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宏洲 柳永亮

摘? 要:踝關節是人體大肢比較重要的負重關節,踝關節的穩定性對保持其負重和運動功能有著重要的意義,而踝關節的損傷是最常見的損傷之一。通過隨機抽查西北民族大學160名學生在運動過程中踝關節的損傷情況,探析踝關節損傷的影響因素,提出預防踝關節損傷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為體育教學和訓練提供依據,使運動者健康工作和生活。
關鍵詞:踝關節? 損傷? 原因? 預防? 治療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7(c)-0018-03
Abstract: The ankle joint is an important weight-bearing joint in the human body. The stability of the ankle joi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maintaining its weight-bearing and motor functions. Ankle injury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injuries. A random sample of 160 students of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ankle joint injury situation during exercis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kle joint injury were analyzed, and a method for preventing ankle joint injury was proposed. To better provide the basi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enable athletes to work and live healthily.
Key Words: Ankle; Injury; Cause; Prevention; Treatment
生活中踝關節損傷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發生的。在體育運動中踝關節的扭傷和骨折更是時有的。大學生年輕、精力充沛、參與運動機會多、運動負荷大、較激烈、運動損傷保護意識差,而踝關節局部穩定性差,很容易發生扭傷,因此,了解大學生運動中踝關節損傷產生的原因及特點,對預防和減少踝關節損傷,增強大學生的運動自信心,增強大學生對運動興趣,提高體育教學效果,以保證高校體育工作全面順利地開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1]。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查160名西北民族大學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國內關于踝關節損傷的原因與防治方法等相關文獻資料。
1.2.2 問卷調查法
共發放問卷160份,回收152份,剔除不完整問卷2份,有效問卷150份,回收率94%。
1.2.3 統計法
走訪多個體育教學課堂,通過各種方法統計不同項目的踝關節損傷情況進行統計,歸納總結踝關節的影響因素。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西北民族大學160名學生運動前準備活動的抽樣調查情況
由表1可知,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率最高,為80%,其次是踝關節內側韌帶,為14%。踝關節脛腓間韌帶受傷幾率為6%,原因在于踝關節由骨和周圍韌帶共同維持其穩定性[2]。
由表2可知,70%的人因為準備活動不充分而使踝關節受損,踝部各關節韌帶沒有活動開,在運動抗力增大的情況下,也容易引起此傷的發生。
2.2 運動中造成踝關節損傷的原因
2.2.1 準備活動不充分
準備活動的目的在于通過一定的肌肉活動,提高神經和肌肉的興奮性,增強肌肉彈性,并提高各關節囊及韌帶的機能,使關節內產生一定的滑液,保證關節表面的潤滑性等。
2.2.2 運動時技術動作不正確
運動中技術動作不正確也是引起踝關節損傷的常見原因,尤其是在一些技術復雜、難度大、強度高的體育運動中容易出現。
2.2.3 缺乏保護和自我保護意識
在調查中發現,有25.3%的學生不注意自我保護,這些學生主要由于缺乏自我保護能力而引起踝關節損傷。籃球運動是身體相互接觸較多的運動,相互碰撞易跌倒、重心不穩或身體下落時踩到別人腳上等情況經常會發生,若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很容易造成踝關節損傷。
2.3 運動中踝關節的預防
2.3.1 科學合理地做好運動前的準備活動
由于踝關節損傷主要發生在跖屈旋后運動時,從而為了預防踝關節損傷,教師在進行教學和訓練前要督促學生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并且在準備活動中必須結合運動項目的特點,加入活動踝關節的練習[3]。
2.3.2 正確的技術和科學的用力
踝關節扭傷大多是由于踝關節所受到的向上的沖力和向下的重力,這2種力同時作用于踝關節一側而引起的。那么,如果能使這2種力不同時作用于踝關節一側,這種扭傷的發生就可能減少甚至杜絕。
2.4 踝關節損傷的治療方法
踝關節如果受損傷程度較輕,經過正確處理和短暫休息就能恢復,不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如果損傷嚴重,出現骨裂、骨折等情況,應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治療。這就要求運動者和治療者正確判斷傷情,合理對癥處理損傷,下面就損傷程度較輕情況下的治療進行探討。
2.4.1 早期治療
踝關節損傷后早期的處理原則為止血、鎮痛、制動、防腫,處理方法是立即就近用冷水直接淋損傷處5~10min;如有條件,可以用冰敷或者用氯乙烷噴涂20min左右,然后可用外敷藥,并用繃帶包扎固定[4]。
2.4.2 中期治療
踝關節損傷中期處理原則主要是改善傷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環,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使淤血與滲出液迅速吸收,加速再生修復。在踝關節損傷24h后,局部可用酒精、正骨水擦敷,以減少血腫的形成和疼痛,在這個階段,盡可能不要走路或少走路,睡覺時腳部墊高,以減輕疼痛。
2.4.3 后期治療
在此階段,受傷者可以在踝關節周圍用輕度的揉或揉捏等手法按摩或推拿,原則是由遠及近,由輕到重[5]。
總之,踝關節的損傷是常見的損傷,只有知道踝關節損傷的原因,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才能有效預防,并在損傷后能及時有效、科學合理地治療,這樣就能保證運動訓練的正常進行。
3? 結果與建議
3.1 結果
本文運用道理論證和歸納論證等方法,分析并研究體育運動中經常出現的踝關節損傷事例,同時引用文獻資料中部分專業人士的重要觀點,歸納出踝關節損傷的普遍原因:運動時準備活動不充分;運動量過大,時間太長,出現疲勞和勞累;運動時技術動作不正確或變形及運動中對踝關節的疏于保護,提出了預防及治療方法:科學合理地做好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加強踝關節力量的訓練,重視場地、器材、天氣等因素,了解各項運動的特點,做到有的放矢等。
3.2 建議
3.2.1 要對踝關節生理特點有足夠的認識
平時訓練要加強踝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訓練,特別是腓骨肌、第三腓骨肌的訓練,如負重提踵、足尖走、足尖跳等。
3.2.2 加強踝關節周圍肌肉的訓練
加強踝關節周圍肌肉的訓練,可以增大關節的穩定性,加強對關節的保護,但往往會減少關節活動的幅度;系統的柔韌性練習可以增強關節囊和肌肉的伸展性,從而使關節幅度增大[6]。
3.2.3 提高應變能力,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運動中,經常會出現從高處落下踩空、踏在球或別人身上、腳落在低凹或凸起處等多種失去平衡的情況,為了避免這些突如其來的傷害,要求有很好的應變能力,加強自我保護。
4? 結語
踝關節損傷是運動中非常常見的損傷類型,因為運動不當或是突發事件造成損傷的問題數不勝數,若是不能及時進行治療,會為患者造成較重的后遺癥,所以,日常生活和活動中應當對踝關節的安全加強關注,無論是運動還是正常活動,都需要做好踝關節損傷預防工作,一旦出現損傷馬上就醫,避免病情延誤。尤其是大學生群體,運動相對激烈的情況例如打籃球、踢足球、溜冰等運動,特別需要加強關注。
參考文獻
[1] 陽上昆.中職籃球教學訓練中踝關節的損傷及預防措施[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6):49-50.
[2] 孫麗云.談體育以及相關教學中踝關節損傷的防范[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7(2):54-56.
[3] 劉奎.湘西地區體育專業學生踝關節運動損傷的流行病學調查及致因因素研究[D].吉首大學,2016.
[4] 劉海生.基于多功能踝關節運動輔具的設計與制作[J].體育科技文獻報,2017,25(8):19-20.
[5] 王永雙.拉丁舞訓練對大學生平衡能力及其踝關節本體感覺的影響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9.
[6] 侯璐.踝關節的損傷與預防[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9(7):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