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燦 柏強

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學校卻尚未完全復課,孩子們的戶外活動多起來,運動傷病增加就在所難免。前不久,一對家長帶著一個12歲的小男孩來到我們體能康復研究中心。
三個月前,這個孩子在小區騎車玩耍,不慎摔到地上。為了護頭,他下意識地用右手撐地,手掌和肘部都被擦傷。原以為問題不大,可后來肘部腫脹起來,不敢發力伸肘屈肘。家長連忙帶他去了醫院,被診斷為肘關節“鷹嘴”部位撕脫性骨裂。這屬于骨折中較輕的一類,醫生采取保守療法,將肘部用石膏固定。6周之后復查,X光片顯示肘部骨裂之處基本愈合。醫生囑咐說,回去活動活動,慢慢恢復吧!
孩子迫不及待地開始活動,沒想到肘部卻伸不直,活動起來不適又不便,越來越變得不敢動,不愿動其傷肘了。傷后三個月,家長苦無良策,急忙跑來求助。
檢查發現,孩子受傷肘部的肌肉明顯萎縮,關節微有彎屈,伸不直也屈不攏,傷側的皮膚顏色、形狀、溫度與健側都不太一樣,原來骨折處周圍有明顯增生。讓其兩手一攤做一個手臂外翻,意為“沒有”的姿勢,再做一個手臂內旋的投籃動作,傷側活動明顯受限。總體來說,肘部四個最基本的運動功能:屈、伸、內旋、外旋都不能達到正常度,難怪孩子無法正常運動。

檢查后,家長關切地問:“哪里出了問題,是骨頭嗎?”我告訴他們:“是,也不是。這是骨折和固定遺留下來的并發癥還沒有消除。”
孩子骨折的地方離關節很近,由于長時間炎癥、腫脹,使得包裹關節的滑膜、韌帶和其他軟組織產生病變,出現增生增厚。打石膏固定后,傷部的血液循環變差,造成局部缺血性孿縮,又改變了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的性質,加上傷部缺少活動,軟組織的彈性下降,自然使關節有些變形,活動不便。
家長有些著急:“孩子正在生長期,骨骼發育會受到影響嗎?”我安慰道:“骨頭發育的關鍵部位在骨骺,而孩子的受傷部位和骨骺不在一個地方,因而骨頭發育不會受到影響。而且,孩子還小,關節活動度完全可以恢復,不過得一步一步慢慢來!”
家長不解:“一個肘關節問題,有那么復雜嗎?”
我耐心解釋說,很多人習慣于認為肘部只有一個關節面,其實不然。肘部位于上肢的中間,上臂有個大骨頭叫肱骨,下邊小臂有兩個小骨頭叫尺骨和橈骨。上邊的肱骨與下邊的尺骨和橈骨之間各形成一個關節面,下邊兩個小骨頭之間又形成一個關節面。由此可見,肘部有三個關節面。這些關節的功能各有不同,上下骨頭之間的關節管控手臂的屈伸動作,下邊兩個小骨頭間的關節司職手臂的內外旋動作。
這個孩子手臂活動不便,四種基本功能達不到正常,顯然是肘部各關節的問題沒有完全消除,這不是一招一式就可以解決的。
家長認同我的說法,又問:“那四個動作功能怎么恢復呢?”
我告訴他們,這個四個動作由關節周圍不同的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來控制其活動范圍。我們可以從肌肉入手,再到肌腱……通過理療、手法、功能鍛煉等方式來恢復關節的活動度。
家長說:“這樣做見效快不快,痛不痛?我的孩子很怕痛。”
我說,這要取決于受傷部位、受傷程度、粘連程度等多種因素。一般來說,骨傷比較痛,骨關節炎造成的關節內損傷較難快速解決,而肌肉問題的解決相對容易些,解決韌帶和關節囊問題的難度介乎關節與肌肉之間。所以,我們先從容易的問題開始,逐步解決較難問題。至于治療康復中的不適,我們會根據孩子的特點來減少和避免的。
接著我與家長商量,選擇孩子平時喜歡的一個運動項目,作為功能訓練手段。家長說,他最喜歡打羽毛球。我馬上否定了這個項目。因為羽毛球對肘關節四個方面的運動功能要求很高,不僅要有好的關節活動度,還要有靈活性和爆發力,孩子開始恢復時一下子難以達到。最后我提議,讓孩子多玩幾個運動項目,原則仍是先易后難。
家長認可后,我們在做好理療、手法等治療的同時,讓孩子去球場投籃,主要是幫其恢復肘關節屈和伸的功能。三次康復治療后,孩子肘部孿縮的肌肉、肌腱被緩解,活動度恢復了90%。孩子在籃球場做投籃動作時,肘部屈得有模有樣,只是伸直時尚有一點欠缺,但孩子玩得很興奮很大膽。我告訴家長,別著急,待關節周邊的增厚增生逐步吸收后,最后這10%的活動度就能恢復。
接下來,我安排孩子玩第二個運動項目,打乒乓球,要求他直板正反手揮拍,旨在恢復其肘部旋內旋外功能。可孩子只能勉強達到一半的活動度,反手動作幾乎做不出來,還感覺有些痛,家長的心情又沉重起來。
我解釋說,掌控肘關節屈伸的肌肉肌腱又大又直,而掌控旋內旋外的肌肉肌腱卻小而彎繞,活動中還會涉及前臂兩骨之間的筋膜和韌帶,治療康復時會有些不適反應。不過,我相信孩子已經適應了第一輪的治療,不會那么脆弱。
果真,隨著各種治療和功能訓練的展開,孩子的控球能力越來越好,旋內旋外動作也越來越規范,家長終于露出欣慰的笑容。
摔跤骨折是一種嚴重肌體損傷,尤其對孩子和老人,會影響正常生活和運動,甚至危及生命。十幾歲的孩子如果殃及骨骺,還會使其生長發育不平衡,肢體變形,加上孩子好動好玩好勝,把控能力差,家長對孩子的運動安全要格外注意。在參加容易摔倒的運動時,最好為孩子配備相應的護具,如騎行、輪滑、渭雪時,可戴上頭盔、護膝、護肘等。
一旦摔傷,要及時處理好皮外損傷,同時要檢查是否有骨折或其他內臟損傷。
骨折部位固定后,一定要減少傷部的腫脹,預防并發癥,保證骨頭愈合。這期間的活動要謹遵醫囑,原則是不讓骨折部位受力。在此前提下,可以適當活動其他部位。如肘關節損傷后,可以活動手指,促進上肢血液循環。
拆下石膏固定后,可以在專業康復師指導下,進行恢復關節正常功能的各種訓練,通常越早效果越好。
孩子傷后的治療康復不同于成人,既要安全又要有趣,不少可以在運動和玩樂中完成。有時成人一步可行的方案,他們則需分步走,慢慢來,不可操之過急。
判定骨傷的治療康復效果,不能光憑家長的主觀直覺,要適時找專家復查,保證傷部完全恢復正常功能,不留下后遺癥。

1.雙手交叉十指相扣,并伸直雙肘關節(見圖1),
2.雙手內收翻轉靠近,屈肘關節于胸前(見圖2),
3.再順勢伸直肘關節,反轉前臂(見圖3)。利用乒乓球

1.直拍正手擊球:手臂從預備姿勢到擊球的動作。主要鍛煉肘關節的屈和旋轉向前。(見圖4、5)。
2.直拍反手擊球:手臂從預備推擋的動作,到擋球的動作。主要是鍛煉肘關節的伸和旋后(見圖6、7)。
責編 王敬澤
陳方燦:陳博士體能康復工作室首席專家微信號tinengkangfu,電話186010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