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嬌
【摘要】2020年春節至今,我們都經歷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超長“寒假”,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我們沒有恐慌,沒有措手不及。舉國上下都奮力與疫情抗擊……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痹谛聲r代下,在抗擊疫情的斗爭中,作為教師,應該怎樣為社會貢獻我們的力量?應該有怎樣的情懷呢?
【關鍵詞】新時代;教師情懷
一、在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有專業、擔當、奉獻的職業情懷
新型冠狀病毒迅猛如獸,讓人猝不及防,在疫情當中,我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人性的善惡;同時,在我們同仇敵愾、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的時候,我們又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和人性光輝的閃耀,更體現了人們對生命的敬畏。經過這次疫情,我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領導,看到了我們強有力的政府執行力,更是看到了我們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我們的抗“疫”很成功,這次疫情阻擊戰中,我們國家涌現出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戰斗先鋒,如,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勇于逆行的白衣天使,夜以繼日奔忙在抗疫一線的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志愿者。作為教師的我們普通、平凡,疫情期間更是無需駐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我們不是醫生,我們不用沖鋒陷陣,逆行迎戰;我們不是警察,不用走家串戶,防控排查;我們不是社區工作人員,不用日夜駐守,奔走宣傳?;诼殬I特殊性,我們更不能作為志愿者站在抗“疫”前線、與民同守。那么,我們能做什么?抗“疫”,作為教師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心盡責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聽從指揮,做到有責任、有專業、有擔當,有奉獻。
在這次疫情期間,作為人民教師,竭力盡教師職責,雖然我們沒有直接參與到抗“疫”斗爭中,但我們一直關注關心國情、疫情,做好各種調查和安撫學生和學生家長的工作,做好疫情期間的“停課不停學”工作響應。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的講臺搬到了網絡上,搜集資料、備課、磨課、學習直播和錄課,布置作業、批改作業和幫家長解答疑難,做到嚴謹以待,一絲不茍……有時錄課重復一遍又一遍的,精益求精,重復再重復,重復到可以把每句話、每一次授課內容倒背如流,力求將最好的最高效的課堂呈現給學生們。正因為這樣,我們看到,有老師錄的課被推上了學習強國的慕課課堂,讓全國人民見證和考驗我們的勞動成果。作為千千萬萬普通人民教師中的一員,筆者愛學生如自己的孩子。在疫情當中,雖然不能像往常一樣在教室里面對面地給他們授課,但在家盡可能地搜集一些好的資源推送給家長,細心批改作業和耐心溝通家長并且細心講解答疑,歸納總結和做好線上學習和復學銜接準備……對于筆者班上有幾個情況特殊經常沒辦法按時上網課的幾位學生,筆者也通過與家長交流,做好學生的心理溝通并且因材施教地另外布置作業。網課情況下,我們比平時教學更耗時耗力,效率不能跟面對面教學比,盡管如此,我們一點沒覺得苦反而覺得幸福。在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號召下,作為教師,跟社會各行各業的戰斗者一樣,在抗擊疫情中一起戰斗,在平凡的崗位上盡自己最大努力在奮斗,筆者覺得很幸福。
二、踐行“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讓每個學生都不落下課程
網課進行以來,作為教師,不管遇到任何困難,首先就是要做好每天的備課、作業批改,跟進學生的網課學習情況等。當然,我們總是會遇到沒有完成作業的學生,而且網課學習情況更需要給學生們進行課業輔導和心理安撫,讓他們更好、更快地適應網課學習,我們的各種學習群也隨之建立起來了。我們踐行“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我們的校長是位慈祥有愛的領導者,當學校出現一位貧困學生因為家里沒有網絡學習工具而發愁時,為了讓所有的學生都能上課,不落下任何一個學生,校長親自送上一臺電腦到學生家里并且幫學生聯系拉了網線,讓他可以跟其他學生一樣在家學習。
又如,一年級的學生阿靜(化名)是單親家庭,只有爸爸和奶奶在家,剛開始網課一周幾乎都沒交過作業,后來經過筆者跟家長的溝通了解到:阿靜爸爸白天要去工地干活,平時由奶奶帶阿靜,奶奶用的是老人手機無法用于網絡學習,家里沒辦法保證讓這個學生正常學習網課,所以家長表示對阿靜學習網課是有心無力,很無奈。家長很想讓阿靜學習但疲于奔命,“疫情當下,生活還得繼續”。老人家又不會,所以就放棄了,只盼望疫情早點過去可以復學再讓阿靜學習。知道家長遇到學生線上學習的這個困難,筆者沒有埋怨更多是理解,于是,筆者主動與阿靜的家長溝通,盡可能通過各種辦法讓阿靜學習,鼓勵關心阿靜,安撫她在疫情期間的心理。通過微信和電話溝通,筆者讓阿靜學會在電視上看學習視頻,通過總結課業重點和易錯點發至家長群或直接發給阿靜的爸爸,并及時跟進她的學習情況。慢慢地,阿靜在筆者的鼓勵下從一開始在家無聊和焦慮變得更愛學習更加自信了,逐漸跟上學習進度,她的家長也不再無奈和焦慮,看到阿靜很開心地學習,家長倍感欣慰,充滿感激:“老師,非常感謝您,不然假期越來越長,我們都更焦慮了?!弊鳛橐幻掌胀ㄍǖ慕處煟茉谧约旱膷徫簧媳M自己最大的努力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就是對自身價值的實現,在踐行讓每個學生都“停課不停學”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中,筆者感到幸福。
三、以人為本、積極關注、發現亮點的發掘情懷
作為老師,讓我們即使在疫情防控壓力下都還擔心我們的學生的課業會落下,想要我們的學生盡快投入到日常的課堂學習。但我們更多要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任何時候都以學生為中心,站在學生的角度想想,多了解他們的感受,理解他們的心情、并尊重他們的想法和意見。每個人都有著自我完善的傾向,學生有很多的優點和潛能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挖掘,并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停課不停學”期間,即使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完成網上作業或作業質量差的學生,他們一樣有自身的亮點。為了更好地與家長溝通,更好地家校溝通,共同培育優秀的學生,筆者一般都有添加家長的微信,通過網絡自媒體,可以更多地了解學生。筆者在主動電話溝通時或網絡上可以了解到某學生今天幫忙做家務、某學生今天自己做小小實驗、有特別喜愛拼積木拼圖拼出了新作品、今天室內運動跳舞,等等,筆者便用心記住某個學生的特長和愛好,在與他們溝通的時候好打開話題并贊揚他,進而走進學生的心靈。筆者班有位聰明愛拼積木的男生,數學數字書寫很差,家長反映說即便是家長敦促了也靜不下來練習,久了還有抵觸情緒。了解到這個情況,筆者在線上批改他的作業時,評語用語音贊美他聰明,贊美他某天積木拼的新品好厲害好漂亮(通過這個男孩家長微信看到的),“要是數學數字書寫能跟作品一樣漂亮就太棒了,老師很期待哦!”然后跟家長配合溝通,多鼓勵他,從0~9再每天安排寫兩個,平時注意書寫,慢慢地,他的書寫很工整了。作為老師,應不該吝嗇對每一個學生的贊美,多發掘他們的亮點,在平凡的工作中,在細微之處多發現學生們的閃光點,在平凡中實現自己的不平凡。
奮斗新時代,勞動最光榮。若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中能在自己喜歡的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和奉獻自己的力量,這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