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鋒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結構設計可靠度的主要影響因素,接著對結構設計可靠度的比較進行了分析,最后對提高建筑結構設計可靠度的措施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建筑結構設計;可靠度;影響因素
引言
現階段,隨著建筑工程建設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更新,有關建筑結構設計可靠性問題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與完善,可靠性指標在建筑結構設計領域中的應用也更為頻繁。結合相關經驗不難發現,在工程項目建設實施的過程中,存在大量因素會對建筑結構設計可靠性水平產生影響。因此,為了能夠最大限度保障建筑結構安全可靠,就必須在認識建筑結構設計可靠性概念的基礎之上,掌握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的相關影響因素,從而盡可能確保建筑結構設計安全可行,為建筑行業的良性發展提供重要推動作用力。
1建筑結構設計可靠度的主要影響因素
(1)目標可靠指標的影響。目標可靠指標是建筑結構設計可靠度影響的重要指標之一,其中目標可靠指標對于設計可靠度具有一定的規范和規定作用,能夠對施工材料基本性能、施工的整體過程等方面,進行精細考量,并根據實際監測情況得出準確數值,來為建筑結構設計可靠度提供數據參考。
(2)可變荷載水平及其分布。在目標可靠度指標相等的情況下,建筑結構設計的可靠度會隨著荷載大小的變化而變化,可以看出變荷載在荷載水平上的重要性。在建筑工程中,變荷載分為樓板活荷載水平和自然環境荷載水平。樓板活荷載水平,是指有效控制荷載平均值,以保證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其次,自然環境負荷水平是指各種自然災害。不難發現,在自然條件下,負荷水平與參考時間有關,考慮到自然環境負荷水平主要是按齡期的最大統計值計算的,因此,可以知道負荷水平與參考時間成正比,即參考時間延長,參考時間水平升高[1]。
(3)最不利荷載效應組合。建筑結構可靠度指標通常與建筑結構設計標準密切相關,即充分考慮三種基本荷載效應組合和14種基本施工標定對建筑結構可靠度水平的影響。在其他荷載作用組合下,目標可靠度指標等于此水平。在校準和分析建筑結構構建目標可靠度指標時,必須遵循恒載、風載以及活載作用力組合工況,以及恒載、風載、雪載以及活載作用力組合工況兩種條件下建筑結構目標可靠度質保的一致性,但在荷載可靠度水平上是允許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4)建筑結構質量問題。建筑結構質量問題是影響建筑物結構可靠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況下,建筑結構質量問題受建筑材料和施工技術影響。由于建筑材料本身質量存在問題,就會導致結構無法達到要求,從而降低可靠度,尤其是涉及結構安全的材料,一旦質量出現問題,就會對建筑結構造成巨大的影響,甚至無法正常使用,產生嚴重的安全隱患。施工技術因素主要體現在施工人員工作不認真,產品質量無法滿足結構要求和施工管理存在問題等,這些情況都會影響結構的可靠程度。
2建筑結果設計可靠度比較分析
2.1 結構設計規范比較分析
對于建筑結構的可靠度來說,值得就是建筑物能夠在規定年限內發揮設計性能,滿足使用要求,建筑物的各個部位的使用和運行不出現問題。由此可知,建筑物的可靠度首先就需要滿足性能需要,這也是涉及建筑物使用安全的重要內容。其次,建筑物還要正常使用,在規定期限內不出現故障和問題。隨著我國建筑市場的發展,對于結構設計規范已經形成了一套管理體系,我國的建筑結構設計規范要求比發達國家略低,這說明我國建筑結構可靠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通過優化設計和過程管控,最大程度發揮出建筑結構的可靠度。
2.2 相關政策比較分析
隨著我國建筑物規模越來越大,高度逐漸發展,與建筑結構設計可靠度相關的政策法規越來越完善,通過對設計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分析,我國結構設計規范在符合當前施工能力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幅度的提高。不僅如此,在政策的制定過程中,通過吸收發達國家建筑結果設計的相關經驗,與我國建筑設計實際發展情況相結合,制定更加完善科學且符合我國國情的結構設計政策,極大地促進了結構設計可靠度的提高[2]。
3提高建筑結構設計可靠度的措施
(1)提高建筑結構設計人員的可靠意識。建筑結構設計從根本上來講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精準性,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具備專業的技能與知識,同時還要樹立可靠意識。因為建筑結構設計涵蓋了工程項目的各個實施環節,所以設計人員必須了解每一個程序,還要針對具體層面進行數據的精準分析與計算,最終完成結構設計。因此,設計人員需要具備較高可靠意識,來從根本上提高建筑結構設計的可靠度。
(2)遵守相關政策規范要求。首先設計人員需要在了解相關規定的基礎上,針對工程項目基本情況,來對建筑結構進行數據統計與設計。其次還需要遵循法律的強制性,以及規范標準,來對建筑結構指標進行嚴格審查和統計,在不同環境下,還要遵守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原則,來有效提高設計的可靠性,從而強化建筑項目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其中鋼筋混凝土是建筑結構的主要元素,根據國家規定指標,對鋼筋混凝土含量進行計劃,也是提高設計可靠度的方法之一。
(3)做好結構抗震分析。為了最大限度上避免地震對建筑結構造成破壞,需要在設計階段對建筑物抗震能力進行深度分析。首先對建筑所在地區的地震頻率、特點和歷史記錄進行研究,在成本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的提高結構抗震能力。不僅如此,還需要對地震破壞的特點和薄弱環節進行研究,針對地震破壞的特征有針對性的提高結構抗震能力,從而增加結構設計的可靠度。
4結束語
總之,在建筑工程數量不斷增加的背景下,建筑物結構安全已經成為影響建筑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并對人身安全和建筑物功能實現等有一定影響。針對這一情況,應該加強對建筑物結構設計可靠度的重視,并通過分析與建筑物可靠性有關的因素及對比分析,加深對結構可靠度的了解,進一步促進建筑物結構設計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宏宇.建筑結構設計可靠度影響因素與比較分析[J].中國高新區,2018(11):193.
[2] 周世忠,張愛霞.建筑結構設計可靠度的影響因素研究[J].低碳世界,2016(6):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