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對新疆部分文物古建筑進行現場調研,總結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設施配置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選取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寺,基于層次分析方法,采用模糊綜合評價進行火災風險評價,最終得到文物古建筑的風險等級,為文物古建筑預防火災事故發生和防控火災隱患提供數據支撐,并結合調研發現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火災風險評估;文物建筑
新疆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中樞地段,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各族人民共居共生,共同創造了輝煌璀璨的歷史文明,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物古建筑。新疆文物建筑在形制和構造等方面受到了中亞及中原建筑文化的雙重影響,具有比較深刻的地理、民族及宗教特征。截至2019年,新疆文物點9542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3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642處。
1 古建筑火災事故特點分析
由于文物古建筑的不可復原特性,一旦發生火災事故,將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若不能夠及時采取有效應對措施,開展火災撲救,甚至會造成人員傷亡。分析文物古建筑的建筑結構、火災危險性以及環境、人員等因素,發現其火災特點主要有:
(1)火災荷載大,可燃物多。大多數文物古建筑主要采用木質等可燃材料搭建,內部易燃可燃物多,同時多采用大脊梁式建筑結構,造成建筑內部空間高,著火后高溫煙氣易聚集于上部,高溫燃氣不容易散失,從而加快火災蔓延。
(2)容易出現“火燒連營”。文物建筑大多為多個甚至數十個磚木結構建筑組成的建筑群,成“四合院”部局的殿堂之間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距離,相互毗連、成片建設,一旦發生火災事故,極易造成火燒連營。
(3)耐火等級低,容易造成人員傷亡。文物建筑木質承重結構多,耐火等級底,高溫作用會降低構件承載能力,容易造成屋頂局部坍塌。且許多文物建筑安全疏散設計不合規范,在旅游旺季人員多、人流量大,人員恐慌極易發生擁擠、踩踏,甚至中毒窒息、燒傷、砸傷事故。
(4)火災撲救困難大。文物建筑大多建在人員密集的城區或者農村,周邊地形復雜,消防車輛不易接近,且大多數文物建筑周邊水源缺乏。木質結構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煙霧和輻射熱,會降低火場能見度,對有效地撲滅火災和營救被困人員造成阻礙。一些文物建筑大起脊式和穹型、塔式結構比較高大,殿堂內凈高大,消防充實水柱難以觸及。還有部分文物建筑建設在山頂或山溝等偏遠地區,消防救援車輛無法接近,火災撲救工作困難。
2 清真寺類古建筑火災風險評估
2.1層次分析方法
2.1.1消防安全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利用層次分析法進行火災風險綜合評價主要分為4個步驟,如圖1所示。
(1)對構成指標體系的各因素進行分析,根據不同維度結構建立指標因素間的層次關系;
(2)對于同一準則下的不同元素進行相互對比,根據各自關于該準則層的重要性進行排序,建立兩個元素之間重要性判定矩陣;
(3)通過判定矩陣運算,得到各準則層元素的權重系數;
(4)最后對各元素的權重系數進行一致性檢驗。
2.2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艾提尕爾清真寺火災風險評估
2.2.1艾提尕爾清真寺基本概況
艾提尕爾清真寺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位于喀什老城區中心坐西朝東,南北長140m,東西寬120m,占地總面積為16800m2,由正殿、外殿、院落、教經堂、宣禮塔等七個部分組成。2001年06月25日,喀什地區艾提尕爾清真寺作為明代文物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2.2.2艾提尕爾清真寺火災風險分析
基于層次分析方法,結合文物建筑尤其是清真寺類建筑的火災特點以及消防安全調研情況,對艾提尕爾清真寺的火災風險和消防安全狀況進行具體分析,找出影響清真寺消防安全狀態的主要風險因素,采用層次分析方法確定各項指標權重,通過評價指標歸類分層構建艾提尕爾清真寺火災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以實地調研數據為基礎,結合建立的評估指標體系內容,通過系統分析發現艾提尕爾清真寺火災風險主要來源于、建筑火災危險性、消防設施設置情況、消防安全管理、日常管理情況、初起火災撲救能力等幾個方面。
2.2.3艾提尕爾清真寺文物建筑火災分析評估結果
根據現場調研文物建筑實際情況,結合相關規范和文獻,邀請3名古建筑防火保護專家與2名當地消防救援機構防火工作人員組成評估小組,對評估指標體系的各評估因子進行打分,取均值獲取各指標的統計值,將平均值賦權并相加最終得到艾提尕爾清真寺火災風險評定結果。如表2所示。
根據消防安全風險等級量化的標準,評分結果85-100分對應低風險級,65-85分對應中風險級,25-65分對應較高風險級,0-25分對應極高風險級。由以上分析可見,艾提尕爾清真寺火災風險水平處于較高風險等級,這與現場檢查調研情況相一致,表明艾提尕爾清真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消防設施配置和維護保養急需改善,并嚴格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預防和減少火災事故。
3 解決對策和工作建議
3.1明確消防安全監管責任
堅持政府主導,將文物建筑和博物館消防安全工作納入文物保護單位改造、安防、防雷等工程,建立部門消防工作協調機制,定期會商、研判文物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突出隱患問題,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隱患整改和文物保護經費保障機制。文物部門要全面參與城鄉消防規劃、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的修編,做好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車通道等共用消防設施建設工作,夯實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基礎,并將消防安全列入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督促指導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單位按照《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十項規定》,分級組織開展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標(下轉第55頁)(上接第53頁)準化管理達標創建工作。消防部門依法對文物建筑的管理、使用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落實情況加強消防監督管理,從消防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建筑防火措施、消防設施器材配備、火災危險源管理等4個方面開展監督檢查,特別是在火災多發季節、重大節日、旅游旺季、重大活動舉辦期間開展重點檢查,組織火災隱患排查治理,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培訓,推動文物管理、使用單位落實消防安全管理職責要求。
3.2落實單位主體責任
文物建筑的產權人或者管理、使用人應該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依法建立并落實消防安全責任體系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各級、各崗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職責,定期組織開展防火巡查檢查。屬于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的文物建筑應當建立微型消防站,結合實際配備相應的消防裝備和滅火器材,定期開展實戰訓練、演練,提高初期火災撲救能力。同時,加強消防設施、器材管理,保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暢通,毗鄰區域、保護范圍內不得擅自擴建或搭建臨時建筑,占用防火間距和堵塞消防車通道。嚴格用火用電用氣和危險品管理,使用冷光源照明,嚴禁使用大功率用電器,特殊情況下需要使用的,要采取針對性安全防護措施,制定并嚴格落實使用管理制度。加強消防安全教育培訓,提醒游客注意消防安全,提高游客防火安全意識,定期組織講解員等工作人員消防安全培訓,提高發現和消除火災隱患能力。在特殊時期舉辦焚香祭祀、廟會等大型活動時,主辦單位應采取更加嚴格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結合實際增設消防器材,組織開展滅火疏散演練,確保消防安全。
3.3加強消防安全物防、技防措施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保護古建筑、減少文物損失,在不損害建筑整體風格和文物價值的基礎上,通過采取新型材料制作相應的防火保護層,以提高文物建筑耐火等級。結合文物建筑結構特點和使用功能,設置性能可靠的火災自動報警、自動滅火以及電氣火災監控等自動消防設施,有條件的文物建筑,可在建筑室外利用“制高點”安裝紅外火災探測攝像報警系統,并結合文物建筑分布情況,合理布設消火栓。同時,加裝、修繕避雷設施,借助物聯網、智慧消防、手機APP等信息化手段加強防火巡查、日常維保和宣傳培訓,提升文物單位火災防控能力。
參考文獻:
[1] 曹剛,尤飛.古建筑材料火災隱患及防火對策[J].消防科學與技? ? ?術,2014,33(6):691-694.
[2] 賀煜華.古建筑防火策略討論[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8,27(1):? ? ?31-33.
[3] 肖興東.對做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的幾點思考[J].今日消防,? ? ?2019,(8):46-47,49.
[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新疆年鑒[M].烏魯木? ? ?齊:新疆年鑒社,2016,2017.
作者簡介:
孫樂雷,男,本科學歷,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主要從事消防監督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