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曉玨
摘 要: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各種網絡視頻播放平臺、移動端短視頻平臺遍地開花,面對蓬勃發展的新媒體,傳統電視媒體的發展就略顯窘迫,本文分析了傳統電視媒體的問題,希望能為傳統電視媒體加快轉型提供一定思路。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傳統媒體;電視媒體;轉型策略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08-0033-02
一、傳統電視媒體現存問題分析
(一)年輕受眾大量流失,受眾老齡化嚴重
隨著新媒體移動端的沖擊,傳統電視媒體的受眾逐漸開始向新媒體移動端發展。年輕受眾大部分都聚集在新媒體客戶端,傳統電視媒體的年輕受眾群體逐漸減少;但由于老齡化人群對新媒體普適性不夠強,現傳統電視媒體的主要受眾為老齡化人群,受眾類型逐漸減少。
(二)盈利方式單一,缺乏內給競爭力
傳統電視媒體的盈利方式主要靠廣告,當大部分年輕受眾群體流失,就意味著巨大的潛在消費群體的流失,廣告商-傳統電視媒體-受眾的模式會減少激發性,流失的消費群體導致廣告商投資平臺由傳統電視媒體轉向受年輕消費群體喜愛的網絡視頻客戶端,傳統電視媒體缺少盈利資金的支持,在本就難以和新媒體網絡視頻客戶端競爭的情況下更是雪上加霜,外資的不足導致內給的不足,難以出精品節目,導致惡性循環。[1]
(三)便捷性不強,線上渠道資源缺失
傳統電視媒體忽略了互聯網會造成的沖擊,面對互聯網移動視頻客戶端的沖擊有些措手不及。在吸引了大部分受眾的愛奇藝、騰訊、芒果三大視頻播放平臺的現狀下,想再拓寬互聯網線上播出渠道吸引受眾就十分困難。造成受眾用戶向線上視頻播出平臺靠攏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便捷性不強,不能滿足受眾隨時隨地觀看的需求,改變便捷性滿足受眾選擇性隨時觀看需求是傳統電視媒體的一大突破口。
(四)傳統電視媒體與受眾缺乏充足互動
傳統電視媒體采取了單純化的線性傳播手段,變成了電視媒體最關鍵的一個障礙。如今人們越來越注重提升自身的精神意識層次,更關注自我滿足、自我實現以及自我參與。傳統電視媒體長時間采取單一化的“一對眾”傳播模式,在網絡不太普及的情況下它很好地發揮著信息傳媒的功能。在這種模式下,電視傳媒也會借助電話、短信投票等多種方式,調研受眾的觀看需求、節目存在的問題以及受眾的建議和意見,這種聯系僅僅處于線下,被動地收看電視節目的相關內容,無法很好地和受眾進行互動,遑論在線觀看、在線評論和互動等活動,受眾對媒體的評價很少,無法做出任何針對性的評價和反應,不能有效地滿足他們如今的心理需求。[2]相比之下,新興傳媒行業和載體的優勢非常顯著,且日益涌現出來,受眾更積極地重視新興媒體的互動性和參與性。所以越來越多的受眾投向了參與性、互動性強的各種新媒體,借助上述平臺來觀看和接受信息,也可以積極互動,把自己變成“自媒體”。
二、新媒體環境下傳統電視媒體的轉型策略
(一)打造品牌節目,內容是制勝前提
無論是網絡視頻客戶端節目還是傳統電視媒體節目,內容其實都是吸引受眾的重要標準。面對新技術改造的沖擊,傳統電視媒體也不必太過于擔心技術的革新,更應做好節目、做精節目,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品牌節目,形成頻道的一個標志性Logo。在大部分傳統媒體轉型的時候,更要把握住生產節目的質量。在移動互聯網視頻端上也不難發現,發展好的客戶端多是有著一個甚至幾個的品牌節目支撐,獨占的資源和不共享導致受眾必須在此客戶端進行觀看節目。所以說,即使拋開轉型不說,沒有好的品牌節目也是無法在互聯網這個浪潮里存活并且發展的。
(二)精準定位,強化互動
互聯網視頻客戶端優于傳統電視媒體的地方無外乎就是便捷性,當這一難點突破了,那么傳統媒體就是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互聯網視頻媒體的定位就是占據用戶的日常時間,手機是主要的競爭載體,當傳統媒體不再將眼光局限于手機,而是將自己的定位放于用戶在家休息的時間時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家庭影院就是傳統電視媒體很好的轉型地帶,面對日益增長的經濟,家家戶戶對于精神方面需求可能更高,建立家庭影院成了不少家庭的選擇,傳統電視媒體沒有必要擠破頭競爭手機播放資源以求吸引受眾,完全可以在新增長的用戶需求例如家庭影院上進行品牌的推廣和資源的提前占有,用來吸引忠實受眾。
完善與受眾互動交流的平臺,要結合傳統電視媒體的固有特點,充分地利用信息化技術、網絡技術等多種數字化技術,健全互動交流平臺。詳細來講,可以采取下列兩種方式。首先是直接互動平臺,無需利用其它任何媒體形式,在電視媒體直播或錄播過程中,結合節目的具體需要,恰當地設置受眾互動的內容和環節,利用微博、微信、短信等多種平臺,及時公布觀眾反饋和參與節目的相關信息,第一時間回應。還借助電話、直播視頻等多種方法,僅僅實時溝通和現場對話。其次,利用間接互動平臺。要借助其他新興的媒體平臺,充分地建立交流互動平臺。傳統電視媒體能夠通過網絡媒體、移動通訊媒體等途徑,組建自己的官方論壇、網站、微博、機構賬號等,讓專業技術人員利用軟件技術,和觀眾在線實時溝通交流電視節目的情況。[3]
(三)構建多種盈利模式,避免單一化
傳統電視媒體的盈利模式主要靠廣告的收入,即是廣告商-傳統電視媒體-受眾傳統的盈利模式,可以拓寬自身經濟來源,將傳統媒體的數量進行整合完全實行細化分類,精準的滿足受眾需求的同時還能夠將資源最大利用化豐富內容。將播放節目資源進行分層定位,一部分普適性內容進行免費播放,一些精準定位節目進行一定的收費,促使精準定位節目的良性發展帶動普適性節目,最終形成良性循環鏈將傳統電視媒體打造出品牌。
(四)強化技術提升,堅持高清播出
為了更好地促進傳統電視媒體的轉型發展,必須強化技術提升,堅持高清播出。高清電視已經成為廣播電視的必然發展趨勢,打造高清節目,積極地進行高清播出,是傳統電視媒體有力地應對新興媒體競爭的關鍵手段。要借助數字技術開展高清播出,獲得更艷麗、更豐富的電視畫面色彩,更完美的細節表現,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強烈感覺,體現出更強烈的現場感。央視總臺一套、高清綜合頻道,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河南衛視、CHC高清電影頻道等多家電視媒體都紛紛采取了高清技術播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還實現了4K節目播出,打造了4K官方呈現平臺,提供電視劇、紀錄片、體育賽事、動畫片等多種節目的超高清點播。4K超高清視頻可以給人們帶來非同凡響的聽覺和視覺體驗。4K電視是指電視機的顯示屏分辨率達到3 840×2 160及以上的超高清電視,它的分辨率相當于高清電視的8倍、全高清電視的4倍。分辨率如此之高,觀眾能夠清楚地觀看電視畫面的各個細節以及特寫,收獲了廣大觀眾的普遍好評。
(五)強化人才培養,培養全媒體人才
新媒體環境要求傳統電視媒體從業者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刻不容緩地培養全媒體人才,樣刊、報、網、視、音都能夠放得下、拿得起。電視媒體從業者要積極地學習和掌握新型的傳播媒體和科學技術,更好地適應新媒體環境,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傳統電視媒體要通過培訓、繼續教育、自主性學習等手段,增強他們在信息技術傳輸、制作、編輯方面的要求,善于抓住新興媒體的具體傳播特點,逐步掌握更多的媒體形態,提升自身從業技能。各個電視媒體要結合人才培養情況開展全方位測評,查看是否合理地進行崗位管理,是否形成了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收入分配機制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如何,如今完善和改進欄目建設體制機制、優化節目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等。
三、結語
互聯網的沖擊對于傳統電視媒體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把握住新媒體環境下的機遇加速轉型也可能會是傳統電視媒體發展的一個突破口。發現自身的不可缺性,將弱勢轉化為優勢,轉型并占有現在市場上缺失的資源是傳統電視媒體需要考慮的突破口。
參考文獻:
[1]王金林.移動優先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轉型戰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8(24): 80+82.
[2]劉平偉.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媒體的戰略轉型[J].科技傳播,2019(14):78-79.
[3]陳建勇.傳統電視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轉型戰略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 2018(19):255.