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 羅水富 楊文廣 何高海


摘 要:本文針對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的整車底盤噪聲異響、振動等問題,通過案例重點講述了CAE仿真系統與NVH噪聲測試分析系統的應用、研究,兩者是如何的有效應用解決了NVH問題,為純電動汽車行業的整車NVH系統問題分析、解決方向提供參考思路。
關鍵詞:CAE仿真 NVH噪聲測試分析系統 激勵 整車模態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汽車的噪聲(noise)、振動(vibration)、聲振粗糙度(Harsh-ness)(簡稱(NVH)有越來越高的要求[1-1]。相對傳統內燃汽車,新能源純電動汽車因其搭載了動力電池作為驅動能源,其NVH問題產生的來源主要為驅動電機NVH、底盤NVH、車身NVH三大部分。同時因動力電池、大功率器件主要分散布置在車身底板及后艙位置,由此形成了“多聲源散布”[1-2]的特征,具有整車噪聲水平較低、噪聲源分布更加分散、容易引發新的異常噪聲問題、高頻噪聲現象突出等問題[1-3]。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乘員的舒適性主觀感受[1-4];解決整車噪聲、振動問題,涉及的是NVH系統性的問題,例如有些車輛行駛時乘員感受車廂內地面噪聲振動大,查源頭在車橋主減,但這一個噪聲振動問題可能涉及到三個部件,一個是車橋主橋本身匹配產生噪聲,一個整車減振效果差,一個是驅動電機、車橋與車架形成共振激勵放大導致,這是一個相互關聯的系統問題,因此在研究純電動汽車的NVH問題時,有時并不能直接照搬內燃機汽車的相關方法和理論。下文就CAE仿真與NVH噪聲測試分析系統如何結合,解決純電動車后橋噪聲、振動問題的進行闡述。
1 6.8米純電動車輛噪聲、振動問題
6.8米純電動車輛,動力總成采用永磁同步電機,極對數4對,槽數48個,驅動后橋速比5.29,空氣彈簧懸掛,傳動軸安裝水平擺角為2°,垂直擺角為4°,車輛批量在47km/h~55km/h速度區間,存在批量后橋噪聲大、振動的問題,極大影響整車乘坐的舒適性。
2 NVH測試分析系統
2.1 車內噪聲分析
對車內噪聲進行測試,通過對測試頻譜分析方法分析[1-5]:在車速52km/h~55 km/h下,存在明顯低頻離散噪音,音質較差并伴有整車振動,噪音頻率在206Hz~215Hz左右。
2.2 整車路試下的整車振動、噪音、轉速、扭矩測試
整車振動:車內、電機、車橋、電機隔振下端;
整車噪音:駕駛員、后乘客門附近;
轉速:電機傳動軸;
扭矩測試:通過無線應變采集標定扭矩;
噪音階次分析、振動階次分析、扭矩波動分析[1-6]
測試結果:
整車啟動至65km/h,存在210Hz~284Hz共振帶,核心范圍在225Hz~250Hz,傳動軸轉頻7倍頻成分明顯,同時在52km/h時傳動軸扭矩波動較大。
2.3 采用LMS設備進行初步診斷
主要對電機傳動軸、后橋、導向臂、車架進行測試診斷,結合響應FRF曲線,可初步確定問題在導向臂與車架耦合引起的整車共振。
2.4 通道噪聲振動專業設備精確診斷
使用通道噪聲振動設備,進行兩種工況的模態測試,測試結果表1:
通過以上NVH測試系統的綜合分析,可以精確確認出引起整車振動噪聲在傳遞路徑上的問題定位,那么可以從激勵源、傳遞路徑、響應三點來提取解決方案[1-7]:
1)響應這塊優化空間由于樣車已生產,基本無改動空間;
2)激勵源上是210Hz產生的源頭,可以主動改變激勵頻率,來避開共振固頻,比如改變后橋速比來改變激勵頻率
3)傳遞路徑上結合NVH測試及分析,基本可以定位是激勵源與導向臂固頻耦合引起的整車振動,故可改變導向臂固頻來改善NVH。我們主要從傳遞路徑上結合CAE工具來進行NVH優化。
3 CAE仿真結合NVH的優化
根據前文NVH測試分析結論,車內振動、噪音、電機轉矩瀑布圖初步判斷:共振帶為210HZ-250HZ下面重點通過CAE仿真,對激勵源與導向臂固頻耦合的傳遞路徑上進行優化。
3.1 整車模態分析
兩導向臂反向,每根導向臂首尾反向,整車202.5Hz,與試驗相同振型下202.288Hz非常吻合。因整車計算需要花費較長時間,在此只對底盤進行模態計算,發現相同振型條件下固頻為214.8Hz,存在一定的可接受誤差范圍內。為了提高效率,對整改方案的驗證采用單獨的底盤進行計算[1-8]。
通過改變導向臂質量分布來改變導向臂的振型及固頻,本節主要是基于導向臂+車底架+后橋進行仿真,僅做橫向對比衡量質量改變策略及相應的固頻及響應。根據試驗采集結果,在電機轉軸與后橋連接的地方施加x方向的簡諧荷載以模擬電機的作用。從試驗及理論分析可知,激勵頻率為210HZ左右,因此主要中心210HZ附近的響應,并驗證其固頻特性,結果對比如表2:
增加輔助板后,共振峰后移,即共振峰所在的頻率升高,更加遠離210HZ,發生共振的風險降低。同時固頻提高,峰值頻率增大,峰值大小降低。
跟原方案比較,增加10mm輔助板后,67114節點的加速度幅值由26.68mm/s2降低至3.84mm/s2,降低了48.13%
跟原方案比較,增加10mm輔助板后,67318節點的加速度幅值明顯降低,在210Hz~250Hz范圍內共振峰消失。
4 結論
本文先通過使用NVH系統對整車噪聲、振動的進行系統性測試、分析,鎖定確整車噪聲、振動的問題點是在導向臂與車架耦合引起的整車共振,從共振的激勵源、傳遞路徑、響應點三方面考慮,結合CAE仿真分析,通過模擬改變導向臂固頻,即是在導向臂上增加10mm輔助板后,使加速度幅值明顯的降低,最終實現了整車NVH系統噪音、振動優化、改善,滿足了乘客乘坐的舒適性要求。
本文通過問題的解決,闡述了NVH噪聲測試系統與CAE仿真系統如何在整車上的應用與研究,實際整車NVH問題是個復雜性、系統性問題[1-9],通過CAE仿真可以多方式、多方面的的解決問題,本文不在一一闡述,CAE仿真與NVH系統在整車應用、研究,需要我們后續不斷的深入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范習民,陳劍,宋萍等.基于系統工程原理的汽車NVH正向設計流程[J].農業裝備與車輛工程,2007(7);3-5.
[2]張立軍,繆維佳.電池汽車振動和噪聲問題研究展望[J].清潔汽車技術創新發展論壇.2008.
[3]朱宇. 純電動汽車車內聲品質分析評價研究[D]. 長春:吉林大學儀器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2013.
[4]馮志鵬.汽車的NVH技術[D].武漢:東風汽車有限公司.2006,09.
[5]周永麟.汽車噪聲原理、檢測和控制[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2.
[6]李傳兵.汽車的NVH測試技術與應用[R].西安:長安汽車有限公司,2008.11.
[7]尹磊磊,蔣雄猛,邱群虎等.某車型怠速開空調共振現象優化[D].裝備制造技術,2018.
[8]毛劍琴,卜慶忠,張杰等.結構振動控制的新進展[J].振動控制理論及應用,2001.
[9]李洪亮,丁渭平,王務林.汽車噪聲控制技術的最新進展與發展趨勢[J].汽車技術,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