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項目教學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 是以“項目為主軸,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中心”的一種動態的課堂教學。本文通過以項目教學為主體,分析在二級學院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開展項目教學,并有效的把學生融入有意義的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包括實踐能力、分析能力、應試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
◆關鍵詞:項目教學;動態課堂;二級學院;大學英語教學
一、項目教學法的概念
項目教學法源于19世紀中期的實用主義。“實用主義是一種注重具體研究,注重實際效用,強調實踐重于理論,強調認知中的社會、文化價值的哲學”,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最早的雛形是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
項目教學模式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實施一系列項目活動從而進行語言技能整合訓練的一種教學思路,是一種以項目為導向、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小組討論為主要組織形式,以能力提升和素質培養為根本目的的教學方法,具有問題性、情境性、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反思與評價的多元性特征。作為20世紀90年代剛剛興起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項目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解決真實的、基于課程的、跨學科的挑戰性問題。
二、項目教學在二級學院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
二級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特點是既需要學習語言的知識性又需要學習語言的實際運用性,學生可以通過項目教學方式感受到“學外語”到“用外語”。
(一)項目學習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目前二級學院學生的英語水平也參差不齊,英語基礎普遍不好,掌握的詞匯量也少,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受到很大的影響。大部分同學對英語學習存在畏懼心理,缺乏學習好的信心,上課堂時總是保持沉默,師生互動少,主要是依賴老師的講解,氣氛沉悶,缺乏活力。然而大部分英語教師以講授法為主,如教師講解生詞、難句、語言點、翻譯課文內容等。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講授什么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去學,學生不是學習的主體。
在項目學習法中,教師角色轉換。教師并不是學習的主體,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通過協調學生間、師生間的互動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和合作潛能的開發。幫助學生不僅“知”,而且體驗如何“行”。指導學生學習和通過實踐解決問題、相互溝通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等技能,激發學生有效學習。
(二)項目教學能促進教師的實踐教學技能的提高
項目教學作為一種教學的策略,鼓勵教師綜合運用教學經驗和專業能力,把項目學習和其他教學法整合在一起,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方法。由于學生有任務在身,必須不斷地去擴充和增添新的知識。這種發散性的知識學習會要求教師提高運用信息技術設計和組織教學的能力,也是提高教師專業技能與研究水平的有效措施。
三、項目教學在二級學院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近幾年由于二級學院不斷發展,二級學院的英語教學水平也不斷提高,同時英語教學又面另一系列問題:一方面要求提高學生四六級應試能力,另一方面要求英語教學要具有實用性。面對這樣的問題筆者所在學院用了近三年的時間進行通過項目教學,將大學英語四六級和英語實用性又相結合安排一系列的項目活動。
1.確定項目
確定項目主要是指對教學項目中的主題及任務進行充分確定,這也是實現項目的重要前提。第一,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及實際教學目標,形成明確的任務方向。第二,開展項目教學法需要明確主題,確保主題與單元之間以及四六級測試之間保持緊密關系,這樣將有助于促進語言知識體系的建構與發展。
主題不應當過大,同時也要考慮期項目對于學生可行性。結合主題能夠形成多種任務,提高可選性及趣味性。例如在進行《新核心大學英語讀寫教程1》的課程教學設計時,針對課文背景,課堂項目主題則可以進行重新設計,可以形成多個任務設定,面對多種任務都需要形成符合實際需要的成果,可以是口頭的,同時也可以是書面類型的。
2.項目引入
在充分明確學生任務后,教師需要能夠將學生帶入到項目任務當中來,為此,引入工作中就是需要能夠設計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可以讓學生熟悉主題內容的工作。導入方式需要更加靈活多變,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刺激學生產生興趣,更加可以形成科學指導,引導學生有效任務。教師則能夠結合播放與主題之間相關的視頻內容,提供相關的任務流程,提示完成任務的主要任務節點,從而引導項目進展。
3.小組合作
通過小組劃分方式能夠充分發揮小組中成員的特長,彼此之間相互協作,取長補短,協調完成任務。項目小組之中以3—6人作為一個單位,不同類型的項目可以采取多種分類方式,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與交流能力。盡可能在小組當中引導學生之間進行思想交流,提高學生的思辨水平。小組需要結合學生的自主意愿,并應當在教師的分配之下完成任務,切忌避免出現學生小組固化問題以及參與形式的固化。教師也應當充分掌握學生學情,掌握學生的主要特點與弱點,分組過程中也應當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揮特長,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項目教學法主要適合30人以下的班額,教學場所設計方面則應當使用5人圓桌,這樣對團隊合作具有一定幫助,這些客觀條件能夠有效提升教學的便利性。
4.成果展示
在進行成果展示環節,可以分為口頭形式以及書面形式兩種。當前二級學院學生在閱讀、聽與說等方面的能力較差,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按照相關要求,通過項目教學法進一步改善學生在此方面的能力。口頭形式所形成的成果展示可以利用PPT以及辯論方式。書面形式則可以采取分析報告等。
5.項目評價
在進行項目評價環節需要綜合分析過程及成果等主要環節,需要結合教師評價及學生評價內容完成。成果代表的是團隊之中獲得的結果,成果質量屬于項目評估工作完成的關鍵。此外,對團隊成果實施的評價中,教師也需要對團隊成員表現及貢獻度進行分析,結合個人情況形成個人評價。教師還應當給予學生及項目相應的監督與引導,確保學生不會出現濫竽充數的問題。
除此之外,教師也需要對小組進行內部評價,學生需要能夠了解小組本身的合作情況,并確定發言權問題,學生需要結合小組結構情況彼此之間進行互評。通過合理評價則可以對教學開展起到促進作用,屬于項目教學方法之中的重要環節。
四、結束語
運用項目教學法在大學精讀教學中,可進一步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促進語言知識內化,更有效增強學生英語專業知識能力,并培養其思考、探索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鄧雅倩.項目教學法在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后續課程中的實踐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4(09).
[2]賈清賢,趙凈.PBL教學模式下師生角色定位探析[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04):104-106.
[3]Bill Van Patten and Jessica Williams. Theor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 Introduction[M].Lau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2007:201-221.
[4]顧雪梅.淺談項目教學法在大學英語閱讀課中的運用[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0(11).
[5]付永超,秦瑩.大學英語精讀課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對比研究[J].網絡財富,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