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鄭
(沈丘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河南 沈丘 466300)
肝硬化早期癥狀不明顯,肝臟的代償功能仍能發揮作用,但隨著長期病情發展會逐漸出現肝腹水、肝硬化、門脈壓增高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癥狀,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及生命[1]。肝硬化在臨床上屬于肝臟疾病的晚期,通過檢測肝硬化患者血液中纖維化指標發現,患者肝部組織已經出現彌漫性纖維化。臨床常釆用異甘草酸鎂治療肝硬化,可以減輕炎癥反應和肝纖維化程度[2-3]。筆者將雙環醇聯合異甘草酸鎂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及對肝功能及纖維化程度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擇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43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25~74歲,平均(47.35±8.83)歲。觀察組中男22例,女21例;年齡24~75歲,平均(46.87±9.24)歲。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納入標準:①根據《肝硬化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4]確診為失代償期肝硬化者。②同意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有合并肝硬化并發癥者。②確診惡性腫瘤者。③入院前使用過大量抗生素及激素類藥物。
兩組患者均提供基礎的保肝及對癥治療,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靜脈滴注異甘草酸鎂(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942,規格:10 ml∶50 mg/支)150 mg+10%葡萄糖250 ml,1 次/d。觀察組采用異甘草酸鎂+雙環醇(北京協和藥廠,國藥準字H20051712,規格:50 mg)治療,50 mg/次,2 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14 d。
治療14 d后,抽取兩組患者靜脈血,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BeckmanCoulterK.K.)檢測患者血清中各項指標。肝功能指標:血清總膽紅素(TB)、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以及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肝纖維化指標:層黏連蛋白(LN)、前白蛋白(PA),試劑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治療14 d后,觀察組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效果對比(n,%)
治療前兩組患者肝功能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兩組肝功能指標均明顯降低,并且觀察組肝功能各項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肝功能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肝纖維化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4 d后,兩組LN水平均降低且PA水平均升高,觀察組LN和PA水平分別顯著低于和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肝纖維化指標對比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行性肝部疾病,該病在前期無明顯癥狀,當患者感到不適時就診已基本發展到失代償期。肝硬化失代償期的肝部組織已逐步纖維化(彌漫性增生),并出現黃疸、肝腹水、肝腹水合并腹膜炎等癥,大部分患者會出現腹痛、腹脹以及面色萎黃等癥狀。另外肝硬化還會導致多系統并發癥,如消化道出血、繼發感染以及肝性腦病等,甚至導致并發癥死亡[5-6]。因此,肝部疾病應盡早防治,臨床上有效的保肝治療對改善肝纖維化程度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效果及PA水平高于對照組,且肝功能指標及LN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雙環醇聯合異甘草酸鎂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減輕肝硬化程度。異甘草酸鎂是臨床上常用的保肝藥物,主要成分為高純度18環異構體甘草酸,具有較好的抗纖維化、消炎、抗氧化等作用。李小鵬等[7]通過研究異甘草酸鎂對急性肝衰竭大鼠的作用時發現,由D-氨基半乳糖誘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使用異甘草酸鎂能有效降低炎癥因子腫瘤壞死因子(TNF)α、干擾素(IFN)水平,并促進抑炎性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的生成,降低炎性細胞浸潤,減少肝細胞變形壞死,促進肝細胞重新生成。雙環醇是我國自主研制的化學新藥,具有抗肝炎病毒、抗肝細胞損傷的作用,其藥理作用是通過清除自由基穩定肝細胞膜,并改善肝脂蛋白的分泌來緩解肝臟纖維化。雙環醇聯合異甘草酸鎂能有效改善肝功能,減輕脂肪肝纖維化程度,起到保肝護肝的作用[8-9]。
綜上所述,雙環醇聯合異甘草酸鎂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能顯著改善肝功能損傷、肝硬化程度,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