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娜
[摘 要]如今,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應用于現代教育。只有讓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才能豐富英語課程資源,創新英語教學形式,優化英語課堂結構,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為了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信息技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學生學于其中、樂于其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英語;信息技術;興趣;綜合能力
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先進的教育技術加速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求,只有讓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才能讓學生更加喜歡英語課,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在英語學習中感受到心靈深處的愉悅,感受到交流的快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一、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激發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與英語課堂教學有機整合,能充分調動學生眼耳手口腦等的使用,借助信息技術集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信息為一體的全方位、立體化教學,增加英語信息量,吸引學生,使英語課堂更顯生動活潑,從而接受、內化新知識和學習內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能有效誘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習動力。在英語課堂上,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在教學人教新版精通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有關愛好的內容時,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看著課本,一句一句地進行朗讀、翻譯和背誦,枯燥無味,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難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使用了多媒體以后,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因為flash課件在放出聲音的同時,將這篇文章的情景以動畫的方式展現出來,學生邊聽邊看,運用英語進行思維,接受多種感官的刺激。兩遍之后,學生已經理解了大概意思,當有些學生提出疑問時,其他同學都可以解答。可見,這種形式的教學可以使教師的任務化難為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能夠促使學生大腦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層次處理,更好地記憶。
二、創設語言情境,將抽象的語言形象化、具體化
“啞巴”英語現象的直接原因,是缺乏較為真實的英語語境。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把單詞、句型與聲音、圖片、動畫、視頻集結在一起,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較為真實的英語交際環境,激勵學生認真“聽”英語,敢于“說”英語。尤其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突出重點、分解難點,將抽象的語言形象化、具體化。如在講授人教新版精通六年級下冊Lesson 13 We are going to travel第一課時,利用PPT呈現女孩望向大海的情景,并配上歌曲,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和父母旅行的場景,學生迅速投入到教學中,并期待所學的課文知識,適時引出重點句型,學生快速進入本課的旅行主題中,這樣的情境教學要比開門見山、直切主題聽音、讀文效果好得多。
三、增加課堂信息傳遞的渠道,擴展信息容量,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英語教學,使教學時間相對縮短,為新材料的操練鞏固留出時間。例如,六年級下冊英語第三單元Lesson17——18,學習的是“世界公園”中各個國家的代表性建筑,因為教師和學生對外國的名勝建筑并不是很了解,雖然課前要進行大量的資料查閱,但是這些著名景點如果用語言或者單詞卡片進行講解未免太空洞,可以結合資料與圖片制作PPT,并讓學生通過學習與觀察,說出最期待、最向往的著名景點,學生積極投入地學習,利用直觀的PPT教學將小學英語中最難的一課進行簡單化教學,學生不但能夠熟練掌握,還為接下來的寫作部分留出了大量時間。
同時從真實生活出發,充分利用本地資源,比如,在教學人教新版精通六年級下冊Unit2 Lesson 9 There is a park near my home時,可以從真實生活出發,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運用多媒體模擬創設以下活動:
活動一:多媒體課件出示本地地圖,和學生一起認識地圖,說說地圖上的地點,說說自己的家在哪條路,離學校遠還是近,每天怎么上學。
活動二:Kate和Lisa在小區相遇,根據教師提供的關鍵詞,請學生介紹自己的小區,幫助Lisa了解居住的小區。
活動三:Lisa上周來到了這個小區,可是她不認識路,教師扮演Lisa向學生問路,引出新授對話。
活動四:一部分學生扮演外地人,一部分學生扮演本地人,進行問路對話。
活動五:評出最有禮貌獎、最有愛心獎、最佳向導和最佳游客。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學生易于理解,個個積極踴躍地發言。
這樣,原本枯燥乏味的課本內容,以豐富多彩立體化的形式呈現,使英語課堂趣味化、形象化、直觀化、交際化,大大提高了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搭建文化橋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文化的內涵豐富,外延包羅萬象,小到問候、吃穿住行,大到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無不滲透在語言中。多媒體為英語教師展示西方文化背景提供了條件,為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架起了一座橋梁。比如,在講圣誕節時,用多媒體展示圣誕節的由來和傳說,播放圣誕老人從煙囪里進入孩子房間送圣誕禮物的視頻等。同時,還可以與中國的春節進行比較,了解春節的來歷、傳說和風俗,并播放中國人除夕夜一家人一起包餃子、放鞭炮、觀看春晚的視頻,讓學生自己去比較兩個節日有什么異同,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五、運用信息技術布置英語作業,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家庭作業是由教師設計的,是學生在家里完成的一種學習任務。它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對于鞏固課堂教學和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起著重要作用。目前,小學英語作業形式普遍是單純聽錄音、朗讀、抄單詞和背課文等機械訓練。這種機械固定、一成不變、缺少創造性的作業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挫傷了學習熱情。利用多媒體,布置一些科學合理的家庭作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潛力和創造力。
比如,教學人教新版精通英語三年級上冊動物單詞時,通過課后作業可以引導學生上英語網站學習更多的動物類單詞,第二天講給班級的同學聽,看看誰知道的動物類單詞多。這種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時間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學習的空間由學校拓寬到家中。此外,可以介紹一些小學英語學習的網站,引導學生在網上進行學習,在游戲等活動中學習和運用英語,把英語學習引入學生的生活。這種形式的作業既有利于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又有利于學生個性化、自主化的發展,使學生在課后也對英語保持濃厚興趣,讓學生的英語知識得到有效鞏固。
總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極大地優化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它把簡單刻板的教與學放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實境中,它拆去傳統教與學的樊籬,讓師生和諧,在歡樂、活躍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化抽象為直觀,化刻板為生動,幫助學生找到掌握英語學習的捷徑,使學生學于其中、樂于其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給教學工作輸入了新鮮的血液。它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若能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亦可化抽象為具體,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抓住機遇、勇于創新,不斷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英語教學中,給今后學校英語教學工作帶來新的契機。
參考文獻:
[1]樂偉國,梅妙聰.小學英語教學敘事研究[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