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潤蘭
【摘要】當今社會,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與廣泛應用,對公民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部分地區的中小學已經設置了人工智能相關課程,推廣編程教育。小學三、四年級的信息技術教學任務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應用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實現計算知識的傳授與技能訓練向信息素養培養的轉變,從而為人工智能的學習打下基礎。然而,在鄉村小學,學生的計算機素養普遍不高,課堂上,學生聽了老師的示范操作后,輪到自己上機操作時往往忘了從何下手,于是,老師巡視時就會忙于解決不同學生遇到的同樣問題,造成課堂效率低下。本文結合微課的功能特點,分析其在提高鄉村小學中年級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微課;鄉村小學;中年級;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一、鄉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現狀
我校是一所鄉村小學,學校教學設備完善,計算機室是一個學生一臺電腦的標準,按照廣東省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開足信息課,但我校多數學生是外來務工子女,許多學生的父母忙于生計對孩子語數英學科的學習都無暇照管,更別說計算機方面的學習。小部分學生家里有配計算機,通過問卷調查得知,家長要么認為,孩子玩電腦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要么擔心孩子玩電腦容易視力下降。因此,家里的計算機很少讓學生使用,導致很多學生上信息課前根本沒有接觸過計算機,信息素養不高。
“老師,為什么我打不了字?老師,為什么我不能打中文?老師,為什么我輸入的總是大寫字母的?老師,光標怎樣去到下一行?”這是筆者在上三年級信息技術課教學拼音輸入法時反復遇到的問題,筆者還沒解決完這組學生問題,另一組的學生已經舉起手來請求幫忙了,走過去一看,學生遇到的都是同類的問題。 每節課,筆者幾乎都要這樣不停地、一遍一遍地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而其中很多都是同樣的問題。
學生對電腦充滿新鮮感和幻想,上信息課時氣氛總是很“活躍”,但是往往因為這種“活躍”而導致課堂紀律差,特別是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他們總是對計算機室里的一切事物充滿好奇,電腦屏幕上一點小動靜都能引起他們很大的反應,甚至交頭接耳。老師講解的操作步驟和要點沒有聽清楚,上機實踐時往往一頭霧水,總是需要請求幫助,甚至有的學生直接做其它事情了。
二、微課在鄉村小學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微課以課堂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視頻課程,具有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少等特點,隨著信息與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微課成為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它在悄悄地改變著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在傳統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示范操作時講解步驟較多,需要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果一個步驟沒有掌握,學生的學習就會被卡在一個點上,后面的操作就跟不上,不僅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大大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將短小精悍的微課引進鄉村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是非常有必要且具有重要意義。
(一)適應鄉村小學生生理心智特點和學情水平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貪玩,特別是三四年級的學生年齡還小,自我約束能力差,容易受影響,因而遵守課堂紀律的能力特別差,課堂上注意力不夠集中,傳統教學方式不利于所有學生掌握一節課內的全部知識。而3—5分鐘的微課教學主題聚集,目標明確,可以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一直保持思維的高度集中。因此更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心智、認知特點以及視覺駐留規律。在微課教學中,對于不熟練的部分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對細節進行放大,從而掌握整個操作技能。 對于學困生,他們還可以通過反復重播視頻去掌握知識點,從而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提高學習效率。
(二)減輕教師重復教學的壓力
鄉村小學普遍班額是45人,信息技術課堂上老師難以兼顧全體學生,特別是容易忽略部分膽子小平時不敢舉手問問題的學生,重復性教學會造成教師的教學壓力較重。而學生自主選擇微課學習,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從而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課程設計投入到對學習過程及結果的指導和點評上,以及對教學成果的評價中。
三、如何運用微課改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接下來,筆者以新世紀出版社小學四年級上冊制作課程表為例,結合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談談如何發揮微課優勢,改善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一)巧用微課,激趣導入
課堂導入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精彩的導入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一進入計算機室就開始躁動起來,走進計算機室就有一種玩的心態,而不是學知識的心態。上課時,注意力難以集中,一個好的課堂導入能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使它們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都決定了他們做事往往從興趣出發,所以筆者在課堂導入的時候,創設了解決身邊現實問題的情景,進一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環節,筆者向學生播放一個微課視頻:上課鈴聲響了,四年(3)班課室里的學生都跑到課室前去看課程表,由于擁擠,主人公小明差點被推倒,這時候出現旁白:他們本該拿好學習用品坐正等待老師來上課,可是他們卻不知道上什么課,都擠到一起看課表,多危險啊,你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呢?這時候按下暫停鍵讓學生思考,并進行頭腦風暴,小組討論。最后,出現主人公的愿望:如果每個同學都有一個課程表就好了,你能用學習過的文檔制作一個課程表嗎?通過微課視頻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其求知欲望,從而引出課題,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借力微課,課中及時解疑
微課區別于一對多、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它類似于一對一輔導,注重學生學。課堂教學中引入微課,將以教師講授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表為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本節課主要是學習在文檔中插入表格,并學會簡單地對表格進行美化,其中美化表格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例如,設置表格邊框、表格背景顏色等,其中還有新舊知識的聯系,例如,插入圖片、設置圖片的文字環繞方式等。這部分內容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如果采用教師廣播學生機,演示講解操作后才讓學生上機操作的授課方式,由于操作復雜,大部分學生都不能完全掌握,又由于時間關系,不可能一一細講。因此,課堂教學中筆者主要采取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將美化表格分解成三個任務:合并單元格、設置表格邊框、設置表格底紋,分別對應地錄制了三個微課視頻作為學生在完成任務時的自主學習資源,課前發送到學生計算機上。
學生在欣賞完優秀課程表作品后,筆者進行適當地講解提示并布置任務,然后學生開始動手美化自己的課程表。這三個微課在上課過程中得到了學生們的有效使用,學生不會因為不懂得操作而束手無策,他們能夠打開微課視頻進行自主學習。以前個別同學因為不懂操作而不完成任務,和其他同學交頭接耳,擅自打開金山打字通偷玩網絡游戲的情形不見了,大部分學生都能通過微課認真學習,學生們舉手請求幫助的幾乎沒有了,他們在上機操作中遇到不懂的時候,已經學會了打開微課視頻,按照步驟操作,不理解的地方暫停下來重復學習,也會就視頻中的疑點和組內同學交流。學生們通過學習、操作,學習、再操作,反復學習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習效率得到量的提升。以前一節課一個班能夠做出完整作品的只有10,而在微課的助力下,本節課完整作品能夠達到90。
實踐表明,學生基本上都能夠自主選擇需要的微課幫助自己完成任務,教師在巡視中只需要關注一些基礎較差或對一些操作細節有疑問的學生,節約了教師幫助學生重復解決相同問題的時間,所以,教師可以花更多精力在學生完整作品的指導和點評上,使學生在接受技能傳授的同時,情感態度得到升華。可見,借力微課,確實能夠幫助鄉村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三)課后共享供復習,及時鞏固不遺忘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信息輸入大腦后,遺忘也就隨之開始了。遺忘率隨時間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別是在剛剛識記的短時間里,遺忘最快。”對于信息技術課而言,如果課后沒有及時進行操作復習,下節課上課時,學生的記憶就會變得很模糊,可能只記得部分操作內容,操作起來也不熟練,甚至忘得一干二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嘗試將上課是微課共享到家長微信群,供學生課后復習。微課是支持手機打開的,方便家里沒有電腦的學生也可以利用手機進行復習,回想操作步驟。
教學實踐證明,用微課輔助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改變了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更多學習,思考的空間,更加有利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的鄉村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卻又能集中人力幫助基礎差的學生,從而更好地實現分層教學,使學生在一節課內將所學的知識內化。
參考文獻:
[1]胡鐵生,詹春青.中小學優質微課資源開發的區域實踐與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2]黎標.基于微課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研究[D].南昌大學,2014.
[3]楊麗.微課讓孩子成為主角 淺談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
[4]曹莉娟.合理利用微課轉變傳統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式[J].學術期刊,2017,07(17):9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