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建榮

◆摘? 要:立體圖形相關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空間思維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而小學階段學生在當前年齡階段原本就存在缺乏立體化的空間思維,對空間概念難以準確把握的問題,從而大大增加了他們的學習難度。正是基于此,文章試圖探討研究立體圖形教學中轉化方法的應用,以期達到降低學生立體圖形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及成效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立體圖形;轉化方法
長久以來,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導致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少教師更側重于教授現成的知識結論以及技巧,從而將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忽視了,忽視了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訓練,這無疑是一種對學生創新思維和精神的扼殺,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1]。將轉化方法應用到立體圖形教學中來,通過使學生掌握轉化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還能夠借此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掌握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
1小學立體圖形教學中轉化方法的應用原則
在小學立體圖形教學中,教師要想應用好轉化方法,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是熟悉原則。所謂熟悉是指教師應將學生覺得陌生的問題通過轉化從而變成學生熟悉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利用已經學習過的知識以及原本擁有的經驗來解決這個問題。二是簡單原則。所謂簡單即是指教師應將較為復雜的問題通過轉化而變成學生認為簡單的問題,然后通過對簡單問題的解答,從而獲得思路與方法來解決復雜問題。三是直觀原則。所謂直觀即是指教師應將較為抽象的問題通過轉化變為比較直觀的問題,解決學生空間思維能力不足的問題,降低問題的難度。
2小學立體圖形教學中轉化方法的應用對策
2.1深入鉆研挖掘教材
在小學立體圖形教學中,許多內容其實都蘊含著轉化思想,比如立體圖形轉化為平面圖形、立體圖形表面積公式的推導、立體圖形體積公式的推導等等。教師應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對教材知識結構以及所蘊含的數學思想要做到明了于心。比如在學習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公式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正方體、長方體以及圓柱體等借助多媒體直觀動態演示如何轉化為平面圖形(見圖2-1),然后通過對各個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加起來就是立體圖形的表面積。由此可見,數學知識體系中是蘊含著轉化方法的,其散見于小學數學教材內,需要教師去發現挖掘教材中蘊含的轉化方法,對轉化思想進行有意識的滲透,從而幫助學生順利掌握轉化這樣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2.2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認知、情感以及操作共同構成了教育目標體系[2],教師在制定立體圖形知識的教學目標的時候,應基于課標要求、自己對教材的理解以及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認知、情感以及操作三個維度來對教學目標進行制定,避免教學目標存在脫離實際、太過空泛的情況。在經歷探究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滲透轉化方法,能夠運用轉化方法來解決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同時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這不但是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轉化方法這一結果,更是重視學生探究轉化方法的過程,同時也是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與情感。
2.3加強學生轉化訓練
小學立體圖形教學中轉化方法的應用,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一種能夠幫助他們解決抽象、復雜立體圖形問題的方法。因此當學生已經對立體圖形的轉化方法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以后,教師還需要有意識地對學生加強轉化訓練,在訓練中要求學生積極使用轉化方法來探索解決不同類型的各種立體圖形問題,讓學生通過不斷的實踐來實現對轉化方法的靈活應用。比如在學習圓錐體與圓柱體體積之間的關系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給學生布置符合“最近發展區”[3]和教學內容的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對探究方案進行制定,方案內容應包括體積轉化成什么,怎樣轉化,體積轉化前后有怎樣的變化,敘述具體的轉化過程等,讓學生經歷接受任務-制定方案-探究轉化這樣一個過程,在不斷的訓練中實現對轉化方法的嫻熟掌握。
3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立體圖形教學中,教師想要應用轉化方法來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提高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應注意遵循熟悉、簡單、直觀這三項原則。文章在此基礎上結合筆者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應用對策,以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吳梅.小學數學教學中轉化思想方法的滲透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8):52.
[2]王光會.淺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之策[J].學周刊,2020(23):81-82.
[3]王國文.小學生數學思維障礙的成因及解決策略[J].學周刊,2020(2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