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媒體時代的來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勢在必行。本文在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關概念論述的基礎上,分析了媒體融合發展的必要性以及現存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融合策略。
關鍵詞:傳統媒體;新媒體;融合發展策略? ? ? ? ? ? ? ? ? ?中圖分類號:G206?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134(2020)05-073-03? ? ? ? ? ? ? ? ? ? ? ? ? ? ? ? ? ?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5.018
本文著錄格式:張麗萍.基于全媒體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策略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20(5):73-75.
1.相關概念論述
自2014年起,我國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在此基礎上,我國媒體融合的步伐不斷加快,國內傳統媒體紛紛結合自身特點,進行改革轉型。對媒體融合進行研究,首先需要對相關概念進行區分。
1.1傳統媒體的概念
所謂傳統媒體,一般是指在互聯網尚未發展時所具有的媒體形態,如眾所周知的報紙、雜志、期刊等,傳統媒體一般有著明顯的經營領域。在傳統媒體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特有的運行機制,在互聯網未充分發展之前,傳統媒體對市場的信息傳播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媒體融合的當下,傳統媒體作為媒體融合的關鍵要素,面臨轉型升級。
1.2新媒體的概念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具體是基于互聯網的網絡媒體形式。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成為了新媒體的基礎。在新媒體的具體特點中,一般具有互動性、個性化以及媒介形式多樣化,而正是由于新媒體的這些特點,使其區別于傳統媒體。
隨著社會媒介形態的復雜化,一方面,對新媒體的相關概念存在不同觀點,其從抽象的角度出發,將互聯網的媒體與新媒體進行區分,認為并非任何出現于互聯網的媒體均為新媒體;另一方面,新媒體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逐漸形成業態融合的趨勢。
1.3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區別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傳統媒體受到新媒體的嚴重沖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均為媒體形態,二者之間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
首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傳播內容存在較大差異。從目前我國傳統媒體的傳播內容來看,主要為國家政策方針以及相關時事熱點,一方面帶有濃厚的官方色彩,較為嚴肅;而另一方面專業性較強、客觀性更高。相對而言,新媒體作為興起的媒體形態,具有大眾傳媒的特點,一方面,傳播的內容更廣泛,傳播途徑多元化;另一方面,傳播信息較為隨意、通俗。也正是由于新媒體的特征,為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提供基礎。
其次,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傳播渠道不同。傳統媒體大多為點對點的傳播方式,一般很少也很難進行信息共享。同時,傳統媒體的發布較為嚴格,工作流程煩瑣、費時長,容易出現信息發布不及時的現象。而新媒體則不同,由于其采用信息化的處理手段,信息采集等多方面更加方便快捷;另外,新媒體省去了傳統媒體發布的多種中間環節,從而節約了時間以及成本。
再者,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產生的傳播效果也不同。一方面,傳統媒體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最主要的是時效性不足,因此傳播效果不佳;而另一方面,新媒體可以促使多方受眾參與傳播,傳播范圍更廣,受眾的參與度更高,既可以對現有的內容進行廣度的延伸,還能不斷實現對新內容的挖掘,傳播效果更好。
總而言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各有優缺點,因此,基于對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的概念理解,應當進一步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2.全媒體融合的必要性
2.1傳統媒體面臨發展挑戰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來臨,傳統媒體面臨著極大的生存挑戰。一方面,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發展存在一定威脅;而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多種弊端在不斷顯現,比如信息發布不及時、受眾有限等。因此,全媒體融合大勢所趨。
傳統媒體面臨的挑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新媒體對其的沖擊。首先,新媒體正在不斷地擠壓傳統媒體的市場空間,隨著受眾對新媒體的進一步適應,傳統媒體的生存將存在更大的困境。其次,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社會對媒體的標準以及要求正在不斷提高,相對過去而言,如今媒體受眾對消息的即時性、信息的豐富度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造成受眾對傳統媒體的接受度更低。
2.2新媒體為傳統媒體發展提供契機
盡管表面看來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處于相互對立的關系,但實際上,新媒體能夠為傳統媒體的發展提供契機。從一定程度而言,新媒體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但這也并不代表傳統媒體毫無可取之處。相反,新媒體以及傳統媒體各具優勢。一方面,傳統媒體具有優質、客觀的內容,相對于如今自媒體時代信息的龐雜,傳統媒體的優質內容能夠對輿論具有較好的引導作用,宣傳主流價值觀;而在另一方面,新媒體平臺渠道多,信息傳播范圍廣,信息接收也較為方便,相對于傳統媒體時效性較差、受到時間以及空間限制等缺點,新媒體能夠為傳統媒體提供更好的傳播渠道。
總而言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并不是相互對立的關系,而是可以通過二者融合,獲得全新的媒體融合模式。可以說,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取長補短,為解決傳統媒體的困境提供了契機。
3.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的沖擊之下,需要尋找轉型出路。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轉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如何融合發展卻存在諸多疑問。隨著媒體融合的進一步深入,其中的問題也在不斷凸顯,甚至放大,以下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內容缺乏創新
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其內容才是媒體傳播的最終目的。但是,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之下,盡管偶爾可以具有創新性的新產品,但是總體來講,還是存在內容缺乏創新的諸多問題。
首先,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媒體的運作思路與傳統媒體幾乎一致。盡管目前處于全媒體時代,但是相對較多的媒體平臺主要以文字信息為主,雖說是追求內容的深度,但實際上幾千字到上萬字的文章很難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對于圖片、視頻等內容的展示少,往往很難達到真正的全媒體。其次,從新聞的選題來看,一般由傳統媒體轉型的媒體融合平臺的選題較為宏大,需要具有較大篇幅進行敘述,因此只能通過大量文字表現,難以表現其他媒體形態。再者,從內容的制作流程來看,一般在確認選題后,將任務分配給不同記者,但往往存在各自為戰的情況,缺乏對內容的深度加工,因此呈現出來的媒體存在融合不足的問題。
3.2媒體技術有待加強
媒體的融合發展始終離不開技術驅動,而媒體融合的成功與否,還需加強對媒體技術的重視。在媒體融合的趨勢下,大多傳統媒體企業建立了與新媒體相連接的媒體終端以及平臺,一般來說,這種媒體平臺是通過與社外技術企業相互合作建立的,缺乏自主研發,從而造成了融媒體平臺對核心技術的掌握不足。
目前,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手機獲取信息,但由于技術實力不足,很多項目只能依托于社外資源。盡管借助外力可以短期內節省精力,幫助傳統媒體更快轉型,但是從長遠看,與社會化技術公司合作存在多種不穩定性,若是相關技術公司出現一些非主觀性問題,會影響傳統媒體內容的正常發布,媒體企業的正常運轉。因此,傳統媒體若要保證可持續發展,必須具有獨創性的技術,保證內容與技術兩方面齊頭并進。
3.3媒體融合型人才缺乏
與其他行業發展相同,媒體融合發展也需要人才的支撐,其中不僅包括采編人才,還包括管理人才,但由于媒體融合尚未成熟,媒體融合型人才還比較缺乏。
首先,從采編人才看,媒體融合對其要求更高,一方面既要熟悉文字、視頻剪輯、圖片,還需要具備記者的專業能力。但從處于轉型階段的傳統媒體來看,采編人員一般固定采訪范圍,具有各自熟悉的操作習慣,多種形式的報道沒有融會貫通。一般來說,文字報道需要素材盡量豐富,而圖片報道需要對精彩瞬間進行捕捉。在不同形式報道融合過程中,有能力以及精力之差,對人才的要求也更高。
除此之外,相關的管理人員以及營銷人員也需要加以提升。在全媒體時代,營銷管理人員需要有更加敏銳的市場嗅覺,但往往傳統媒體處于轉型初期,很多營銷管理人員的思維還處于未轉型時期,營銷以及管理理念相對落后。
3.4組織體系不協調
在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傳統的組織體系不適應是轉型中的一大難題。傳統媒體機構設置中資源共享困難、工作效率較低。在全媒體時代,并不是多個部門的組合,而更多的是相互滲透以及轉化。
若要實現媒體融合,則需要多種媒體形態之間聯合作戰,發揮各自優勢。但是,從組織體系的調整來看,適應性并不好。從實踐結果看,盡管在特別策劃中相互融合的效果比較好,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多媒體聯動的情況較少。除此之外,由于組織體系不協調、不適應,其所形成的各自割裂容易導致共享機制較差。比如,當熱點事件發生時,往往是各部門分別指揮,導致的情況是前方的記者無所適從,最后結果并不好,甚至有時候為了應付稿件,導致采訪不深入、不全面。
4.基于全媒體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策略
媒體融合發展涉及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對多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因此,針對上文的諸多媒體融合發展問題,提出以下融合策略。
4.1打造優質內容
無論是何種媒體,優質內容是基礎。因此,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優質內容的打造。首先,在信息獲取上,應當增強內容的吸引力。在全媒體時代,用戶具有豐富的認知,對過時、泛濫的信息缺乏興趣。因此,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結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優勢,比如傳統媒體適當利用新媒體熱詞、新詞,提高表達的形象化,從而獲取更多的關注度。其次,在內容的編輯上,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保證內容的真實客觀性。新媒體存在信息收集渠道不規范、為博取關注采用虛假信息等諸多問題,對此,應當吸納傳統媒體內容真實客觀的優勢,保證信息傳遞的真實性。再者,需要豐富信息的傳播渠道。傳統媒體的傳播渠道單一,但是新媒體不同,媒體融合需要利用新媒體的豐富傳播渠道。比如,可以開通微博微信平臺、抖音快手等軟件,傳達部分信息。最后,在服務上應當盡量精準個性化。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充分提高新聞工作者與用戶之間的互動性,并且從中拓展信息,增強用戶的體驗。
4.2加大技術創新
媒體融合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支撐,在全媒體時代還需要加大技術創新。
首先,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當前,媒體融合發展階段使用最為廣泛的是大數據技術。在大數據技術之下的新聞內容的基礎是獲取海量數據,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一方面需要新聞記者進行相關數據培訓,實現智能化以及個性化發展。在這一方面,今日頭條運用較為成功,其通過用戶數據模型進行個性化的新聞信息推送。其次,對移動端予以重視。在智能時代,用戶無需局限于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僅僅通過手機移動端就能及時獲取信息。因此,傳統主流媒體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抓住機遇,發展移動互聯網客戶端技術。再者,豐富社會網絡化傳播方式。在全媒體時代,用戶擺脫了單向的信息獲取方式,而是在增加互動性的同時實現了自我思想的解放。在技術創新方面,媒體融合發展還需要增強媒體的社交屬性。
4.3加強媒體融合型人才隊伍建設
在傳統媒體轉型之期,需要依靠優秀的媒體融合型人才,因此,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尤為重要。首先,加強人才的多媒體采集制作能力。傳統媒體的采編人員大多擅長文字、圖片,但精通全媒體的人才卻少之又少。培養全媒體人才,既需要他們熟悉技術工具的使用,還需要他們結合自身的優勢,將專業技能發揮于全媒體平臺。其次,傳統媒體一般具有明確的組織機構以及相應的業務范圍。在媒體融合發展中,可以培養一批思想活躍、有想法、有創意的人員,充分發揮人才優勢。最后,還需要在工作實踐之外加強職業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專業技術、管理、營銷等多方面,從另一方面講,媒體融合的培訓內容應當盡量立體化和全面性,從而實現媒體相關人員的成功轉型。
4.4提高組織結構的適應性
由于媒體發展的需要,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水到渠成,但同時存在組織結構適應性不強的問題。因此,需要進一步提高其組織結構的適應性。首先,加強媒體的整合,加深網絡化合作。我國眾多傳統媒體分屬不同的系統,聯系程度較弱,因此需要加強地區之間傳統媒體的內部合作,從而有效整合媒體資源。此外,通過媒體資源的整合,能有效地統籌分工,降低運營的成本。其次,加強媒體內部模塊的合作。除了以上的地區之間的整合,在傳統媒體企業內部需要實現內部資源共享,通過靈活加入、刪減模塊的方式整合資源,減少資源的冗雜浪費。
結語
綜上所述,媒體融合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盡管很多傳統企業已經開始進行轉型,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還需要解決諸多問題。因此,需要對其進行不斷探索與完善。
參考文獻
[1]楊訓波.以全媒體為基礎探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策略[J].傳媒論壇,2020,3(7):39.
[2]林曉琳.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策略探析[J].傳媒論壇,2019,2(17):79-80.
[3]丁佳.淺析紙媒在新媒體時代下的經營發展策略——以《中國青年報》的全媒體融合發展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5):194-195.
[4]朱興春.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策略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8(17):46,52.
[5]劉彬. 新華社媒體融合發展的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7.
[6]李方芳.全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比較、融合與發展[J].中國傳媒科技,2017(2):53-54.
[7]李勇.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策略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5,6(20):98,137.
作者簡介:張麗萍(1981-),女,湖北松滋,中級,研究方向:播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