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婷
摘 要:本文在梳理高職院校學生飲食健康現(xiàn)狀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了高職院校學生合理飲食和健康搭配的相關建議,旨在為不斷強化我國高職院校學生飲食健康水平帶來更多參考與啟迪。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飲食;營養(yǎng)健康
隨著我國經濟軟實力的不斷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老師在學生教育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高職院校是培養(yǎng)專業(yè)類人才的重要基地,進行高職院校學生合理營養(yǎng)和健康膳食的相關研究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直接關系到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水平,關系到區(qū)域人才培養(yǎng)和行業(yè)人才培養(yǎng)等重要內容。在此基礎上,對現(xiàn)階段高職院校學生飲食健康現(xiàn)狀進行針對性調查與研究,提出高職院校學生合理飲食和健康搭配的相關建議勢在必行。
1 高職學生飲食健康現(xiàn)狀
縱觀我國現(xiàn)階段高職院校學生的飲食健康狀況可知,目前絕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或多或少地都存在著飲食不規(guī)律、零食量過多、偏食、挑食,甚至過于依賴外賣、快餐等諸多不良問題。就過于依賴外賣快餐等問題而言,隨著餓了么、美團等外賣APP軟件的廣泛應用,肯德基、鄉(xiāng)村基、鴨脖、正新雞排等快餐和炸雞類食物飽受高職院校學生歡迎,而該類食物往往含有較高蛋白、較高脂肪和較高熱量,作為晚餐進食或是作為零食進食,很容易對高職院校學生身體健康發(fā)展造成較大的直接損傷,很容易影響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心健康[1]。
2 對高職學生飲食健康的建議
2.1 三餐合理分配,零食要適當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飲食無規(guī)律且食無節(jié)制的情況,應合理分配高職院校學生三餐進食量和進食時間,拒絕過量零食,保證高職院校學生身體健康。在此過程中,高職院校學生應倡導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和晚餐吃得少的基本理念,早晨吃更多有營養(yǎng)的高蛋白食物,而中午吃飽保證下午所需熱量得到充分供給,同時也需避免暴飲暴食。晚餐吃的少,高職院校學生晚上進食時不宜吃過量或過于豐富的食物,避免增加晚上睡眠時的人體負荷,不利于正常機體胰島素的分泌,避免高職院校學生血糖過多轉化為脂肪造成過度肥胖,甚至會產生其他疾病。
2.2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新鮮的蔬菜水果是平衡營養(yǎng)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新鮮的蔬菜水果能量較低,富含較多維生素、礦物質甚至稀有元素,食物纖維和機體生長所需化學成分物質來源廣泛,薯類更是蘊含豐富的淀粉資源、膳食纖維以及高職院校學生機體生長所需的維生素。因此,高職院校學生在合理搭配膳食時,必須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保持腸道的正常蠕動,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學生自身免疫力,降低肥胖、糖尿病甚至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發(fā)生的可能性。
2.3 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
在高職院校學生的進食過程中,不少學生存在著不愛吃魚或不愛吃其他禽類食物,甚至不愛吃雞蛋的情形。因此,高職院校學生在合理搭配膳食結構和合理進食時,必須盡可能常吃適量的魚類、禽類、蛋白質類和瘦肉類等動物性食物,保證人體生長所需的蛋白質、脂類、脂溶性維生素以及礦物素供應。與此同時,由于禽類和獸類瘦肉富含高能量鐵元素,且人體機能對其的消化利用率較高,魚類富含較多不飽和脂肪酸,蛋類含有豐富的高優(yōu)質蛋白來源。因此,周期性進食適量的魚類、禽類、蛋類和瘦肉類,能夠保證高職院校學生生長機體所需營養(yǎng),減少膽固醇攝入過多可能造成的心血管病[2]。
2.4 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是高職院校學生確保身體健康和合理膳食的重要內容之一。高職院校學生的進食量和運動量應合理匹配,食物是提供人體各項活動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而運動則是消耗食物所產生的能量的基本方式,因此,當進食量和運動量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高職院校學生便能保持較良好的身體狀況。當進食量過大而運動量不足時,學生進食的多余能量可能會在體內長時間留存,以脂肪形式積存下來,不斷增加高職院校學生體重,造成學生超重或過于肥胖等情況。另一方面,當學生運動量過大而進食量不足時,很有可能因機體所需能量供應不及時而造成高職院校學生過于消瘦或體重過低等不良現(xiàn)象,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健康成長。
3 結論
總之,就現(xiàn)階段高職院校學生的合理膳食和營養(yǎng)健康理論知識問題而言,絕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學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挑食、進食不規(guī)律或是食量與運動量不匹配等諸多問題。因此,各高職院校學生應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合理選擇恰當?shù)慕】碉嬍撤绞剑ㄟ^利用合理分配、控制零食量以及多吃蔬菜水果,多吃魚類、禽類、蛋類和瘦肉類,或天天運動等方法,保持高職院校學生飲食健康和身體建康,爭取以更強健的體魄為行業(yè)、為區(qū)域甚至為國家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劉蝶,方成.大學生營養(yǎng)健康現(xiàn)狀及對營養(yǎng)知識的認知情況調查[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14(6):26-29,50.
[2]劉艷榮,司壯麗,孫麗萍,等.黔北地區(qū)大學生營養(yǎng)KAP調查分析[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15,21(3):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