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平 林可春
摘 要:文章主要對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的含義進行了說明,并提出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技能人才培養的研究意義與管理制度。
關鍵詞: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研究意義;管理制度
中圖分類號:G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988(2020)16-202-04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technology, And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for automotive electronic technology specialty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Automotive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pecialty; Modern apprenticeship; Rresearch significance; Manage -ment system
CLC NO.: G30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0)16-202-04
前言
2014年我國教育部首次提出一種人才培養方案——現代學徒制。這種新型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作用在于它加快了職業教育與實踐生產的融合、加深學校學習生活與企業工作生產的合作,循序漸進的改善學校與企業共同合作培育技能人才的機制[1]。
職業教育模式要發展改變,必須通過不斷構建現代學徒制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將企業的生產資源與學校的教育資源更加有效的整合,不斷的探索并拓展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模式,使職業教育和企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互動互利、共同發展,進一步提高職業學院汽車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促進職業院校積極聯合本專業對應的汽車公司,建立全面的校企合作關系。必須制定一套適合技能人才發展的管理制度。必須深刻認識到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意義并制定出相應的管理制度。
1 研究意義
1.1 理論意義
首先“現代學徒制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能夠使人們對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研究更加深入,并且發現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研究的過程中,研究人員也可以找到一些未被挖掘的理論成果、并提出一些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完善校企合作培養新型技能人才的育人新機制。另外還可以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突出以政府主導、行業指導、校企為主體、學生參與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新型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還能提升學校的辦學經驗,總結出最適合中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道路,同時為福建乃至全國的發展儲備高素質人才。最重要的是還可以加快中高職院校申辦“現代學徒制”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提供幫助和理論依據,給福建特色的中高職新型現代學徒制提供理論依據和一定的幫助[2]。
1.2 實際意義
對學生來說:汽車電子專業這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將企業文化、社會需求完美的融入到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中,教師授予學生的知識都是最新、最有效的行業社會知識。學生就不會局限于課堂教學的理論知識,還可以有很多時間參與到社會實踐操作中。這不僅提高了大學生的理論知識運用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與社會融入能力,使學生從學校進入社會后能迅速融入社會、完成角色的變化、更快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對中高職院校而言,通過改革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企業主導、校企協同、一課雙師、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不同崗位群對學生的職業技能進行分層次培養,可以更多地滿足企業發展所需的技能型專業人才。通過這種培養模式可以使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得到提高,提升中高職院校的名望和社會實力,同時這種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也可被其它中高職院校借鑒。 對企業而言,可以為企業培養和輸送各類真正符合企業實際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以滿足企業不斷發展的需求。減少企業培養成本,極大程度解決“技工荒”問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對政府而言,使高職院校教育、企業和技能人才三者之間相互協作,調動各方積極性,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質高技能新型專業人才,提升地區企業在整個行業領域的實力和影響力。同時借鑒研究成果為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做貢獻。
通過對該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入研究,不斷探索汽車電子技術現代學徒制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在中高職院校的實現形式。可以一定程度上迫使有關教育部門不得不改革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政策體系,建立相關法律法規,保障和協調該培養模式下企業與學校以及政府等各方之間的關系,建立符合汽車行業、社會經濟發展和現代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特別對于中職院校在辦學中,特別需要企業與學校聯合培養,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動手意識,通過該新型培養模式可以有效地促進福建特色乃至中國特點的中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培養體系的建立。為福建省,甚至國家、經濟社會培養更加優秀的高技能人才。對于汽車行業,企業,能促進人們社會責任感得到增強,讓企業深刻認識到中高職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充分發揮中高職院校在高技能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努力構建學校與企業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中的不同角色關系,促進每個角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應有的責任和作用,培養適合行業企業、社會發展的新型高技能人才。
2 管理制度
2.1 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和設計
人才培養方案的建立是現代學徒制改革實施的首先要進行的工作。我校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的建立過程中,首先成立了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委員會。由我院院長陳瑞晶親自組織,并且發動全體汽車運用工程系的教師以及行政人員參與到現代學徒制的建設工作中。合作企業福州市萬商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相關領導也積極配合組建汽車電子專業現代學徒制指導委員會。委員會的成員包括:我院以及萬商企業重要領導以及骨干成員、汽車系的骨干教師以及需要的行政人員。指導委員會人員經過多次開會、研討、修改,最終初步形成了2017級現代學徒制萬商班的人才培養方案,之后經過多次研究,探討形成了相應的教學計劃。
2.2 簽訂三方協議,明確三方職責
在汽車電子技術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專業試點改革實施過程中,我校和合作企業萬商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在合同中明確規定了學院、企業、學生(家長)三方面在人才培養實施的過程中所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并且明確規定了三方應有的職責,以免今后出現不該有的問題
2.3 教學過程的監督和管理
現代學徒制試點班的授課方式包括:學生在校內接收教師授課、企業骨干人才來我校授課、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工學交替等三種形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院制定了有關教學過程監督和管理的文件,包括:進入企業工學交替以及頂崗實習守則,企業指導相關指導老師手冊,校企共同合作招生相關制度,企業指導老師過程性考核管理手冊等相關管理制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將企業文化,企業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法盡可能的融入到日常教學中,以保證學生進入社會后能迅速適應企業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也能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與企業進行深度融合,達到校企共同合作育人的目的。
2.4 教學質量的監控
2.4.1 “指導教師評價”+“門店店長評價”相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僅僅是由指導老師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會過于片面。指導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融洽的,指導教師往往會給學生的動手能力,實操能力,學習能力給予好評。這樣就無法反應學生的真實水平。而且僅僅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習能力進行評價是遠遠不夠的。一名優秀的員工,不僅要在動手能力上優秀,也要有一定的溝通能力。這方面就可以由店長來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店長可以掌握學生的溝通,執行能力,還能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學生工作態度。因此采用指導教師與店長兩者評價相結合,才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能力,反應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融入企業的好壞。
2.4.2 “學院教師評價”和“企業領導評價”相結合
一個學生僅僅由學院教師或者工作者對其進行評價,根本是不夠的。在學校評價一個學生只能從平時考勤和期末考試這兩方面進行評價,而實際上學生進入企業之后能不能很好的適應企業文化,適應社會發展是個未知數。所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重視企業評價,采用兩種評價相結合來考核學生不僅了解到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滿足學校的要求,而且可以了解學生在企業中的融入程度,適應程度,從而培養出既能為企業服務,又能很好的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學生。
2.5 學生就業
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合作的企業全程參與學生綜合測評。培養過程中不僅按照學校的要求完成學業,企業也參與培養,用企業培養員工的標準,要求學生,在畢業之后,培養出來的學大可以完美契合企業要求。融入企業文化,適應企業發展。也可將企業要求作為學生畢業的條件之一。
3 可行性分析
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高中院校實踐現代學徒制是行業與學校發展的必然要去,。現代學徒制可以企業和學校共同參與技能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有效監督人才培養,培養出適合企業行業要求的學生。同時實施現代學徒制能夠同時滿足學校的專業設置和行業的需求,完成兩者的完美對接。能夠實現學校安排的課程內容與社會,行業企業的職業標準的無縫對接對接。實現學校理論教學過程與社會要求的生產過程相互對接、職業教育的畢業證書與社會企業要求的職業資格證書相互對接、實現中高職職業教育與技能人才的終身學習相對接。同時實施現代學徒制還可以使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提升,使人才培養更有針對性。現代學徒制是實現構建以滿足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工作新機制,使人才培養更貼近企業、更貼近市場,為全省、福州地區汽車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服務。
建立汽車電子技術現代學徒制是校企合作,校企共同發展甚至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企業和學校合作培養人才是汽車行業發展的必然產物。對學生來說,即得到學校的教育,又得到企業的實踐鍛煉,能有效的培訓社會急需人才,雖然企業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但也是企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必然需求。相同的,學校也進一步為社會提供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這也是學校職業教育發展道路的新機遇、新挑戰。
我校汽車系現設汽車電子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車身維修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服務于營銷5個專業,在校生1400多人。在校企合作共同育人過程中,構建了雙師型,雙師素專職與兼職完美結合的專業人才培養團隊。我系擁有高級工程師6名,教學名師5名,教授4名,副教授12名,擁有行業汽車公司培訓資格證的教師16人。在我系兼職的企業教師達25人,雙師型教師比例更是達到95%。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學團隊為學徒制的實施提供了師資保障。
我院汽車運用工程系在多年辦學中不斷擴大校實訓基地以及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院內實訓基地包括:汽車檢測與維修實訓室、汽車發動機械系統以及電控系統檢修實訓室、汽車底盤機械系統與電控系統檢修實訓室、汽車行業高新技術服務實訓室、汽車性能檢測于維修實訓室、汽車仿真實訓室、汽車車身檢測與維修實訓室、汽車服務與營銷技術實訓室9個校內實訓基地。另外有合作企業培訓中心7個、職業技能鑒定所1個、汽車駕駛培訓部1個。同時汽車運用工程系還與30多家知名企業開展了校企合作、訂單培養,與行業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因此,良好的實訓環境具備推行學徒制的基礎條件。
4 人才培養方案的推進舉措
4.1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試點班培養的人才定位于培養面向汽車售后服務企業汽車機電維修、汽車維修等崗位相關的汽車行業的一線高技能,高素質人才。
4.2 聯合招生方式
作為試點班,學院與企業聯合制定完善職業院校招生錄取和企業用工一體化的招生制度,面向應屆高中畢業生,招收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試點班學員,學員、學校和企業簽訂三方協議,明確學員的企業學徒和學校學生的雙重身份,明確各方權益及學員在校和在企的教學內容、具體崗位、權益保障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