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豐富辦學內涵,提高辦學品位與辦學水平,凸顯辦學特色,結合學校創建特色學校實際,制訂本方案。
一、特色文化定位:山品文化
山,以它的乳汁和沃土養育著萬物生靈,是其心憂天下、俯首為民的體現。概括地說,“胸懷寬廣、信念堅定、扎實苦干、不斷進取,勇于擔當”,是山的精神,山的品質。
岳山是廣東省自然保護區,是懷集的名山,是藍鐘鎮母山。頭岳、二岳、三岳鱗次櫛比,剛健偉岸,剛毅致遠,繁衍哺育世代藍鐘人。高昂的頭顱,彰顯著岳山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圖強進取的精神;挺拔的身軀,表現出岳山堅定執著的品行,恪守與生俱來的責任;沉穩持重,包容萬物,寬容仁厚,是岳山豁達的胸懷和無私奉獻的情懷。可見,岳山具有“山”的精神,“山”的品質。所以,我校特色品牌學校定位是“山品文化”。
二、特色文化確立的主要依據
1.孔子的仁者樂山說。《論語·雍也篇》:“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正是說仁愛之人像山一樣平靜,一樣穩定,不為外在的事物所動搖,他以愛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樣向萬物張開雙臂,站得高,看得遠,寬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傷于物,不憂不懼,所以能夠永恒。
2.革命前輩的殷切期望。上世紀七十年代懷集縣委、政府“林”字當頭,組織上萬青年民兵在岳山進行“岳山造林大會戰”,引起各級領導的極大關注。
1972年2月,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習仲勛到基層檢查指導時親臨岳山,他對青年民兵在“岳山造林大會戰”的表現予以肯定,并殷切期望青年民兵發揚山“堅定意志、扎實苦干、勇于擔當”的品質,在“岳山造林大會戰”,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撐起一片藍天。
3.我校以“山品文化”定位創建特色學校,以“山品文化”滋養學生的精神世界,發揚“山”“寬容仁厚、堅忍不拔,不斷攀登”的品質,執著追求理想和目標,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從而實現“育有志少年”的辦學目標。
三、辦學思想體系
1.辦學理念:養山之品質? 育有志少年
2.“一訓三風”
校訓:明德 崇文 弘毅 有為
校風:尚禮 致知 圖強 和諧
教風:愛生 敬業 善導 創新
學風:樂學 好思 堅韌 進取
四、加強領導,健全機制
把學校特色建設納入學校建設與發展的年度計劃和長遠規劃,在人力、物力、財力及制度上給予充分保證,形成一套保障特色學校深入、持久開展的長效機制,成立創建山品文化特色學校領導工作小組。具體工作安排如下:
1.領導小組名單:
組? ? 長:麥才友
副組長: 莫倫航? 卓文江? 馮覺天? 陳華
組? ?員:巫烜志? 林活山? 岑堅南? 林興趙? 梁天朝? 陳鋒 李愛群? 歐友? 李甫盛? 周金光
2.工作小組成員名單及工作任務
第一工作小組:
組? ?長:莫倫航
組? ?員:林烈紅? 巫烜志? 郭忠盛 向君山
工作任務:
1.學校制度建設
2.師德師風建設
3.宣傳報道校內外教育新聞和典型事例
第二工作小組:特色校園文化氛圍建設和德育活動工作
組? 長:卓文江
組? 員:禤州? 林興趙? 林活山 岑堅南
工作任務:特色校園文化氛圍建設和德育活動工作
第三工作小組:
組? 長:馮覺天
組? 員:文小明 馮知覺 韋家甫 羅劍養 林文橋
工作任務:
1.負責《特色課程》設置、管理落實工作
2.校本課程的開發編寫
第四工作小組:
組? 長:陳華
組? 員:李兵立? 覃傳柱
工作任務:特色學校創建的后勤供給
五、建設“山品文化”特色學校的舉措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悟“山品”品質
學校通過營造“山品文化”氛圍,誦讀“山品文化”中的詩文,主題活動等形式讓師生感受“山品文化”,品味“山品文化”,頓悟“山品文化”。
(1)營造校園“山品文化”氛圍
①以我國的“三山五岳”、國外名山和岳山為主要內容,建“山品文化”長廊,讓學生品味“山品文化”的內涵。
②校園的過道兩旁、分初中部、小學部的主要廊道懸掛國內外的名山及岳山的照片并輔之名詩佳句,讓師生感受山之品質。
③黑板報有精選的贊頌山的詩文和名言,讓學生沐浴在山品文化中,品味“山品文化”,使之得到感染、浸潤和熏陶。
(2)開展誦讀“山品文化”詩文活動
①誦讀內容:學校編撰的校本教材讀本“山品文化”中的詩文。具體的誦讀內容、篇幅根據小學、初中各年級的實際由語文教師安排。
②誦讀時間:每周一讀。具體誦讀時間由各年級、班的實際安排。
③誦讀的形式:自由誦讀和集體誦讀相結合。即各年級、班根據實際在規定的時間、內容基礎上,可以是自由誦讀,也可以是集體誦讀。
學校廣播站設置“山品文化”美文欣賞欄目,每星期播讀(誦)二次校本“山品文化”讀本中的詩文。
每學期舉行一次全校集體誦讀“山品文化”詩文活動。每學期第十周利用一次大課間活動時間進行集體誦讀“山品文化”詩文,展現集體誦讀的壯觀場面,營造良好的“山品文化”誦讀氛圍。
(3)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
①誦讀“山品文化”詩文比賽。每學年五月學校舉行一次分年級、學段全校性誦讀“山品文化”詩文的比賽,評出條塊結合由學校進行統一表彰。
②“山品文化”書畫比賽。以“山品文化”中的詩文為內容,每學年五月學校舉行一次分教師組、學生組(學生組分年級、學段)的書畫比賽。評選師生優秀作品在校園櫥窗內展示,并由學校統一表彰。
③“山品文化”手抄報。在全體學生中圍繞“山品文化”開展手抄報制作和評選活動,要求所有年級每學年度進行二次手抄報制作評選活動,學校每一學年五月進行一次分年級、學段的手抄報評選活動,評出一、二、三等由學校統一表彰。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創“山品”佳績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師德師風建設,造就一支“豁達、包容、圖強”的“山品”強師,以“責任、擔當、奉獻”的“山品”精神,做好教學常規工作,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升教學水平,勇創“山品”教學佳績。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造“山品”強師
①學習政策法規,規范教育行為。采取相對集中學習與個人學習的方式深入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規、意見,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升教師師德素質。
②學習現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組織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建構主義、人本主義、多元智能理論等現代思想和學習學科課程標準。在學習的基礎上,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育人觀,樹立“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能發展”的人才觀。
③創造成長空間,造“山品”強師。其一,校本培訓。學校通過學校教研組活動、集體備課、專題研究、校本課題等形式加強校本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其二,走出去,請進來。一方面學校組織教師到教育發達地區參觀學習,學習教育發達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方法,提高教師的素質。一方面邀請教育教學的專家學者、專業人士來學校專業引領,促進教師的成長。其三,培訓。主要派教師參加省、市、縣舉辦的培訓活動,讓教師在培訓中提高能力。其四,實戰提高。參加片區、縣、市、省舉辦的優質課、說課等比賽,讓教師在實戰中成長。
④營造成長氛圍,樹立師德明星。其一,學習先進榜樣,弘揚敬業精神。組織教師學習全國師德楷模先進事跡,學習本校省、市、縣、市先進教師的典型事跡,大力弘揚先進教師的敬業精神。其二,營造成長氛圍,樹立師德明星。學校開設師德模范宣傳專欄,及時發布本鎮教師的先進事跡,用身邊的人和事引領教師、感染教師、熏陶教師;舉辦本鎮師德先進事跡報告會,讓先進師德教師與其他教師共同交流學習,形成良好的弘揚高尚師德的氛圍;各校每一學期評選出學校的師德先進教師,鎮中心學校選出鎮的師德明星;學年度鎮中心學校選出鎮的師德明星,對選出的師德明星進行統一表彰。
(2)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①抓好教學常規。抓好教學常規是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的根本。因此,學校要全面落實《懷集縣中小學教學常規工作實施細則及量化標準》,在常規教學中提高老師的教學能力、水平,在狠抓教學常規中提高教學整體質量。
②讓“合作、探究”成為主流的學習方式。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因此,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讓學生在體驗、感受、實踐中學會探究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益。
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從而提高教學實效性,提高教學整體質量。
④創“山品”佳績的幾個指標:中考成績穩步上升,排在全縣前列;小學抽檢各項指標達到縣的要求。
3.創新教育教學方法,育“山品”少年
創建特色學校的過程中,要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善于利用“山品文化”滲透到學校的德育教育,滲透到美育、體育、學科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從而使學生快樂健康成長,成為有志少年。
(1)德育滲透
①誦讀熏陶。通過誦讀“山品文化”中的詩文,感悟山容納萬物豁達的胸懷,面對困難堅定信念、不斷進取和無私無畏、樂于奉獻的品格,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
②個性化滲透。根據被教育對象的不同個性特點,如,厭學、不尊敬長輩、違反紀律、不文明行為等,選取“山品”中的“性格穩重,志存高遠,自我修持”等品格教育學生,使學生增強道德規范意識和道德情操得到陶冶。
(2)美育、體育滲透
在美育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向學生滲透山之“矗立不變,淡泊寧靜,寬大仁厚,根基深厚、博大精深、豁達包容”等品質,鼓勵學生打好基礎,使自己走得更遠。在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向學生滲透山的“堅定執著,堅忍不拔、高攀不止,精進不息”的品質,在體育運動中向更高更強的目標邁進。
(3)學科教學滲透
①養成良好閱讀習慣。通過誦讀“山品文化”中的詩文使學生充分感受“山品文化”的魅力,得到“山品文化”的熏陶,激發他們持久的閱讀興趣,養成閱讀良好習慣。
②“山品文化”與語文教學相結合。語文課堂要把課本中的“山品文化”篇目作為教學重點,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挖掘“山品文化”篇章的精神內涵,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③“山品文化”與其它學科教學相結合。其它學科的課堂教學要創造條件適時地運用“山品文化”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受“山品文化”的博大精深,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底蘊。
(4)參加社會實踐
利用寒暑假、傳統節日、重大紀念日和踏青、秋游等有利契機,組織學生開展“山品文化”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加深對山品文化豐富內涵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自然、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情感。
4.推進學校制度建設,創“山品”機制
學校制度建設,形成“朝氣、責任、仁厚” 的“山品”機制,從而規范學校管理、建設和諧校園、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學校已經制定或有待制定、完善的主要制度主要有:
(1)學習制度。學習制度主要有《政治學習制度》《業務學習制度》。建立政治業務學習制度,一方面,使教師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業務能力。
(2)考勤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主要有《教師考勤管理制度》《學生考勤管理制度》。考勤制度的作用主要是對師生的作息進行他律,在此基礎上達到自律。
(3)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教育教學管理制度主要有《班主任工作制度》《學校安全制度》《學生學籍管理制度》《教學常規管理制度》《教學質量評估制度》《教師工作獎懲制度》《教研活動制度》《集體備課制度》《青年教師培養制度》《教科研成果獎勵辦法》《圖書閱覽制度》《學校衛生體育檢查評比制度》等。這些制度有利于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建設和諧校園,提升學校辦學水平。
(4)后勤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包括《校產管理制度》《學校財務管理制度》《財務公開制度》《內宿生管理制度》等。后勤管理制度對保證學校的供給,保障教育教學的正常開展具有重大意義。
5.挖掘“山品文化”內涵,弘揚“山品文化”
(1)“山品文化”征文比賽。每學年舉行一次分教師組、學生組以(學生分初中、小學組)“山品文化”為主題頌揚國內外的名山和岳山品質的征文比賽,讓師生充分挖掘“山品文化”的內涵,弘揚“山品文化”,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2)成立“山品文學社”。由學校少先隊、共青團牽頭成立“山品文學社”。文學社每一學期出版二期刊物,刊物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刊登師生撰寫的有關“山品文化”的文章,宣傳“山品精神”,弘揚“山品文化”。
(3)編撰“山品文化”校本教材。學校組織教師編撰適應性、可讀性強的含圖、詩、文為主要內容的 “山品文化”校本教材,為學生的誦讀和發展提供校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