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覃肖瑩
【摘 要】本文論述輔導員與專業教師間良性溝通合作機制的構建,針對二者存在的溝通合作較少、溝通合作制度環境缺乏等問題,提出輔導員與專業教師間應以遵循高校教書育人規律為原則、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以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為內容構建良性溝通合作機制,以促進輔導員與專業教師間的溝通合作,推動學校教育發揮360度德育“大熔爐”的教育合力作用。
【關鍵詞】高校 ?輔導員 ?專業教師 ?溝通合作機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6C-0100-02
當前,高校在聚焦完成“立德樹人”這個育人任務的過程中,僅憑借輔導員是不夠的,還必須動員所有教育人員,在教育過程中調動全部教育資源,這樣育人成效才更顯著。同時,所有專業教師應協同育人,形成完整的“課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本文試針對輔導員與專業教師溝通合作中存在的問題,探討輔導員與專業教師間良性溝通合作機制的構建路徑,以促進輔導員與專業教師間的溝通合作,推動學校教育發揮360度德育“大熔爐”的教育合力作用。
一、輔導員與專業教師間溝通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要求輔導員與專業教師間構建良性溝通合作機制。一方面,專業教師應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對接到專業課程之中,形成協同育人理念。專業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專業教師與輔導員良性溝通合作,掌握學生的思想信息,更恰當地開展教學。另一方面,輔導員若能找機會參與課堂、融入學生學習過程,下課后多與專業教師溝通,了解班級的學習情況,往往能更好地開展學生日常管理工作。輔導員與專業教師間構建良性溝通合作機制,有利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優秀的人格、人文素養和品德素養,具有較強實踐技能和一定研究能力,適應社會發展,能勝任各類工作的社會有用人才。然而,目前在我國,許多高校輔導員與專業教師間的溝通合作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為:
(一)溝通合作較少
高校教師的職責中都包含了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的內容。《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等,都對高校全體教師進行“三全育人”作了明確規定。由此可見,專任教師也應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高校育人過程中,輔導員與專業教師間的溝通合作較少,溝通方式單一僵化、互動不良。專任教師更多注重教學,未能了解學生的價值取向和思想動態。在上課之余,專任教師最多與輔導員溝通學生上課紀律的問題,且大多數時候都是說完即止,沒有后續的跟蹤關注,一味把育人工作向輔導員方傾斜。而輔導員帶班多,經常就是單向與學生談話,教導學生要認真上課,沒有時間多方了解情況,更多是完成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和處理突發情況,輔導員和專業教師間溝通合作橋梁完全沒有建立起來。
(二)缺乏溝通合作制度環境
當前,高校普遍缺乏輔導員與專業教師間協同育人、溝通合作的制度環境,通常注重的是職責分工、考核機制和職稱評定方面。對于輔導員的職責經常界定為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少數高校甚至禁止輔導員行政兼課,擔心會影響輔導員的育人效果。在考核機制上多采用“學生評價+學工部門的評價”模式,這樣容易讓輔導員對專業發展前景感到迷茫。對于專業教師而言,上好課是第一要務,每個學期學校教務部門會采用“學生評教+專業教師教學成果積累”的方式進行登記評定,有些專業教師還會為獲得評教高分忽視學生的課堂紀律,降低成績評定標準。其次,有的專業教師為了職稱評定把專注力多放在教學能力與科研成果的積累上,忽視了教書育人的職責。在這樣的制度環境下,輔導員與專業教師間各司其職,各自為政,難以在協同育人的過程中形成良性溝通合作機制。
二、輔導員與專業教師間良性溝通合作機制的構建
(一)以遵循高校教書育人規律為原則構建良性溝通合作機制
輔導員與專業教師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在“課程思政”的引領下突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在這個教書育人規律中,“三全育人”的內涵可以概括為:首先,學生在每個學習階段中要接受相應年齡階段不同標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教育連續性;其次,學校應實現育人場合多樣化,讓學生課內課外都接受教育,不留下育人的漏洞區;最后,學校所有教職人員都參與到育人工作中,形成育人合作聯動機制,組建一支合力育人隊伍。輔導員與專業教師在溝通合作中要全面掌握高校教書育人規律,在學生的整個大學學習生涯中,輔導員和專業教師都要參與到育人工作中,在學校的所有教學場合,依據自身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分工育人,各司其職,優勢互補,構建合作育人聯動機制,把學生真正培養成新時代的“四有”新人。
(二)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構建良性溝通合作機制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從“思政課程”轉變成“課程思政”就是抓住了課程改革的核心,努力使各個高校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這也是解決高校育人問題的關鍵。那么,輔導員與專業教師就要齊抓共建育人平臺,構建二者良性溝通合作機制,以共同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為育人目標。第一,輔導員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與時俱進開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輔導員團隊文化,進行學生創業實踐、勤工儉學與社團活動的引領;第二,專業教師在上好專業課之余要積極帶領學生參加各類專業技能比賽,在指導學生備賽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將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與自身思想政治修養相結合。其實,無論是輔導員的引領還是專業教師的滲透,都需要雙方注重溝通合作,熟悉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特點,達成共同的育人目標;同時,高校也可以提倡專業教師擔任兼職輔導員,從而讓專業教師更理解輔導員的工作,從而與專職輔導員更好地溝通合作,形成合力,實現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溝通合作目標。
(三)以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為內容構建良性溝通合作機制
目前,高校學生在校的課程主要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綜合實踐課,公共基礎課對應“課程思政”的思想政治課和綜合素質課;后兩者對應的是學生所學專業的專業理論及技能課,所以,除了輔導員外,所有的專業教師都是實施“課程思政”育人模式的重要力量。在當今信息化教學條件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專業教師要運用教學新媒體技術創新教學模式。首先,輔導員與專業教師共同進行學生學情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或者教學工作中通過創新教學模式全方位拓展學生的人文視野和知識范圍,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創造能力,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其次,對于專業課教師來說,要多與輔導員溝通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加強自身的思想政治價值滲透意識,要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清醒的政治頭腦。在教學活動中,專業教師不能只顧埋頭教學理論技能,也要思考在專業課中如何滲透政治價值立場,讓學生在獲得專業技能的全過程中有正確的政治立場和端正的政治態度。所有教師群策群力,在各自的教學中實現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輔導員的育人壓力,也大大提高高校輔導員與專業教師溝通合作、協同育人的實效性。
總之,輔導員與專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渠道,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育人主線,以遵循教書育人規律為原則、以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為內容,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構建良性溝通合作機制,在今后的高校育人過程中逐漸形成“課程思政”新思維、新格局和新模式,讓高校學生不枉費大學的光景,畢業后能更好地為社會做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吳晶,胡浩,施雨岑,等.立德樹人 培養一流人才[J].成才之路,2017(1).
[2]李春霞,劉丹丹.立德樹人 ?教育育人——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高校工作的各個環節[J].長江叢刊,2018(4).
【基金項目】201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輔導員與專業教師間良性溝通合作機制研究”(2017SZ055)
【作者簡介】楊 艷(1985— ),女,廣西賀州人,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高職院校實訓管理和班級管理;覃肖瑩(1991— ),女,廣西南寧人,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高職院校學前專業美術教育及幼兒手工制作。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