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軍
(新鄉市第二人民醫院麻醉科,河南 新鄉 453000)
下肢骨折多由直接或間接暴力、積累性勞損等因素造成,患者常出現休克、患肢畸形、活動異常等癥狀[1]。目前,臨床主要通過手術療法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改善臨床癥狀,但手術操作難度大,常規麻醉下患者拔管及蘇醒時間均較長,對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影響較大,應激反應明顯,不利于預后[2]。筆者將我院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聯合全身麻醉對下肢骨折手術患者麻醉的效果報告如下。
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選擇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25~65歲,平均(45.22±3.70)歲;體重指數19~24 kg/m2,平均(21.63±1.86) kg/m2。研究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齡24~65歲,平均(45.18±3.62)歲;體重指數19~24 kg/m2,平均(21.51±1.74) kg/m2。比較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納入標準:①根據美國麻醉師協會(ASA)分級標準[3],均為Ⅱ~Ⅲ級。②近期未使用糖皮質激素。③無周圍神經阻滯禁忌證。④患者及其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肝、腎、肺等臟器疾病者。②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③合并全身性疾病感染者。④精神疾病、意識不清者。
兩組進入手術室后取平臥體位,給氧并開放外周靜脈通路,進行心電監護,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對照組接受全身麻醉:依次靜脈注入咪達唑侖注射液(浙江九旭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433,規格:1 ml∶5 mg)0.3 mg/kg、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1,規格:1 ml∶50 μg)5.0 μg/kg以及丙泊酚注射液(四川國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15,規格:20 ml∶0.2 g)2.0 mg/kg,待患者進入無意識狀態后,緩慢注入羅庫溴銨注射液(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186,規格:5 ml∶50 mg)0.6 mg/kg,顯效后置入喉罩,連接呼吸機行機械通氣。術中持續輸注丙泊酚注射液4~12 mg·kg-1·h-1以及注射用鹽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97,規格:1 mg)0.05~0.25 μg·kg-1·min-1維持麻醉,并于術畢前10 min停止給藥。術中根據患者血流動力學監測指標、出血量以及麻醉深度調整補液及鎮痛藥劑量,合理應用血管活性藥物?;诖?,觀察組行麻醉誘導后,在超聲引導下實施神經阻滯:患者取仰臥位,將高頻超聲儀探頭置于股動脈搏動處,平行插入導針,注入0.5%注射用甲磺酸羅哌卡因(山東魯抗辰欣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064,規格:23.8 mg)10 ml完成股神經阻滯。墊高患肢,將高頻超聲儀探頭置于髂后上棘和坐骨結節之間,確定穿刺點,平行進針,針尖到達筋膜下誘發異感后,固定針頭,回抽無血后注入0.5%注射用甲磺酸羅哌卡因10 ml完成坐骨神經阻滯。
①記錄并比較兩組不同時間段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麻醉前、插喉罩時以及拔喉罩時的收縮壓、舒張壓、心率。②觀察比較兩組麻醉效果,包括拔管時間、清醒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以及丙泊酚用量。
麻醉前,兩組指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插喉罩及拔喉罩時,觀察組各血流動力學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時間段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續表1)
觀察組拔管、清醒及定向力恢復時間均早于對照組,同時丙泊酚用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
全身麻醉是骨科手術常用麻醉方式,通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使患者意識、感覺和反射抑制消失,同時松弛骨骼肌,相對創傷較小,在可控范圍內不會對患者產生影響,麻醉起效較快,利于手術順利進行,不足之處在于插管和拔管時會促使患者血壓升高、心率加速,增加心肌耗氧量,從而加重心血管負擔[4]。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插喉罩及拔喉罩時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均低于對照組,拔管、清醒及定向力恢復時間均早于對照組,且丙泊酚用量較少,表明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聯合全身麻醉效果顯著,可維持下肢骨折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同時減少麻醉藥用量,促進患者早期蘇醒及意識恢復。下肢主要受股神經和坐骨神經支配,傳統全身麻醉根據解剖標志、異感定位盲探神經阻滯,操作難度大[5]。此外,該方法難以確認局部麻醉擴散范圍,阻滯效果較低,對血管神經損傷較大,而在超聲引導下,可以準確定位目標神經結構,置入神經導管,充分觀察局部麻藥擴散情況,從而降低神經及血管受損程度,使其發揮最佳效果,提高阻滯成功率,抑制傷害刺激向中樞神經系統傳導,減輕痛感,促進手術順利進行[6-7]。對于耐受力差、自主神經系統控制力弱的患者來說,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聯合全身麻醉可有效抑制下肢交感神經,減輕患者術中應激反應,維持循環穩定性,降低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8]。
總之,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聯合全身麻醉效果顯著,可維持下肢骨折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減少麻醉藥用量,促進患者早期蘇醒及意識恢復,值得臨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