之一。中國紀錄電影的拍攝始于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早期的紀錄片大都原原本本地對現實生活進行拍攝記錄,一出現就顯示了它的紀錄功能,但紀錄片的創作者不可能做到時時在場,人物內心感受、夢境等等也難以通過紀錄片呈現,也就導致了紀錄片在敘事過程中出現了斷點,傳統的處理方法是用解說詞彌補敘事斷點的不足,情景再現表現手法的出現,通過畫面加解說詞的方式,更富有畫面感。比如拍攝《藏鋒》時我們將重型火炮在山崖間的運輸進行再現這樣再現拍攝事件的情景,可以較好地彌補敘事斷點的不足。
(二)營造事件發生的氛圍
營造事件發生的氛圍是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的又一作用。紀錄片創作過程中,“情景再現”方法的運用,更加注重情緒和氛圍的營造,創作者依據事實資料或文獻史料對事件發生時的場景進行還原,營造事件發生時的情境,使紀錄片在聲畫兼容的情景下,體現人物當時的情感狀態或暗示心理活動,彌補了影像的缺失。比如:在拍攝《破曉——重慶解放密檔》時,我們將中共情報員劉宗寬在蔣介石做出決策時所發揮的引導作用進行了再現。這樣做的好處是,達到烘托故事氛圍的目的,幫助受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觸,從而增強紀錄片的可看性。
(三)幫助創作者追求真相
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的作用還表現在幫助創作者追求真相方面。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的藝術表現形式,“情景再現”追求整體的真實感,常見于創作者無法拍攝到已經發生的事件時,對事實真相的還原,變靜默的歷史素材為逼真的現場氛圍,寄托著紀錄片創作者對真相的追求,在紀錄片創作中運用“情景再現”表現手法的時候,立足追求真相,才能創作出優秀的紀錄片作品。
因此,探索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的運用要點勢在必行。
四、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的運用要點
為進一步提高“情景再現”在紀錄片創作中的運用水平,在了解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內涵及其作用的基礎上,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的運用要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下文將逐一進行分析:
(一)紀實內容為主,再現為輔
紀實內容為主,再現為輔,是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運用的關鍵。情景再現解決了編導無米下鍋的煩惱,紀錄片創作中,紀實內容始終應放在“情景再現”的首位,再現紀錄片相關情景的時候,應以紀實拍攝為主,以記錄生活現實為主要訴求,重現那些過去發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與此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主次分明,紀實與再現的比例要適當,情景再現應處于次要地位,以再現為輔,起到輔助說明的作用,使敘述更加完整、流暢。
(二)情景形式恰當,避實就虛
情景形式恰當,避實就虛,是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運用的重要環節。真實是紀錄片的根本,對于情景再現的部分,情景再現的使用要符合真實性原則,讓觀眾明確紀實與再現的區別。在具體運用過程中,紀錄片創作者對情景再現合理使用,情景形式要恰當,宜虛不宜實,對于“情景再現”部分,應做出特別解釋和說明,比如故事化、情節化的場景模擬,應用字幕解說詞說明本段是“情景再現” “故事片資料”等,不僅如此,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的運用,所謂避實就虛,就是既讓人了解事件概貌,又不讓人覺得生硬做作,如光影就是表現“虛”的一種很好的方式,采用局部蒙太奇手法,即鏡頭的分切與組合,或者是剪輯,比如,在拍攝《藏鋒》時,我們以現在兵工廠中的類似工作進行拍攝,運用主體的局部形象組合來引發觀眾蒙太奇聯想。
(三)遵循歷史真實,符合邏輯
遵循歷史真實,符合邏輯,對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的運用至關重要。對紀錄片創作而言,紀錄片也是一種影像作品,為達到回溯歷史、還原現場的效果,“情景再現”不是生搬硬套還原情景,而是保證歷史信息的“客觀真實”和觀眾欣賞層面上的“主觀真實”。在紀錄片創作中運用“情景再現”,紀錄片創作不同于一般的藝術創作,“非虛構”是紀錄片與故事片相區別的最后底線,拍攝者視角的真實以及拍攝者人性的真實,都應在“情景再現”的過程中得以充分體現,盡可能遵循歷史的真實,用歷史資料與情景再現結合,重現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當時的情景,突出重點和細節并交代時空關系,豐富畫面內容,增加信息量,應使之符合事實發展的邏輯,讓觀眾更加深刻的了解歷史真相,帶給觀眾歷史的“真實感”。
五、結語
總之,“情景模擬”是影像制作人根據自己所掌握和理解的史實進行導演的結果,情景再現提高了紀錄片的觀賞性,“情景再現”的紀錄片創作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對紀錄片創作而言,要想使“情景再現”表現得恰到好處,應重視“情景再現”在紀錄片創作中的重要作用,從紀實內容為主,再現為輔;情景形式恰當,避實就虛;遵循歷史真實,符合邏輯等方面,積極探索紀錄片創作中“情景再現”的運用要點,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情景再現”在紀錄片創作中的運用水平,進而促進紀錄片創作工作又好又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梁行羨.紀錄片的情節和細節意識研究[J].傳媒論壇,2019,(03).
[2]李佳.《大后方》:穿越時空的“中國故事”——專訪紀錄片《大后方》總策劃、總撰稿周勇[J].紅巖春秋,2015,0(12).
[3]王富祥.電視紀錄片故事化情節中的細節藝術[J].西部廣播電視, 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