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強
【摘要】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何助力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縱深發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眾多學校及教師思考的問題之一。本文基于我校的實情出發,以“教—學—評一致性”優化教學程式策略為抓手,從概念的明晰、校本培訓、目標驅動到課堂程式進行探索踐行,讓教師提高認識,更新課堂教學理念和手段,優化教學程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教師團隊專業素養和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進而實現學校辦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評一致性;有效課堂;教學程式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縱深發展,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普遍應用,教師的信息技術、用平臺資源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和程式策略水平得到了不斷的提高。但基于信息技術支持的課堂教學,如何達到“教—學—評一致性”,提高有效性,信息化程式在應用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卻是當前教學遇到的新問題。本文以理論、培訓、整合、運用,對信息技術助力“教—學—評一致性”有效課堂進行探索,旨在改變教師的課堂教學目標觀念,確立以目標為核心的理念,促教學設計觀念的改變,讓科研優教的思路也慢慢地走向專業。
一、從心認識,理清概念助探教學程式
1.什么是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學程式
2001年9月,祝智庭教授在《現代教育技術-走進信息化教育》一書中提出:信息化教育指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的一種全新的教育形態。它是建構主義理論與先進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具有教材多媒化、資源全球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活動合作化、管理自動化、環境虛擬化等顯著特征。基于此定義,我們認為:基于信息技術支持的有效課堂教學程式是根據現代化教學環境中信息的傳遞方式和學生對知識加工的心理過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支持,調動、整合更多的教學媒體和信息資源,創設學習目標清晰、符合學情、貼近生活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想象力,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成為整合信息、獲取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有效課堂教學的定義
有效課堂教學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合作、有效地運用各種學習資源和學習策略主動地學習,以最少的時間投入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也就是說,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主動參與學習(會學),學到了什么或者學得好不好(學會),是判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標準。
3.認識“教—學—評一致性”
“教—學—評一致性”不是一種特定的教學模式,而是課堂教學設計和組織的理念和指導思想。它是有效教學的基本原理,要求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課堂的評要保持一致,而不能是各自為政,相互分離、互不相干的。這種一致性體現在教、學、評必須共同指向學習目標:教師的教,是為學習目標的教;學生的學,是為學習目標的學;課堂的評,是對學習目標的評。
二、強化培訓,深度對話信息+“教-學-評”程式
我們借助信息技術,基于“教—學—評一致性”開展多途徑、多形式的培訓,提煉、羅列課堂教學產生的諸多問題,通過召開問題診斷研討會,加以分析與研究,從“專業培訓”“深度對話”推動著課堂教學的改革,打造智慧、有效課堂。
1.理念培訓,優化課堂有方向
我們搜索網絡平臺,集線上教育資源,編印《旺崗小學“教—學—評一致性”教育參考》,介紹當前國內外既有研究成果,引領教師自主研修,透視優秀案例,提煉教學問題,通過開展一體機應用培訓,強化同屏技術的應用,扎實推進課題研究,加強“教學評一致性”理論浸潤,以課堂教學成長節促課堂教學步履更堅實,工作更有力。
我們與深圳、珠海和區內名校結盟,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專題講座、教學沙龍等讓教師進一步認識“教-學-評一致性”實際是基于課程標準的目標教學,課程標準是“目標制訂”“評價設計”“教學展開”的基礎;清晰“評價先于設計”的重要,只有通過評價檢測,教師才能知曉學生已到哪里,才能知曉接下來該如何教,才能知曉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率,適時調整教學策略,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深度對話,踐行提高有力量
我們運用信息技術,基于課堂,或釘釘、或QQ、或微信等實時“零距離”對話,使教師課改理念在不斷碰撞更新,加深對“教—學—評一致性”有效課堂程式的理解認識,主動融合,自覺落實到常態課堂教學之中。
(1)挖掘集體教研的“深度對話”功能。每次集體教研,首先確定課題,然后根據教材內容分成版塊,研讀標準,敘寫目標,確定每個版塊的教學目標;其次完善教學設計,立足各版塊的目標設計出評價內容,再根據評價內容設計師生的活動;再次是說課,一人說課眾人觀摩,集思廣益進一步完善。每一次集體教研就是“教—學—評一致性”課堂的再造過程,是理念和實踐的融合過程。
(2)發揮學科教研的“深度對話”功能。觀課過程中,參加的教師根據課例研究要求和觀察量表,把觀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所思所想及時記錄并發到學科教研群里,供大家研討。評課時,主持人根據需要,對每個人的觀點進行集合展示點評,提高教師自覺學習新理念、學以致用的積極性。
(3)拓寬研修平臺的“深度對話”功能。利用互聯網+廣拓渠道,牽手名校,邀專家做講座,以片區教研、閑聊式校本研修、教學沙龍大家談等,讓每位教師就“教—學—評一致性”暢言心得體會;以青藍工程、自選名師結好對子、壓實擔子、搭高臺子、引優路子,讓教師在課外工余隨談、隨筆,記所學,思其髓,悟其道,增己能,同成長。
三、目標統領,全面構建“三位一體”課堂
為讓“教—學—評一致性”擲地有聲,贏得人氣,取得收成,我們堅持立足課標、統領教材、分期研究、單元設計、課時執行,環環相扣,時時相依,突顯整體教學的思維,促常態課堂的優質化。
1.課程綱要,促理念概要走向學研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