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在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同時,以互聯網為媒介的新媒體也得到高速發展,受到了社會大眾的青睞,成為了社會大眾獲取信息的第一選擇,逐漸蓋過了電視傳播的趨勢。伴隨著微信、微博的廣泛使用,在社會大眾群體中,新媒體的傳播速度已經達到現場直播的級別,并且直播過程逼真、形象,越來越貼近社會大眾的生活,社會大眾可以及時獲取信息,新媒體的到來極大了沖擊了電視等傳統媒體。當前,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要與新媒體進行融合發展,不斷創新現有業務形式,促使傳播效率提升,助推電視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電視;新媒體; 融合 ? ? ? ? ? ? ? ? ? ? ? ? ? ? ? 中圖分類號:G222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134(2020)03-056-03 ? ? ? ? ? ? ? ? ? ? ? ? ? ? ? ? ?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3.011
本文著錄格式:夏夢嬌.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20,03(03):56-58.
時代在發展,從報紙、廣播、電視到網絡,每一次媒體的革新都是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作為社會進步的一種產物,新媒體主要是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網絡技術、移動技術以及數字技術等方式,以電腦、手機或是數字電腦為終端,讓社會大眾可以接收多元化且豐富的信息資源,這種新模式極大地沖擊了傳統電視行業。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極大地改變了社會大眾的生活和工作模式?,F階段,電視在社會大眾生活中仍然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電視和新媒體進行互補,融合發展,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傳播效率,為社會大眾帶來優質的服務。
1.全媒體時代媒體發展的特點分析
1.1發展內容的多元化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一日千里的發展,在新時期下,政府媒體和諸多媒體公司開始將教育、政治、經濟、影視等各行各業的文化融合在一起,我們所熟知的中央電視臺,在當前的電視媒體中結合了諸多社會大眾所關心的內容,比如“舌尖上的中國”,通過發展內容的多元化促使電視節目收視率的提升。[1]
1.2媒體傳播導向特色化
當前,我們正處在全媒體時代,網絡平臺媒體、電視媒體要想在諸多媒體中存活下來,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核心競爭力和優勢特色,如果不堅持與時俱進,還是局限于傳統傳播導向中,就必定被社會淘汰,所以,全媒體時代的媒體傳播一定要朝著特色化方向發展。
2.全媒體時代給電視媒體帶來的挑戰
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電視媒體便開始改變和影響社會大眾的文化娛樂生活,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占據著大眾傳播的半壁江山,從單一電視節目題材逐漸發展了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從嚴謹的電視新聞報道逐漸發展到各種豐富且具有濃厚的商業色彩的電視廣告。[2]作為一種活動影像的現代化傳播,電視媒體與廣播、報紙相比,充分凸顯了自身的視聽優勢。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媒體的誕生,新媒體借助互聯網的獨特優勢,爭搶了廣告份額和社會大眾,開發了全新的話題和內容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擠壓了傳統媒介形式的生存空間,導致傳統電視媒體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當前,我們正處在“眼球經濟”時代,在新時期注意力資源成為媒體發展和生存的市場動力,對于傳統電視來說,網絡的誕生和迅速發展成為了一種威脅,在全媒體時代下,電視機前用戶的注意力資源明顯被手機、網絡“分流”。筆者在研究中發現,1995年,我國網民不到6000人,2019年,網民規模達8.54億,這標志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中國是互聯網的超級大國,當前,社會大眾已經明顯表現出更多傾向于新媒體的使用趨勢。在新媒體高速發展中,“受眾分流”是電視媒需承受的現實打擊。另一方面,多元化的視頻廣告和網絡平面廣告也極大地沖擊了原本占據媒體界商業壟斷地位的電視廣告。當前,對于各大視頻網站而言,其主要收入來源于網游廣告和快速消費行業廣告,在新媒體時代下,我國網絡視頻市場總收入規模大幅度增長,這樣一來就會使傳統電視媒體流失越來越多的廣告,造成廣告主逃離,受眾流失。在全媒體的沖擊下,電視媒體二次商業模式開始瓦解,收入效率逐漸降低,電視媒體正是因為處在這樣的尷尬處境,導致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轉移到移動互聯網上,自然而然,輿論導向也逐漸搶占了互聯網意識形態陣地。另外,電視的誕生到飛速發展的過程中,高度重視人才作用的發揮,特別是重視人才在創意和策劃的關鍵制作環節。此外,由于互聯網優厚的待遇和現代化的工作環境,吸引著諸多優秀的電視媒體人,導致傳統電視媒體業務骨干逐漸從體制內流失。[3]
3.全媒體時代電視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優勢
3.1電視媒體有助于彌補新媒體內容缺陷
作為現代科技發展新媒體,網絡媒體技術非常先進,并且網絡媒體形式呈現出多元化,但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弊端, 比如,網絡媒體內容較為空洞,缺乏主題。電視作為傳統媒體,制作機制較為成熟,另外,不管是節目的前期策劃,資料采集還是內容定制都比較系統,后期加工制作也非常精細。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電視制作團隊經驗豐富, 可以制作出多元化的節目,可以更好地為各大視頻網站提供豐富多彩的內容,從而讓網站通過視頻點擊率取得更多的關注率。[4]比如,最近幾年,非常火爆的《我是歌手》《蒙面歌王》《歡樂喜劇人》《主持大大賽》等節目,就結合傳統電視節目與新媒體的優勢,再加女明星的效應與新穎的傳播形式,受到了社會大眾的喜歡和追捧,并且這些節目在選題和基調方面都具有很高創新意識,收到了較高的收視率和評價,同時利用網絡媒體,更好地為各大視頻網站提供豐富多彩的內容,從而讓網站通過視頻點擊率獲得更多的關注率。
3.2新媒體有助于擴大電視媒體傳播渠道
傳統媒體傳播渠道具體是由廣播渠道和電視渠道構成的,限制了社會大眾獲取信息的方式,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社會大眾來說,可以通過微信、微博或是手機客戶端等傳播載體獲取信息。 電視媒體可以借助各種新媒體技術創建各種移動終端和門戶網站等多元化的傳播形式。[5]
比如,湖南衛視的“芒果TV”就是其專屬網絡電視平臺,“芒果TV”融合了電視媒體和網絡媒體的優勢,并且有效地實現了電腦、電視、手機三合一的傳播平臺。對于受眾來說,在“芒果TV”中,一方面可以觀看湖南臺獨播節目,另一方面還可以與節目進行互動,在這新媒體傳播平臺內具有大量的視頻資源, 不僅可以為受眾提供諸多優質的服務,另外,湖南衛視電視節目還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得到良好的收視率。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新媒體可以為電視新聞節目提供平臺,實現新聞的快速傳播,進一步擴大新聞傳播速度和影響范圍。
4.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途徑
4.1堅持與時俱進,積極轉變融合思維
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傳統媒體要積極轉變思維,通過采用合理的轉型戰術,進一步助推電視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對此,電視媒體管理者要基于原有框架下不斷改進。近年來,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延伸和發展,當前,互聯網受到了社會的青睞,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如果傳統電視媒體,不與新媒體技術進行融合發展,就會被淘汰?;诖?,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我們一定要緊隨時代潮流,積極轉變傳統媒體理念,從而更好地形成適應全媒體時代發展的新思維,新理念,有效將電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從而真正意義上適應時代的發展。[5]
4.2創新電視網絡化體制,促進新媒體融合發展
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二者之間的融合發展進一步加速了新電視產業體制的產生,新體制的誕生,一方面助推了電視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助推了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促使我們更好地構建完整的產業鏈結構,為媒體創造最大化的經濟價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傳統電視產業盈利模式單一,市場主客體混亂,缺乏 競爭力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新電視產業的體制的完善和優化。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創新網絡化電視產業體制需要做好以下幾點:第一,要不斷創新經營體制。換言之,就是電視產業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要將產業格局有效轉變為數字化和網絡化,分析當前社會大眾需求,不斷探究新的產業經營模式和市場運行模式。第二,要不斷創新制播體制。[6]所謂制播體制主要就是指電視產業運行的核心,眾所周知,傳統的電視主要是制播一體化,電視臺一手操作,對內容的采集、制作以及播放,全媒體時代的視聽新媒體要求規?;?、專業化,因此,各個部分都必須要由專門的部門和專業人才去執行,只有如此,才能讓傳統電視與新媒體有機結合后,進一步實現電視產業管理價值的市場化,更好地實現管理結構的現代產業體制化。
4.3結合新媒體傳播技術,挖掘電視節目優勢
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極大地沖擊了傳統電視媒體,對于電視媒體而言,為了更好地獲得生存,就必須要結合實際,將電視媒體的精髓內容有效融入新媒體中,從而更好地借助新媒體的包裝,利用創立好的品牌形象或是設定好的內容,結合新媒體的傳播技術,通過這樣的舉措,謀求發展轉型。[7]基于此,在此背景下出現了移動終端電視、數字電視、網絡電視、IPTV等媒介形態;另一方面,電視媒體還可以積極地與門戶網絡、視頻網站進行合作,從而更好地占領我國的網絡市場。從 另一角度來說,新媒體一方面為電視媒體提供了傳播平臺,另一方面在不斷挖掘電視節目的優勢,在某種程度上規避了新媒體的落后和缺陷,實現對電視選題的精細化加工和碎片化處理。電視媒體還要秉承“原創精神”宗旨,根據廣大受眾群體的需求,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節目,從而更好地提倡廣大受眾群體分享創作感受。新媒體作為用戶體驗的根本,同時,用戶體驗也是實現新媒體和電視媒體的聯姻,促使相關服務的完善,為廣大受眾群體提供良好的感官體驗,主動參與到互動交流中。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電視臺構建了屬于自己的“官方網站”,在這個網站中線上內容具體包含了搜索引擎、新聞、文化、生活、博客、綜藝、體育、少兒、客戶端等,在上述搜索引擎下面還詳細劃分了教育、民族、音樂、氣象、健康、財經、電視 、電影、紀錄片、旅游等內容,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力求做到全方位的互動和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和特色,利用互聯網優勢和新媒體移動終端的優勢,助推傳統電視媒體和新媒體二者之間融合發展,更好地實現二者的生存和發展。
4.4開創網絡電視產業鏈,實現生產平臺網絡化
電視節目是傳統電視產業鏈的核心,電視機只是傳播節目內容窗口和載體。全媒體時代背景下的視聽新媒體是以數據庫為核心的,所以,視聽新媒體與傳統電視有機結合的時候,一定要做到產業鏈接核心實現從載體到數據庫的轉型,只有這樣才能緊要必須擴展或是延伸二者的內涵。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傳播平臺逐漸從傳統單一的電視機平臺積極轉變到多信息終端的接收。電視節目免費是傳統電視的一大特點,對于傳統電視媒體而言,收益主要從節目帶來收視率的第二次售賣,這種效益是非常薄弱的。所以,我們必須將傳統電視與視聽媒體有機結合起來,利用二者的優勢,將信息作為一次交易商品。立足于當前發展情況來分析,完整網絡化產業鏈是傳統電視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模式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所以,我們必須要采取措施,構建網絡化電視產業鏈結構。對此,需做好以下幾點:第一,實現生產平臺的網絡化。我們深知,傳統電視的生產平臺模式一般都是固定化,盡管傳統電視與視聽新媒體結合后,傳統電視生產平臺逐漸過渡到數字化生產平臺,但總的來說,也局限于對電視節目的播出或是接收層面,其核心組織機構管理主要還是傳統的行政化模式。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實現生產平臺的網絡化,必須要做到多方面的網絡化和數據化。[8]第二,實現生產方式的定制化。通常而言,傳統電視生產方式都是一個版本諸多個拷貝,并且這種節目可以重復在各個頻道上播出,雖然這種模式可以面向 大眾市場,但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全媒體時代背景下的視聽媒體吸收了網絡化生產目標式的分眾化、個體化以及精細化的生產方式,基于此,傳統電視也要積極向視聽新媒體靠攏。
4.5分析不同群體需求,實現差異化受眾需求
對于地方媒體而言,獲取受眾是實現社會經濟價值和傳播價值的核心目標,針對于此,地方媒體要深入分析當前的市場,堅持以受眾需求為導向,采取措施,深入研究當前傳播現象,同時,堅持受眾群體的信息文化需求為導向,深入分析全媒體時代社會大眾接受文化欄目的心理、習慣以及時間,以便更好地為調整現有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提供一定的參考。另外,還可以根據受眾需求整合傳播資源或是手段,通過這樣的舉措,實現多元互動傳播趨勢變化,滿足廣大受眾的差異化需求,促使信息傳播有效性和針對性的提升,從整體上促使媒體傳播影響力和傳播力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重與受眾的互動交流,促使他們通過微博、微信、官方網站等途徑傳播身邊的文化信息,或是對相關新聞事件、重要活動進行評價。
結語
總之,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媒體要實現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就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轉變思想,結合自身實際和發展特點,創新電視網絡化體制。
結合新媒體傳播技術,在開創網絡電視產業鏈時分析不同群體需求,實現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1]朱興春. 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策略分析[J]. 西部廣播電視,2018(17):46,52.
[2]吳燦平. 電視和新媒體在當前全媒體時代背景下的融合發展[J]. 新聞研究導刊,2016,7(19).11
[3]李建國,李艾蓉. 全媒體時代地方電視臺如何與新媒體融合[J]. 西部廣播電視,No.370(2):196.
[4]陳越綺. 關于全媒體環境下電視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路徑的思考[J]. 西部廣播電視,2019(04):76,80.
[5]殷培哲. 淺談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欄目的發展趨勢[J]. 中國傳媒科技,2016(9):23-11
[6]許志強,劉彤,李海東. 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轉型戰略與路徑[J]. 電視技術2015(16):27-31.
[7]冉春梅. 全媒體環境下電視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路徑探究[J]. 新聞研究導刊,v.9;No.138(06):260,262.
[8]蘭金龍. 從傳統電視媒體和新媒體比較看融合發展對策[J]. 新聞知識,2015(2):111-112.
作者簡介:夏夢嬌(1990-),女,四川省宜賓市,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影視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