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杰,夏 昱,程寶倉,曾利敏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0)
進展性腦梗死為腦梗死常見亞型,指發(fā)生腦梗死后腦缺血及神經功能缺損癥狀階梯性加重,占腦梗死患者約1/3,持續(xù)6 h至數(shù)日,是造成腦梗死患者殘疾、死亡的重要原因[1]。臨床常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血小板作用。但僅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不足以快速抑制腦梗死進展,減輕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尿激酶可促使纖維蛋白凝塊、纖維蛋白原、凝血因子降解,發(fā)揮溶栓作用。本研究以我院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予以小劑量尿激酶聯(lián)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療,觀察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86例進展性腦梗死患者,按照治療方法分組,各43例。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43~74歲,平均(58.46±6.12)歲;基底節(jié)區(qū)腦梗死28例,額葉腦梗死9例,顳葉腦梗死3例,頂葉腦梗死3例。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44~73歲,平均(58.75±5.89)歲;基底節(jié)區(qū)腦梗死29例,額葉腦梗死9例,顳葉腦梗死3例,頂葉腦梗死2例。兩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梗死部位)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①納入標準:符合進展性腦梗死診斷標準[2];經顱腦CT、MRI檢查確診;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排除標準:腦出血;出血傾向;存在藥物使用禁忌;精神異常;肝腎功能障礙;血液系統(tǒng)疾病;凝血功能障礙。
兩組均予以常規(guī)脫水、鈣離子拮抗劑等治療。
1.3.1 對照組 予以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542)、阿司匹林(湖南新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1756)治療,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小劑量尿激酶(南京南大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0920038)治療,靜滴尿激酶 5 000 U/kg加生理鹽水100 ml,1次/d。兩組均治療2周。
1.3.3 檢測方法 抽取空腹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凝血酶原時間(PT)、血漿黏度(PV)、纖維蛋白原(Fib)。
基本痊愈:NIHSS評分降低90%~100%,殘疾程度0級;顯著進步:NIHSS評分降低46%~89%,殘疾程度1~3級;進步:NIHSS評分降低18%~45%;無效:NIHSS評分降低或升高<18%。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總例數(shù)×100%[3]。
①對比兩組臨床療效。②采用NIHSS評分評價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總分42分,評分越高,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③采用Barthel指數(shù)(BI)評估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4],總分100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④檢測對比兩組治療前后PT、PV、Fib。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88.37%高于對照組69.77%(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BI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兩組NIHSS評分均降低,BI評分均升高,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B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NIHSS評分、BI評分對比(分,
治療前兩組PT、PV、Fib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兩組PV、Fib均降低,觀察組PV、Fib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PT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PT、PV、Fib對比
進展性腦梗死發(fā)病機制復雜,血栓、栓塞是進展性腦梗死發(fā)病基礎,早期閉塞不完全,隨閉塞加重,缺血半暗帶神經元壞死,癥狀階梯狀加重[5]。因此,需盡快挽救缺血半暗帶神經元,減輕神經功能缺損。
氯吡格雷可抑制二磷酸腺苷與血小板受體結合,促使糖蛋白Ⅱb/Ⅲa受體活化,并結合Fib,產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阿司匹林可使環(huán)氧化酶失活,減少血栓烷A2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還具有消炎、鎮(zhèn)痛、解熱等作用。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減輕炎癥反應。李蘭紅等[6]研究發(fā)現(xiàn),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可有效阻止腦梗死進展,減輕神經功能缺損。而溶栓藥物在腦梗死治療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促使血栓溶解。尿激酶是一種酶蛋白,可直接對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產生作用,催化纖溶酶原轉為纖溶酶,促進纖維蛋白凝塊、Fib、凝血因子Ⅴ/Ⅷ降解,產生溶栓作用。尿激酶對新形成血栓具有快速溶解作用,并可提高血管二磷酸腺苷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小劑量尿激酶針對新形成的微血栓,可直接激活纖溶酶原,促進纖維蛋白降解,溶解血栓,增加血流量,改善供血,保護缺血半暗帶神經元[7]。尿激酶應用后殘存血栓具有強烈促凝作用,與此同時應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再次形成。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周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88.37%高于對照組69.77%,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B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小劑量尿激酶聯(lián)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療進展性腦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療效果,減輕神經功能缺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PV是反映血液流動性的重要指標,PV升高,會引起血流不暢,甚至阻斷血流。Fib是一種蛋白質,具有凝血功能,可促進血栓形成,高Fib是血栓性疾病發(fā)生的危險因素[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周后觀察組PV、Fib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小劑量尿激酶聯(lián)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療進展性腦梗死患者,可改善血液流變學。
綜上所述,小劑量尿激酶聯(lián)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療進展性腦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血液流變學,減輕神經功能缺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